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马头琴 >> 马头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赛白努民族管弦乐登上上海舞台问好世界

来源:马头琴 时间:2023/2/20
北京皮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611/9052592.html

“阿斯尔”乃元代盛行的蒙古族宫廷音乐的一种,属于纯器乐宴曲曲牌······11月18日晚,伴随着上海大剧院舞台字幕的闪现,具有浓郁蒙古民族风格的古老器乐合奏曲悠扬回荡在剧场上空,飘向现场多名参加第二十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中外嘉宾的耳畔。由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民乐团演奏的这场民族管弦乐音乐会《丝路草原》,一首首古老与现代相结合的曲目将观众的视觉和听觉神经调动了起来。

01:00

马头琴与乐队《骏鬃飞》演绎了遥远的蒙古草原上一匹长鬃舞动的骏马,随风飞驰在辽阔的草原上的美好情境。

女声长调绵延无尽的高亢嘹亮之声令观众继续在草原上心驰神往。

原生态女子呼麦组合《赞马》以呼麦的各种形式和技巧及独有的说唱方式为听众讲述了一个关于马的故事。

《鄂尔多斯组曲》由“景”转向“人”,令观众不由想象出草原牧民在蓝天白云下自由放牧的和谐生活画面。

民族管弦乐《那达慕序曲》又将这画面舒展开来,变为更加具体的场景:惊险刺激的赛马,粗犷睿智的摔跤,洒脱精准的射箭,引人入胜的歌舞······

较之上半场的传统曲目,下半场更加融合创新。

民族管弦乐曲《丝路草原》,以悠远空灵的原生态天籁之声,原始简洁的韵律音响节拍,伴着叮咚的泉水声,汇成一道道蜿蜒起伏的波浪,娓娓讲述了远古狩猎部落向草原游牧文明和丝绸之路文明过渡的漫长曲折历程。

独唱《小黄马》、《祝福草原》,分别以不同的风格和形式深情表达了对草原的热爱。

呼麦与乐队,四胡与乐队的分别合奏,将蒙古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有机结合、碰撞、创新,用最传统的文艺内容实现了最现代的表达,马头琴、呼麦等内蒙古的文化瑰宝也在演出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现场高潮迭起。

音乐会最后,由蒙古族著名指挥家、作曲家叶尔达执棒指挥的民族管弦乐《千里草原》,以欢快的旋律表现了牧民在草原上纵马驰骋的壮阔场景。曲调高亢嘹亮、自由洒脱,马头琴整体声部模仿骏马嘶鸣的颤音以及马头琴抛弓技法令观众拍手叫绝。

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仍然停留在原地与演员互动,持续不断的响起热烈的掌声。一位来自广州某演出机构的演出商连连赞许:“内蒙古的文化艺术太有特点了!这么精彩的演出不仅我们愿意引进,国外演出市场也会特别感兴趣的!”

近年来,蒙沪双方艺术领域的合作日渐紧密。上一届艺术节双方约定自年起连续3年在每年的“草原文化节”期间举办内蒙古分会场。在今年的分会场活动中,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成功承办了“草原之声”廖昌永独唱音乐会、“天籁之音”白俄罗斯国家功勋五重唱好声音乐团音乐会、舞剧《朱鹮》、“学习乌兰牧骑精神”艺术家走基层惠民演出等四项活动,内容精彩,影响广泛,意义非凡。尤其是在“学习乌兰牧骑精神”艺术家走基层惠民演出中,廖昌永等上海艺术家们和农牧民在草原上面对面席地而坐,手拉着手深情演唱的情景至今感动着许多观众。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称该分会场活动是“乌兰牧骑精神的深入实践,也是对‘辐射’全国‘服务’全国办节功能在新时代的新诠释”。

内蒙古分会场活动

本次民族管弦乐音乐会登上上海国际艺术节舞台重点展演,将进一步推动蒙沪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互动合作关系,有效促进草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深度交流互鉴,为双方建立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的经济及商贸合作开辟蓝图。

来源: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编辑:钦柏

校对:李珍苗旭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日报》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