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乐市博河休闲景观带。(8月2日无人机拍摄)
“西来之异境,世外之灵壤”是清代大学士洪亮吉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写下的名句。果不其然,在这片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的地域上,镶嵌着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博乐市,迎风矗立着亚欧大陆桥重要支点--阿拉山口市,深藏着绿海中的”红色精灵”--精河县,有喷涌着暖流却被誉为“西域凉都”的避暑胜地--温泉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博州还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地州,仅有个体手工作坊56户,全州年总产值万元。
如今的博州是“一带一路”东联西出的纽带,第二座亚欧大陆桥(洲际铁路)、G30高速公路和国道横穿全境;中哈输油管道和西气东输二线穿境而过;一批以开发本地资源为主的工业企业相继建成,逐步形成了纺织、制糖、制革、木材加工、粮油加工、建材、矿业开发等产业布局。
7月19日,游客在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游玩。
党的十八大以来,博州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紧紧抓住共建“一带一路”机遇,依托博州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博州举全州之力实施“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引领”工程,依托口岸、综合保税区的特殊政策,把金三角工业园区、五台工业园区(湖北工业园)、精河工业园区作为综保区的产业配套区、承接区,形成了“一区三园”的格局。园区入驻企业不断增多,聚集效应日益明显。今年上半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州的90%以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
自年中欧班列开通以来,截至今年6月底,途经阿拉山口出境的中欧、中亚国际班列已突破列,约占我国开行中欧、中亚区间班列总量的70%。
党的十九大以来,博州的发展理念再一次提升,瞄准自然生态发展方向,着力打造生态经济强州,大力推进全域旅游。今年上半年,博州旅游总收入50多亿元,同比增长95%。
与此同时,博州在民生改善、脱贫攻坚、民族团结等方面也取得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喜人的巨变。
沧海桑田七十载,砥砺奋进谱新篇。如今,各族博州儿女正紧紧团结在一起,积极投身各项事业建设,奋力描绘边陲小州的美丽长卷。
数看博州
数据来源:博州统计局
制图:张永
社会事业
日新月异
“顿顿有白馍,天天有肉吃,那样的生活该多幸福啊!”这是博乐市小营盘镇贝德布拉格村71岁的村民米迪嘎在二十世纪70年代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
如今,米迪嘎的愿望早已实现。
米迪嘎说:“现在不论什么季节,你想吃什么就能吃到,到菜市场去买菜的选择多了,不但蔬菜种类齐全,而且我们这个离海洋很远的地方也能随时吃到海鲜。”
博州各族居民从以前吃不饱到现在的鸡鸭鱼肉成为生活中的常见菜;从以前冬天只能吃到萝卜、白菜、土豆,到现在一年四季都能吃上各种新鲜蔬菜……餐桌上的变化,最能直观地反映博州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吃的问题解决了,博州下真功夫为老百姓改善人居环境。
7月15日,精河县托里镇基布克村村民正在晾晒枸杞。
在博乐市乌图布拉格镇青得里卓村东方嘉苑小区,喜迁新居的村民艾尼·坎班尔说起住进楼房的感受,立马变得健谈起来:“我们村是城郊村,原来住的房子冬天靠生炉子取暖,现在的新房有多平方米,房子里有卫生间,小区里的环境也特别优美,有空时还能在社区活动室里和邻居下象棋。”
东方嘉苑是棚改安置小区,今年该片区计划安置棚改户户。截至6月底,这个小区里像艾尼这样迁入新居的棚改户有余户。
今年,博乐市将投入25亿元对棚户区进行改造,涉及城区22个片区及3个建制镇的户居民。建设城区回购安置房套、乡镇安置房套。数千户居民喜迁新居,过上了更加宜居的生活。
近日,华中师大一附中博乐分校考生满都拉被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的消息传遍了校园。今年,该校高考一本上线率达到48.2%,其中分以上有16人。
栉风沐雨70年,博州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已形成高等教育、中等专业技术教育、普通中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体系,学校基础设施、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年末,博州各级各类学校所,在校学生人。
