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马头琴 >> 马头琴发展 >> 正文 >> 正文

他是卧虎藏龙背后的浪漫乐者,活得如诗

来源:马头琴 时间:2022/9/2

年,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晚会上,当颁奖嘉宾念出最佳原创音乐奖的获得者“谭盾”时,国人沸腾了起来。

一时间,谭盾的名字在世界上成了中国音乐的一个符号。

实际上,因电影《卧虎藏龙》声名远播的谭盾,早已是当时美国音乐圈内享有盛名的作曲家,而奥斯卡似乎打开了他通往华人世界的大门,他的影响力渐渐从世界回归了中国。

随后,张艺谋的《英雄》,冯小刚的《夜宴》,谭盾用史诗般的音乐为它们增色,他的名声也同时被推得更远。

流行文化带把谭盾推到大众面前,彬彬有礼的外表下,一个艺术家的天真与浪漫,在言笑之间让人惊讶和开怀。

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美妙。

我们还没看够艺术家的生活乐趣,谭盾又转身离开大众视野。

现在的谭盾在哪里呢?

或许正在上海青浦区的朱家角。

那座极简的艺术空间,天顶的一滴水落到宅内的水池,那滴水是所有故事开始的契机吧。

年8月,谭盾出生在湖南长沙郊区的大山里头。

父亲在部队工作,母亲是一名医生。

他从小并不拥有接受音乐熏陶的条件,可音乐却从生活里无孔不入的浸透他的生命,这像是一种命中注定的缘分。

那时候,住在浏阳河畔的小谭盾,每天都要和外婆去河边淘米、洗菜。

妇女们洗完菜后,会拿出打衣捶清洗衣服,打击的节奏竟然深深吸引了他。

他跳进水中,发现在不同深浅处,水发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

水,成了他最初的音乐了灵感。

小谭盾开始在生活的每一个地方发现韵律节奏,石头撞击的声音,纸张抖动的声音,父母生气时,用筷子敲碗的声音……

谁家有红白喜事,唢呐声会响彻天空。

小谭盾一度想成为这样的乐师,用音乐与前生来世对话。

直到12岁那年,谭盾才接触到人生中第一个乐器。

他用舅舅的军装换来一把小提琴,可那把小提琴只有三根弦。

那个年代,一根弦的钱可以够一家几口吃上好几天的饭,所以爸爸妈压根没打算给钱他去配。

物尽其用,在这把三根弦的小提琴上,谭盾尽情发挥,结果他日后在创作音乐时,都习惯性很少用到第四根弦。

年高中毕业后,谭盾被下放到雷锋的故乡——长沙望城县黄金乡。

一望无际的泥土地啊,少年的音乐梦想似乎彻底破灭了。

然而谁也没想到,一场从天而降的灾难,鬼使神差般地把谭盾推进了音乐的大门。

年湖南京剧团下放演出时,发生了翻船事故。

团里的很多音乐家失去了生命,省里决定从农村招一批农村音乐家进城,重新把京剧团组织起来,谭盾成为其中一员。

这样时间很快到了年,这一年国家恢复高考,中央音乐作曲系首度招生。

怀揣着梦想的谭盾,背着他那把三根弦的琴就去了。

招考老师说,你拉段莫扎特吧。

谭盾一脸懵逼说:“莫什么?”

老师说,那拉段贝多芬吧。

谭盾还是一脸懵:“贝什么?”

从来都没听过莫扎特,贝多芬的谭盾,当场即兴来了一段,又是模拟花鼓,又是模拟马头琴,一会子拖拉机进山了,一会子马儿奔腾过来了……

这屋子里响起的音乐好像把人从湖南带到蒙古,从南方到了北方,老师都听哭了。

就这样,谭盾从湖南来到北京,在中央音乐学院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

来的时候,他挑着根扁担,前面一个背包,后面一桶水。

挑桶水是因为他喜欢水的音乐。

进入音乐学院的谭盾,真可谓是如鱼得水。

听着《东方红》《我爱北京天安门》长大的他,用这两首曲子的旋律改编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首作品《梦见毛主席》。

入学第二年,22岁的谭盾在读完传记小说《屈原》后激动万分,创作出他的第一首交响乐《离骚》,并在中国的第一次作曲比赛上获奖。

这个痴狂音乐的天才顺利入读硕士,26岁时又以交响曲《风雅颂》赢得韦伯国际作曲大奖,成为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作曲家,谭盾也因此在中央音乐学院声名鹊起。

年,硕士毕业的谭盾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赴美攻读音乐艺术博士学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好多艺术家都愿意到纽约找灵感,张艺谋、陈凯歌在这儿,李安也在这儿,冯小刚还在这儿拍了《北京人在纽约》。

李安和谭盾特别聊得来,这也为日后他们在《卧虎藏龙》中的合作埋下伏笔。

再说回谭盾在美国读书的日子。

他虽然拿到学校最高的奖学金,免掉了学费,但日常生活的钱还得自己想办法。

和很多到美国留学的学生一样,谭盾得靠打零工和街头拉琴维持生计。

他找到一份有趣的陪吃工作,有位医生特别喜欢吃中国菜,每天放学之后,谭盾就把这位医生领到不同的餐馆,跟他点菜,陪他吃饭。

等谭盾回到家,做完功课,就琢磨着:明天买书钱从哪里来呢?

