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黑母马》是一首发行于年的马头琴单曲。演奏者叫叫杨洛,同时她也是这首音乐的封面绘制者。
图
《月光下的黑母马》马头琴单曲封面(杨洛绘制)
这是一个很小众的话题,这是一个很独特的表达。
它并不是蒙古曲风,民谣化的表达、文艺的气质传递,似乎与演奏者本身的特质息息相关。
图
杨洛
杨洛并不是音乐专业毕业,也不是马头琴专业从业人士。
杨洛是一位职业插画师,来自南京。极其低调的她,这些年作品已远销海外。如今,她是刘耳朵乐队(本土民谣乐队)的和声与乐手、专辑封面的绘制者——其中,也包括这首《月光下的黑母马》。
图
杨洛
杨洛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油画系,曾经从事室内设计,回南京后潜心画画,机缘巧合下她遇见音乐人刘耳朵,并于年加入刘耳朵乐队担任和声与乐手,她为乐队绘制了所有的专辑封面,并开始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图
杨洛绘制的刘耳朵专辑封面
杨洛的画面带着朦胧感,题材涉及生活态度、自然场景以及对世界与自己的思考。
图
人间游客刘耳朵(杨洛绘制)
刘耳朵乐队作品里,运用了不少马头琴的元素。而其中,有着音乐人们独特的配置想法。
01.
最吸引她的,是马头琴的音色。
聊起这首曲目,兼具插画师和马头琴手身份的杨洛觉得,马头琴最吸引她的,是音色。
“我觉得马头琴的音色是独一无二的。从刚开始学习时拉出漂亮的双音,到可以拉好一首传统曲子,到给一首曲子编入马头琴声部,再到自己能创作一首马头琴曲子。这个过程,其实是有点像骑马,最终在草原上驰骋起来的时候,才真正懂得一匹马的灵性。”
图
杨洛
一直致力于追求自己内心的杨洛,觉得自己也是通过“马”,了解到自己的灵性。
“《月光下的黑母马》这首曲子,写的就是我的第一把马头琴。它虽然并不是很贵,但是音色非常好,响亮、沧桑,在我心中,它是一匹漂亮的黑骏马。那时候,我正好在读一首诗,大概意思是白天从黑夜里生出,就像黑马生下了白驹。我觉得挺有意境的,就把这首曲子起名为《月光下的黑母马》。”
02.
马头琴,就像奔跑的马,流浪的云。
马头琴,就是草原的声音。就像奔跑的马,流浪的云。后面这句话,是杨洛说的,她表达得很诗意。
作为一直本土民谣乐队——刘耳朵乐队的音乐风格大体是世界融合的民谣,以原声乐器为主。除了有马头琴,还使用了爱尔兰哨笛、图瓦三弦、热瓦普、萨塔尔、伊朗鼓等。
图
杨洛与刘耳朵
“我们都非常喜欢旅行,很喜欢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我觉得,我们的审美是怎样,作品就是怎样了。也许很多人觉得什么流行就做什么,可以挣钱。但我们觉得,音乐是艺术的,而不是娱乐的。既然是艺术的,那也就是非常个人的行为。
图
杨洛
所以,只需要遵循我们内心的审美就可以。我们认为一切都是美的,真实的就是美的。每一个民族的乐器,都可以传达当地真实的文化、性格。它们在我们的作品里重新编织、交融。这个过程,是美好的。结果也是令人振奋的。这个大概就是我们觉得自己作品的价值所在。”
图
刘耳朵乐队
杨洛和刘耳朵都有一个习惯,过节、过生日时,彼此只送音乐相关的礼物。他们觉得,反正也是为了创作而购买这些宝贝们。基于音乐的喜好和审美,基于作品的风格和创作需求,他们收藏了不少来自各个民族的有意思的乐器。
图
乐器收藏图(杨洛提供)
“马头琴是最开始收藏的。刘耳朵知道我非常喜欢蒙古音乐,就给我买了一把马头琴。一开始我不觉得自己能拉好,因为总是觉得腿夹不住琴,会酸痛,手指也很痛。后来,慢慢习惯以后,觉得拉琴姿势挺舒服的。手指有了老茧之后,就不再痛了。由于之前演奏水平有限,歌曲用到的马头琴部分还不多。之后,我会创作更多的马头琴独奏曲。”
杨洛觉得,很难有乐器可以像马头琴一样,做到真正的人琴合一。
图
马头琴(杨洛提供)
“也许是它的音色,和我们心底原始的、渴望自由的声音太像了。我们可以体验到燕子般的轻盈,也可以体会到箭在弦上的张力。它的音色甚至可以还原马的嘶鸣。所以,对于我来说,它是情感性的乐器。我会通过拉马头琴来宣泄我的情感,这种感觉甚至要比涂鸦和泼墨还要爽。”
03.
有一天,她会用绘画表达马头琴。
过往,刘耳朵乐队的封面都是由杨洛所绘制。这种极其原创性质的、自我的表达,也让他们的作品在美学呈现中,变得非常有个性,彰显着小众艺术的魅力。
图
杨洛
聊起未来是否会用画出自己心中的马头琴,杨洛说:“我自己本业是做独立绘画的。我认为,绘画和音乐的结合是可以使作品更加丰满。本来音乐就是抽象的艺术形式,用现实的照片作为封面其实是有一些局限性的(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排除有一些作品就适合用照片来表达)。音乐,也在一方面为我的绘画创作提供了特别多的灵感。
图
绘制的创作视角(杨洛提供)
恰好我自己也很擅长画画,就一直采用了这样的表现形式。我最近也在尝试用一些软件将封面做得更加立体,也尝试自己做一些小的动画。我后期肯定还是会写一批马头琴独奏曲的。我会为这些曲子画不同的封面,到时候,应该也是会通过插画的形式去表达马头琴的。”
图
《美好午餐》(杨洛绘制)
作为一个马头琴自媒体内容平台,「广州马头琴部落」非常注重马头琴不用维度的表达。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有心的创作者能在自己所理解的话题、维度里,去做更多的表达。
“我喜欢那种马头琴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感觉。”「广州马头琴部落」主理人阿桐表达,“在杨洛或者刘耳朵乐队的音乐里,马头琴其实是在成长的,它是放在自己身边的。它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马头琴变得有与人交流的气质。我觉得,马头琴和民谣本来就是偶然相遇却天造地设的一对。”
每一个人的马头琴,都可以都自己的表达。那种更加小众,却带有外部视角的、普世性的创作,似乎对于马头琴来说,也有另外一番意义。
图片音频
杨洛
撰文编辑整理排版
「广州马头琴部落」媒体组
马头琴媒体表达+打造音乐内容平台
我们尝试着吸引独立思考的马头琴人
点击上方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