“脱贫四五年,一病回从前”,这句在博乐市小营盘镇流传的顺口溜,反映出基层百姓面对疾病的无助和无奈。近几年,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医疗体系的日益健全,困扰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年,博州只有3家卫生院。到年,博州已有医疗卫生机构个。
8月2日,博乐市“大篷车”宣讲队为博乐市南城区街道办事处滨河社区居民表演歌舞。该宣讲队自年11月组建以来,通过歌舞、小品、快板等形式为各族群众宣讲党的惠民政策等近场次,受众达2.4万人次。
脱贫攻坚
成效显著
发展果树种植、畜牧养殖、创办农家乐……走进位于阿拉套山脚下的温泉县查干屯格乡米里其格村,你会看到村民们干劲冲天的场景。这个村59户名村民全部实现脱贫致富。它也是博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博州党委和政府积极推动扶贫方式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产业、就业、金融“三管齐下”精准扶持措施。同时,着力提升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开辟脱贫致富门路。
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生活、养老、教育、医疗“四项保障”兜底扶持。全州贫困户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生产发展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我家里老人身体不好,需要我照顾,外出务工不方便,村里成立了制衣工厂,把像我这样的家庭妇女都聚集起来就近打工,每个月有稳定收入,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在博乐市青得里镇夏布尔塔村耀中服装厂,制衣女工热西坦·艾木塔洪正在认真整理成衣。她说:“现在我想为厂子创造更多效益,在工作之余加紧学习专业技术。”
博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盯紧“两不愁三保障”扶贫目标。年-年,博州一批批贫困人口陆续实现脱贫致富。年起,博州脱贫攻坚进入巩固提升阶段。
艾比湖已成为一处鸟类重要的栖息地和中转站。(7月26日摄)
民族团结
花开正艳
有这样一种“亲人”,他们之间虽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似亲人。
精河县八家户农场牧业三队职工叶尔肯·热木扎的小儿子叶尔哈那提·叶尔肯今年5岁,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唐氏综合征,需长期服药。
年,精河县八家户农场副场长吴建结识了叶尔肯一家。从此,吴建就一直牵挂着叶尔哈那提的病情。他带着孩子寻医问药,为了呵护好孩子,他还自己研习唐氏综合征的相关知识,成了半个专家。孩子的病情一天天好转,现在已经上幼儿园了。
干部的付出,群众铭记在心,并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回馈。
年3月5日,在博乐市乌图布拉格镇青得里卓村村口,博乐市税务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员王鹏身穿维吾尔族服饰,手牵着身着艾德莱斯绸长裙的新娘白海霞,坐上装扮一新的马车……这是王鹏的结对亲戚亚合甫江·阿布里孜为他张罗的维吾尔族风情婚礼。
王鹏和亚合甫江结为亲戚后,两人一见如故。亚合甫江开朗热情,在接触交流中两人成了好朋友。
王鹏因工作原因,回老家匆匆和女朋友领了结婚证,没来得及举办婚礼,一直很遗憾。亚合甫江知道后,便忙碌起来,挑选婚纱、装扮结婚马车……亚合甫江和妻子操心每一个细节。王鹏没有新房,亚合甫江和妻子把家里的一间房子腾出来,作为王鹏的婚房。
这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民族团结场景,在博州大地上还有很多。这不仅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感动,更是博州各族人民心手相牵、亲如一家的赞歌。
自年10月以来,博州名干部职工同户基层群众结对认亲。结对认亲期间,各级干部职工累计捐款万元,为民办好事实事25.6万件。博州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一心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沙海里站着千年的胡杨,马头琴诉说着《江格尔》传奇,这里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这里是一片追逐梦想的绿洲……”正如当地蒙古族民歌中所唱的那样,博州50万各族干部群众正团结一心,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贡献力量。
END
来源:新疆日报
记者:马健龙马伊宁宋雅文张万德王亚萍
图片:来自新疆日报,均由全媒体记者韩亮摄
编辑:吴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