于是提着琴就上了街。

科比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的样子,谭盾知道纽约格林威治村凌晨三点的样子。

那是谭盾在美国最喜欢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全世界最奇妙的人。

天空微露出鱼白,诗人、画家、醉鬼、情人……在街上晃晃悠悠,谭盾用提琴奏起湖南花鼓,来段忧郁小调,仿佛是开一场天然的音乐会,琴音在空荡荡的街头回旋飘扬,撞击着这些人的心灵。

谭盾得到了明天的买书钱。

大自然给予他音乐的启迪,也赋予他浪漫的情怀。

在遇到他太太,他从未想过结婚。

“我总觉得我要是找一个姑娘,她不让我心灵的游戏了,音乐的游戏了怎么办?我早上三点钟起来是要拉琴的。”

人生嘛,总有意外惊喜。

谭盾还记得,那天他穿的是一身中山装,一双布鞋,在纽约的一所歌剧院门前等待朋友。

路口的红绿灯闪动了一下,人群开始移动。

一位美妙的女子迎面走来,他瞧着人群中的女子,毫无预兆的想:“这个人应该是我太太。”

当女郎经过他时,他向她打起了招呼。

两个小时之后,他们就决定结婚了,十个小时后他们搬到一起,直到今天。

坊间传言,梁朝伟因为心情不佳,在一个午后从香港飞去英国,静静的喂鸽子,再飞回香港。

和太太分隔两地,谭盾因为思念,在一个中午从纽约飞到上海,和太太吃了一顿饭,又返回纽约。

“朋友或夫妻,最好的维护是要相互欣赏,而欣赏的桥梁是浪漫。”

太太怀孕的时候,谭盾陪着做孕检。

从超声波系统看到,婴儿在母亲的子宫里随着羊水的节奏来回摇摆,水里孕育的生命使他灵感大发。

他创作出《水乐》,用水流淌的声音表达人在自然界中蕴藏的一切情感。

水、石头、纸……谭盾用它们制造出美妙的音乐,把童年的奇思妙想变成了现实。

当年从湖南来到北京,对于谭盾来说就和从北京来到纽约一样,一切都是新奇的,也是开阔的。

他的视野被一次又一次打开,艺术造诣也出凡入胜。

年,谭盾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

年,谭盾凭借歌剧《马可波罗》获得当年世界最权威的格莱美音乐奖。

谭盾以他的东方民族音乐,在西方音乐殿堂占据了一席之地。

他从中国走出去,再走回中国。

当初李安找到谭盾的时候,都快急哭了。

由于资金方面的原因,李安在《卧虎藏龙》拍摄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几乎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房子都抵押了。

到做音乐时更是毫无分文,在请唱片公司帮忙来做很不理想的情况下,李安想到了好朋友谭盾,并还只给他留下了十天的制作时间。

在这抄曲谱都抄不过来的时间里,仗义的谭盾顶着压力上了。

《卧虎藏龙》的音乐创作期间,他第一次体验了连续25个小时的工作。

他们共同的艰辛换来功成名就。

谭盾名声大噪,回到老家,买猪肉都不要钱了。

转过年来,张艺谋找到了他。

为了表现《英雄》波澜壮阔的史诗感,谭盾别出心裁地融合了中西方音乐元素,用二胡和马头琴的指法,让西方的小提琴表现出古朴、苍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将中国的音乐呈现给了世界之后,谭盾悄悄远离了热闹场。

十年前,他来到上海朱家亭。

在岸上听着音乐,突然一滴水滴到他鼻子上。

他擦了鼻子,手指放到鼻尖一闻,好清新。

好奇心起:这滴水从哪里来?

正在听巴赫的谭盾,想着想着取下一只耳机,一瞬间另一只耳朵里传来不远处,寺庙禅颂的声音。

那一刻,他觉得奇妙极了。

怎样可以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呢?

于是,他跟日本的设计师矶崎新一起,在那间传来禅颂的寺庙旁,找到一座老旧废弃的粮仓,改造成水乐堂。

水乐堂极为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简陋。

狭长的走道蜿蜒延伸,人在其中不知要走向哪里,忽然一个转弯。

哗,眼前一片明亮。

眼前是一池清水,天顶有个小小的洞口。

天上有时蒙蒙细雨,有时瓢泼大雨,都会从天顶倾泻而下,演奏出自然的乐章。

谭盾叫它“天琴”,他在这里听了很多年的水声。

贫瘠的童年生活给了他一架大自然的钢琴,这架钢琴远不止八十八个键,它有成千上万个键。

徜徉几十年后,让他在真正的钢琴面前如鱼得水。

那天,《意外艺术》的节目主持人意公子在水乐堂坐了一个下午。

看到一注水从天而降,哗的落入池中激起一阵水花,缓缓的,又恢复平静。

突然间她觉得生命得到了巨大的尊重,原来善待自己的成本没有那么昂贵。

“谭盾这个艺术家,他用一分禅音,三分巴赫,四分流水,五分老宅,煮了一副灵魂汤药,端到你面前,跟你讲:你看,这是你本来就有的东西。”

噢,这是我们本来就有的东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