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工作回顾展”(以下简称“非遗展映月”)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二层大厅开展,展览将持续至7月10日。
本次“非遗展映月”首次以图书馆界联动的形式举办,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家各级各类图书馆联合主办本次展览展映。同时发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优秀成果纪录片,并开设线上展示专区,方便观众了解非遗传承人的故事。
13岁开始学习扬州剪纸的张秀芳、两次对马头琴制作材料进行改革的齐·宝力高、使北宋汝瓷生产工艺得到全面恢复的孟玉松……在展映中,百余个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徐徐展开。
全国家图书馆联展非遗
“先民们绘岩画、烧彩陶、唱民歌、讲传说,为子孙照亮了数千年的前程。非遗,是我们的文化身份,是我们的文化记忆……”在国家图书馆的展厅里,展览通过详细的图文向公众介绍非遗保护工作的内容及意义。本次展览由“认识非遗”“为什么记录”“工作回顾”“优秀成果展示”和“展望”等章节构成。
展览介绍,自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中国非遗保护工作进入全新的时代。截至年12月,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2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同时我国建立了国家、省、市、县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先后公布了5批共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建立和完善了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截至目前,共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人。从民歌到故事,从节气到节日,从医药到饮食,从建筑造船到酿酒造纸,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通过活态传承和文献记录两种方式留存至今。如今,“非遗”一词家喻户晓,非遗保护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这离不开我国多年来持续不断的传承保护工作。
据了解,“非遗展映月”期间,将有家图书馆同步举办线下展览,72家图书馆将组织开展线下放映,观众可在现场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