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马头琴 >> 马头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来自巴林草原的中国电影大师恩和森

来源:马头琴 时间:2023/2/25

他是内蒙古电影事业的奠基人,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蒙古族电影演员;

他主演了我国第一部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以及我国第一部中外合拍民族影片;

他参与筹建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民族电影制片厂,导演了内蒙古电影制片厂第一部影片;

他就是执着民族文化事业,艺术造诣受人称道的蒙古族电影表演艺术家——恩和森。

年,一个男婴诞生在内蒙古辽阔的巴林草原(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一个清贫的小官僚家里,父母赋予他一个充满无限爱意的名字——恩和森。在蒙语里,这是安康的意思,也是蒙古族民族英雄的名字。从此,在这片沃土上,蓝天,白云,雄鹰,骏马,与他相伴,蒙古族男子汉所特有的血性也在他心里恣意生长。

恩和森19岁时进入陆军兴安学校预科,在那里,他受到了进步思想的影响。他积极参加八一葛根庙抗日武装起义,与同学们共同成立了内蒙古革命青年同盟,即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年,恩和森在人民解放军骑兵二师宣传队时

著名音乐家莫尔吉胡在回忆恩和森时说道:“我认识他的时候,他穿着一身蒙古袍子,骑着一匹黑色的走马,非常威风地骑着过来了。”从一个普通的蒙古族青年,成为一名革命战士,这是他踏上革命征途的第一步。在这里,恩和森有了初次舞台实践。

恩和森后到内蒙古文工团骑兵二十宣传队工作,他那时候就在演戏方面特别有天赋。他在部队边打仗,边排练,边演出。在光辉的革命岁月里,恩和森和战友们挥刀策马,浴血奋战,英勇杀敌。透过辽沈战役的弥漫硝烟,他们迎来了新中国第一缕曙光。

内蒙古文艺工作团

建国初期,新成立的东北电影制片厂正在筹划拍摄新中国第一部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导演干学伟为寻找男主演颇费周折。说到这,干学伟回忆起恩和森来报道时的场景:“在我跟前一立正,敬个礼,我一看,一个军人,哎,怎么回事。他说,导演,我是恩和森,领导让我来找你。”就这样,24岁的恩和森以他鲜明的民族气质和个性特征,以真实、自然、朴实无华的表演,成功地主演了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电影开始名叫《内蒙春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这部影片,毛主席亲自将影片改名为《内蒙人民的胜利》并书写了片名。

东北电影制片厂

《内蒙人民的胜利》可以说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恩和森是内蒙古第一个在全国出名的电影艺术家,是新中国电影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王晓棠回忆说:“第一代的恩和森,确实是不简单。因为受到周总理表扬的民族演员也不是很多。”

根据周总理的指示,恩和森正式调到了中央电影局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科,随即,恩和森参加了第二部影片《人民战士》的拍摄。一天,日内瓦会议的放映厅内座无虚席,来自世界各国的外长和国际影迷们正充满好奇地观看来自新中国的影片。这一天放映的正是由恩和森主演的《草原上的人们》。从这一刻开始,新中国电影不仅赢得了广泛的声誉,还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影片主题歌《敖包相会》更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恩和森参演的这部影片荣获——年度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恩和森本人也不负众望,获得了个人表演奖并当选为全国电影艺术先进工作者。这部影片还参加了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六届国际电影节。

《草原上的人们》剧照

年,恩和森被调到北京电影演员剧团,从此,他和北影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年到年的短短五年之中,恩和森连续拍摄了五部新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影片,他扮演过善良的老人,剽悍的骑手,英勇的青年战士,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为20世纪50年代繁星似锦的中国电影荧幕增添了奇异的光彩。

北影演员葛存壮评价说:“在我们新中国电影的那个阶段,他应该说是作出了很大很大的贡献。”为了满足对艺术更高的追求,恩和森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开始深造,师从苏联电影专家系统学习电影表演理论,是北京电影学院第一批学员。

年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全体学员、老师及校领导合影

此时的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里,可谓人才济济。恩和森的同学当中,不乏中国电影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最宝贵的是,周总理去观看了他们的毕业典礼。“周总理来看了,看了三次,看完了接触我们,同时也就问了恩和森,‘恩和森同志,你是蒙族演员啊,你拍了很多电影,很好啊,将来蒙族电影的发展要靠你们这些人呐。’”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洋回忆到。周总理的叮嘱不仅让恩和森深受鼓舞,也让他的民族情怀得到前所未有的激荡。

周总理观看演出,并与演员们合影

年,内蒙古自治区开始筹建电影制片厂,这给了恩和森极大的鼓舞。在朴素而执着的艺术追求和民族精神的感召下,他毅然放弃了首都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创作环境,主动提出申请,坚决要回到内蒙古,投身于挚爱的、刚刚起步的民族电影事业之中。恩和森女儿卓玛说:“父亲把自己的全部都交给了电影事业,根本顾不了家,顾不了我。”面对刚刚组建、条件简陋的制片厂,他没有马上继续顺风顺水的影星之路,而是主动担当起了导演的重任。他要竭尽全力,为这个刚刚成立的制片厂在电影届争取一席之地。

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旧址

成立了电影厂之后拍的第一部影片是戏曲片《走西口》和《卖碗》。虽然是二人台的戏曲片,但是拍得特别生动。当时没有摄影棚,摄影机和照明器材都很简陋。在这种情况下,恩和森领着全摄制组,克服困难,把这个电影拍下来了。

