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鄂托克草原,芳草清新百花艳。清晨顺着清脆的笛声,记者走进了乌兰镇“大胡子笛子”那顺家,眼前这个下巴留有一撮山羊胡子、艺术家气息浓厚的男主人就是深受当地农牧民喜爱的“大胡子笛子”那顺吉日嘎拉。35个寒暑春秋,他的笛声伴着鄂托克旗乌兰牧骑的脚步,温暖了草原上无数农牧民的心。 那顺吉日嘎拉出生在鄂托克草原上的一户牧民家庭,从小就跟着父母学唱鄂尔多斯民歌,学习笛子、三弦、扬琴等民间乐器。而他最钟情的是笛子,不到20岁就成为远近闻名的民乐演奏者,被当地农牧民称为“大胡子笛子”。像那顺吉日嘎拉这样“一专多能”的乌兰牧骑演员,在鄂尔多斯市乌兰牧骑队员中达到80%以上。 年3月,鄂尔多斯建立了第一支乌兰牧骑——鄂托克旗乌兰牧骑,是我区最早建立的乌兰牧骑之一。随后,鄂尔多斯市各旗区相继建立起8支乌兰牧骑。现有6支乌兰牧骑,全部被评定为自治区一类乌兰牧骑。 观众的需要就是乌兰牧骑的责任。60年来,鄂尔多斯各支乌兰牧骑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保持乌兰牧骑的轻骑兵特点,在深入基层的演出中,坚持六个“不分”:即不分观众多少有求必应;不分场地优劣见缝插针;不分严冬酷暑坚持演出;不分生活好坏以苦为荣;不分路途远近送戏上门;不分时间早晚接送观众,为农牧民带去丰富多彩的节目。 现任达拉特旗乌兰牧骑副队长的李刚,年加入乌兰牧骑,从一名只会弹贝斯的器乐演员转变成一个博采众长的音乐人,呼麦表演、电贝司、电吉他、葫芦丝、巴乌、古琴、陶笛、马头琴、潮儿、拖布秀儿、火比斯、口弦琴样样拿手。年,获内蒙古首届乌兰牧骑“一专多能”比赛金奖,年荣获CCTV7第十届新农民艺术节全国“十佳牛人”奖,年原创歌曲《我要飞》获中国好歌曲内蒙古城市赛三等奖。 鄂托克乌兰牧骑是鄂尔多斯乌兰牧骑队伍中的佼佼者。自建队以来,始终坚持“队伍短小精悍、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和“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四项任务的建队方针,扎根在广大牧区,与牧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牧民称他们为“玛乃(我们的)乌兰牧骑!” 草原的歌不仅要唱给草原人民听,还要在世界舞台上响起,帮助更多国外观众了解草原文化、了解乌兰牧骑。在中国(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暨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年会期间,鄂尔多斯市“一带一路上的乌兰牧骑”巡演活动正式启动,乌兰牧骑队员们的演出让国内外观众陶醉于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中。 萨仁图娜拉,是乌审旗乌兰牧骑一名优秀的队员,获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一专多能”比赛一等奖。今年2月,受柏林中国文化中心邀请,她和乌审旗乌兰牧骑其他24名队员,一起赴德国参加了“欢乐春节”大型庆典活动。在近半个月的演出中,队员们奔走在德国柏林、汉堡、杜塞尔多夫3个城市,13场演出,所到之地,掌声不断。 60年来,乌兰牧骑队员不断新老更替,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队员扎根沃土,发扬着乌兰牧骑精神,继承者乌兰牧骑事业,使乌兰牧骑这面鲜艳红旗高高飘扬在鄂尔多斯高原。(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玉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