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生,
只为琴生,
只为琴死。
······
《万马奔腾》这首独奏曲不但结构复杂、气势磅礴,而且几乎运用了马头琴所有的高难度演奏技巧,是马头琴音乐作品当中的经典之作。年在呼和浩特市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国际马头琴艺术节并创吉尼斯纪录,《万马奔腾》被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
当你闭上眼睛静静倾听,
就能感受到大草原的苍茫辽阔,
蓝天,绿草,牛羊成群,
还有那热爱生活的牧民们,
气势雄浑,浩浩荡荡。
深沉粗犷、
又激昂悠扬的琴声,
和着奔腾不息的马蹄,
从千年的草原上穿越而来。
游子们一听到这声音,
就会激动地留下泪来,
这就是属于故乡的声音啊。
这首享誉世界的马头琴名曲
作者是世界马头琴第一人
齐·宝力高
他从小就对马头琴,
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
18岁那年
就凭着超高的天赋,
创作出《万马奔腾》。
齐·宝力高老师,
不管有多少耀眼的荣誉,
却从没把自己当成什么马头琴大师。
在他看来马头琴“是成吉思汗的乐器。”
自己不过是把马头琴茫茫历史中,
其中一位传承人罢了。
但凡听过马头琴的人,很难不被它独特的音色所吸引。无论你来自何方,只要听见马头琴演奏的蒙古长调,眼前便是那一望无际的草原,是湛蓝的天空、漂浮的云朵、还有骏马和牧群。听到动情处,又难免思念故土,追怀往昔。
马头琴的音色悠远,时而厚重,时而轻盈,但最初的琴声,并不是我们现在听到的样子。旧式马头琴在结构方面存在缺陷,音质不清,音量弱小,难以演奏高难度的乐曲,多年来一直处在陪衬地位,无法以主角的身份登上殿堂,甚至曾一度濒临消亡。
一代代马头琴专家对其进行改良,才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这一传统民间乐器,并得以传承。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演奏手法,都经过了艰难的再适应的过程,而在马头琴革新过程中贡献最大的那个人,可以说就是马头琴艺术大师齐·宝力高。
他永远把马头琴放在第一位将琴视作自己生命。音乐里怀着野心,努力将马头琴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演奏中怀着未来,将用一生的热情全力以赴传承文化艺术。
对于这位74岁的老人而言,从6岁拿起的这把琴就是他的全部生命:“我这个老头就是为马头琴而生,为之而死的人。”
名声享誉全国后,
齐·宝力高去日本宣传,
也进入维也纳金色大厅,
还登上北京奥运会舞台。
这些年,他只做一件事,
那就是推广马头琴。
他在内蒙古,
办了一间国际马头琴学校,
亲自教学生们学习,
而且分文不收。
为了支援父亲的学校,
齐·宝力高在东京生活的儿子小齐,
只能跟日本的妻子离婚,
独自回家。
父子俩很少提到困难,
在真正喜欢的事情面前,
这点坎坷不值得一提。
也有人笑他,
你都这么老了,
还那么努力干嘛?
他眼神坚定、一脸严肃地说:
一个人做什么事,
要是没有民族自尊,
是做不成的。
天高气爽,
万里无云,
夕阳渐渐沉去,
马头琴的背影,
更显古拙沧桑。
一把被写得密密麻麻的马头琴,
这是齐·宝力高的最爱。
他把重要演出记在上边,
他说:这样琴就会说话,
就算他不在,琴也会继续发声。
他告诉我们:
他早就准备好了。
如果真到了生命结束那天,
他最最希望的,
就是能在自己最爱的舞台上,
“我最后一个音拉完了,
我就倒了。”
为琴生,为琴死。
有人觉得他的世界很小,
可更多人看到的,
是他的强大。
为了热爱,
为了传承,
为了信仰,
拼尽全力,
这样的力量,所向披靡。
来源:匠心之城、网络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