与长春电影制片厂合拍的第一部故事片《草原晨曲》,让观众知道了内蒙古电影制片厂,也记住了电影及其同名主题曲《草原晨曲》。在这部影片中,恩和森亲自出马,饰演了男主角呼和,这是他在这个时期创作的又一部经典影片,也是他个人电影艺术创作的一座里程碑。

《草原晨曲》剧照

年,恩和森曾应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邀请,在影片《金银滩》中扮演了男主角——藏族牧民尕布龙。年,恩和森的身影又出现在四川藏族地区的草地上。他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新片《猛河的黎明》中饰演一个配角——藏族老人阿仓贡。年,在艺术上日趋成熟的恩和森,同时参加了两部影片的拍摄。而与以往戏路截然不同的是,在《昆仑铁骑》中,他第一次饰演反面角色,扮演片中的国民党残匪刘司令。年,恩和森刚刚参加完第三次全国文代会,便应长春电影制片厂之邀,参加了故事片《冰山上的来客》的拍摄。36岁的恩和森与著名导演赵心水再次合作,开始了这部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的创作。

《金银滩》剧照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白德彰说:“他骑马从来不正骑,像一般的演员,这种动作都出不来的,因为这是生活。”正如白德彰导演所说,恩和森最爱的是骑马,很多影片里都有他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骑术镜头,凡是见过他在马上潇洒、自在地驰骋的人,都印象深刻。

“他骑马特别漂亮。”

“一骑上马,那种傲气,那种自豪的蒙古青年的形象。他平时生活当中也是这样子。”

“特帅气,那叫姑娘们不爱他才叫怪了呢。”

“不是技术,是潇洒,那种松弛,在马上可以说是马人一体呀”

……

关于恩和森骑马的正面评价,可谓数不胜数。

正当人们期待着才华横溢的恩和森在新的领域里创作更多的艺术成就的时候,他却再次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因为赶上了文化大革命,恩和森经历了人们难以想象的痛苦。

中间为恩和森

尽管经历了多次浩劫,恩和森在自己的“知天命”之年,还是以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生活积累迎来了艺术生命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在此后的几年里,恩和森连续参加了《沙漠的春天》《战地黄花》《萨里玛珂》《蒙根花》《阿丽玛》等影片的拍摄,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性格迥异、生动感人的荧幕形象。

此外,在意大利和中国等多国电影工作者拍摄巨片《马可·波罗》时,根据剧情,马可·波罗在来大都之前,首先要遇到一位豪爽、好客的蒙古部落酋长贝克拓,这是片中的重场戏,恩和森毫无悬念地被慧眼识珠的导演选中。

恩和森与著名作家阿·敖德斯尔

年,恩和森参加赵心水导演的影片《戈壁残月》。年,恩和森在历史巨片《成吉思汗》中扮演克烈部落的王汗,他惟妙惟肖地展现了王汗贪婪好色、暴烈乖戾而又优柔寡断的复杂性格,展示了他炉火纯青的表演艺术。

恩和森是一位严肃的艺术家,角色无论大小、主次,他总是认真对待,一丝不苟,赋予每个角色以生动的形象和鲜明的性格特征。在提到恩和森时,著名表演艺术家斯琴高娃说:“那个年龄段的时候能够遇到恩和森老师,那样一种认知,那样一种鼓励,好像很多爹妈都做不到的。我小的时候就觉得,他是那么高大,特神圣的感觉,我觉得他应该是为艺术而生的。”

恩和森的内心始终充满着艺术激情,他将这种激情注入了每一个角色的创造之中,形成了热情洒脱、浓墨重彩、大气磅礴的表演风格。可以说,电影银幕上每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背后都凝聚着他毕生的心血。

恩和森在艺术创作上极其严肃,经常与大家为电影表演艺术各抒己见,博采众长。在摄影机前和舞台上,探索了大半生的恩和森,执着地走在漫长的艺术之路上。草原生活的积淀,民族乳汁的哺育,起伏跌宕的经历,身心煎熬的磨难,赋予了他闪烁着艺术之光的生命魂魄。

恩和森与家人合影

生活中的恩和森热情、赤诚,他以友善感染着周围的人,老老少少都亲切地称他为恩大哥。

“恩老师真是对我们关爱有加,不管是从生活上还是工作上、事业上,都给了我们很多的关心和帮助。”

“他是内蒙演员里边非常用功、人品也为大家所尊敬的一位演员。”

“很坦诚,很直率,没个心眼的这么一个人。”

“是个非常有刚性的男人,忠于国家,刚直不阿。对朋友可以两肋插刀,爱憎分明。”

“恩和森大哥,他是非常忠厚、实在、热情的一个人。”

“他这个人愿意帮助别人”

……

恩和森(右三)与朋友合影

热情、实在、乐于助人,成了大家对恩和森的一致评价。著名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回忆起恩和森,动情地说道:“基本上他穿过的、留下的衣服我都一直穿到结婚,我要是缺什么,他就给我什么。”

恩和森为电影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最后,他咬着牙坚持着把民族电影走向国际合作的会议开完,会议结束后,他倒下了。饱受病痛折磨的恩和森,自知来日无多,他思绪万千,心潮难平。除了亲生女儿,恩和森最惦念的仍然是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艺术事业,惦念着那些朝夕相处的同事、战友。年,恩和森离开了人世,他用自己的方式,以四十年的电影生涯,抒发了民族的豪情,描绘了多彩的传奇人生,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恩和森,天边那个剽悍的身影,他是草原的赤子,民族的骄傲,塞外的巨星。他从电影里走来,生命巍峨的形象,无论在哪里绽放,都会英明洒满,贮留历史铭心的风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