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马头琴 >> 马头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从发烧碟到直播,他的马头琴依旧爱如海洋

来源:马头琴 时间:2022/5/4

过往,在聊起包朝克先生的时候,大家会想起他那铺满CD架上的马头琴系列发烧碟。

如今,在聊起包朝克先生的时候,网友们则会想到这位可爱的“蒙古大叔”的马头琴直播。

包朝克

可以说,包朝克先生是少有的经历了发烧碟盛行时期以及自媒体直播年代并都深入参与过这两项事情的马头琴演奏家。

当然,恰恰因为包朝克线上与时俱进的操作方式,他这首最新录制的马头琴原创作品——《爱如海洋》被很多网友熟知并喜爱。

包朝克

包朝克(朝克吉勒图),中央民族歌舞团的马头琴演奏家。他出生于内蒙古科尔沁科左后旗,从小学习马头琴演奏,硕士毕业于蒙古国国立艺术大学。

年-年之间,他在蒙古国国立文化艺术大学读研究生。在异国他乡,身处陌生的环境,心中会有喜怒哀乐,同时他也非常思念自己的母亲和家乡。基于这种非常纯粹朴实的思绪,他把这种爱汇聚成一股力量,写下了这首曲子。

回国以后,因为事务繁忙,加之思绪可能有所削弱,他把这首作品搁置了。前年年底,他突然翻出了当初拟写的这份草稿,重新进行编写、谱曲、编曲,并录制下来。

包朝克

“所谓的爱,就像大海,是无止境的。人间大爱,就像海一样无边无际。”包朝克先生说,一首《爱如海洋》,把当初的经历、心中的酸甜苦辣都概括了。

从曲目的旋律和节奏来讲,《爱如海洋》并没有难以掌握的技巧。但是,它的情绪把握却十分厚重,尤其就如之前与包朝克先生沟通他所提及的“马头琴演奏中的呼吸”,在这首《爱如海洋》中,我们足以深深感知。

年的夏天,我曾经在一个深夜里跟包朝克先生进行沟通,记录了满满6页纸,并给他做了史上第一次较完整的专访文章——《包朝克

有马头琴专辑的地方,都能找到他的CD》。时隔两年,因为一首《爱如海洋》,也因他不间断的线上直播所碰撞出的新概念和新想法,我们再一次聊起马头琴的传播话题。

采访人:阿桐宝力代(「广州马头琴部落」主理人)

受访人:包朝克(中央民族歌舞团马头琴演奏家)

01.《爱如海洋》创作于十几年前,尽管它也用到一些现代的编曲,但能听出来它实际上有很多关于马头琴的传统小细节的处理,您可以给我们讲一讲吗?

包朝克:对,确实有一些小细节。

《爱如海洋》是年-年期间创作的,那时候我还在蒙古国,当时蒙古国音乐已经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曲子里面有很多传统的内容,它保留了一些马头琴的味道和特色,但同时结合那个年代西方音乐的一些手法,包括揉弦方式、强弱关系的结合、音的走向等等。

包朝克

02.当年您在发烧碟录制中尝试了大量的流行音乐,如今您也进军了“马头琴直播”,可以说一直在突破和尝试,这两件事尽管相距十几年,但它们似乎有一些共同点?

包朝克:当年我录制了好几张马头琴发烧碟,除了演奏蒙古曲子,也开始尝试选择一些中国的流行音乐。当时,有一部分人并不赞成用“民族特色乐器”去演奏中国流行音乐。尽管面对“不认可”,但我觉得需要去做这件事,它被接受可能需要一个漫长的里程。

作为一个民族音乐工作者,我们在传播文化,也需要创新,马头琴不能只是局限在原有的圈子里,也不一定只演奏蒙古音乐。无论哪个年代,我们需要保留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时,生活在变化、马头琴也在发展。后来,我偶尔去到一些唱片店,发现有不少人已经开始录制这种新的曲目,大家对于马头琴演奏不同风格的音乐的接受度变高了,这是特别好的事情。

现在,我在抖音、快手做直播。前几天,我在“央视频”做直播,CCTV15也同步直播了。

视频

包朝克在央视频上的直播

直播,就是属于传播马头琴的一种方式。我觉得,直播也是一种艺术。在当下非常便捷的流量环境中,有机会让更多人去了解马头琴,让大家知道马头琴可以有更多风格的展现形式,让爱好者更深入去了解马头琴,让他们享受在自然环境下的感觉,让不同地方的人了解北方的音乐,了解不同族群、民族的音乐在马头琴之中的表达方式,了解马头琴的百搭组合(+钢琴、+吉他等等)。

我在直播中其实也非常享受,因为马头琴是有灵性的乐器。通过马头琴的声音,我们会有排忧解难的过程,甚至会清洗身心的烦恼。

包朝克

因为有了直播的渠道,我也会在网络上授课。而这些学生们有不少人是因为听到我过去录制的发烧碟后喜欢上马头琴的。但是在跟我学习之前,他们并不知道是我演奏的,后来他们拜师以后才发现这种关系,会觉得非常激动和开心。

(采访时间:年8月29日)

从发烧碟时代,到如今直播时代与自媒体时代,这位功底扎实的蒙古族马头琴演奏家一直在不断接受挑战、更新自我。在发烧碟时代,他对于所谓“流行歌曲”“西方歌曲”“通俗歌曲”的马头琴演绎已属于“前卫行为”。如今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他的直播热度以及积极性、潮流方式与当下90后、00后年轻群体不相上下。

而《爱如海洋》,它恰好由包朝克先生创作于那个发烧碟盛行的时代(-年),但同时传播于当下的多元化自媒体时代。不一样的传播环境和媒介载体,一首马头琴曲似乎无意间非常神奇地链接了这两个年代。它的传播,承载着独有的意义。它并不属于当下的曲风,但却依旧有着能感动这个时代的特质。

撰文

阿桐宝力代

图片音乐口述

包朝克

编辑整理排版

「广州马头琴部落」媒体组

马头琴媒体表达+打造音乐内容平台

我们尝试着吸引独立思考的马头琴人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