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贵、孙丽丽
走进财音套格套的民族乐器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马头琴、山羊头琴、绵羊头琴、骆驼头琴(潮尔)以及各种四胡、二胡。最显眼的是一把牛头琴,在众多琴里显得与众不同。它的琴弦是钢丝制作的,是四根弦,固定琴弦的是“牛样子”(牛拉车或者拉犁杖套在脖子上的一个形木头),上面雕刻的是一个牛头。这就是他发明制作的,获得国家两项专利的牛头琴。轻轻拉拭一下,牛头琴声音雄厚悠扬,悦耳动听。他找到国际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他介绍了牛头琴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大师演奏后夸奖牛头琴音色美妙。这位蒙古族汉子,学历只是初中,而且学的是蒙文。他从没专业学习过音乐和美术,却发明制作了获得国家专利的民族乐器和亚洲唯一一把用五种动物的骨头制作的四胡。
财音套格套今年四十九岁,他的姥爷是一位很有名气的民间艺人,不仅能说书唱曲,而且精于乐器制作,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买四胡和马头琴,简直是不可能,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好和群众的喜爱,只能摸索着自己制作。第一把粗糙的四胡制作出来,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让老人家欣喜不已。从此附近的村民有福气听到在乐器伴奏下的乌力格尔的传唱,接着他逐渐摸索,制造出一把又一把马头琴和二胡、四胡。财音套格套的父亲是单传,也是一位民间艺术的爱好者,他的才艺得到了岳父的真传,无论是说唱还是乐器制作,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父亲善于琢磨,肯下功夫,制作乐器的技法更高一筹,同时还是一个手艺超群的木匠。财音套格套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他家一共有六个兄妹,其他的兄弟姐妹都不喜欢学习木匠手艺,可是他却仿佛就是为了这个而生的,从小就非常喜爱,跟在父亲后面跑前跑后,打个下手。父亲看到他这么喜欢,就有意识的把一些基础的东西传授给他。他喜欢那些民族乐器发出动听的声音,就像融入骨子里、血液里一样。刚开始时,父亲教他用葫芦制作乐器,他制作起来有板有眼,经过调试,第一个作品音色很准,得到了父亲的首肯。这让他欣喜若狂,劲头更足了。每当夜幕降临,他家里传出了悠扬的马头琴声和动听的说唱声,左邻右舍都围聚在一起,给原本贫瘠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他家的人口太多了,他们兄妹有的念到小学毕业,有的念到初中毕业,都相继辍学回家,帮助家里做农活,来养活全家。财音套格套也不例外,初中毕业了就回到家里,开始跟着父亲走乡串户做木匠活。他是个有心的孩子,劳作之余总是研究乐器制作手艺,不懂就问,勤于动手,敢于创新,技艺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后来父亲年纪大了,他就独立的出去做工,他的木匠活手艺精,收费少,很受大家的欢迎,但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个自己的工作室,制作出自己品牌的作品。
二十几岁时,他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妻子是位贤惠的蒙古族女性,很支持他创业,他有了更多的时间,研究乐器的制作。传统的蒙古族乐器是三畜琴(马头琴,骆驼头琴和山羊头琴),这些琴的音色各异,能代表一定的民族风格,可是还有一些民族符号和草原情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这也是民族音乐爱好者困惑的和没有攻克的难题。敢于创新的财音套格套经过潜心研究,终于找出一个可以代替和弥补的方法。那就是制作一个牛头琴。牛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牛的性格勤劳、质朴、耐力十足、不求回报,牛鸣叫起来雄浑有力,余味悠长。这是他做牛头琴的基础,可是如何把牛头琴的特点表现出来,填补那些其他乐器不能达到的效果,这是一个难题。财音套格套多方面收集资料,反复听取其他乐器的音色和表现手法,总结它们的特点和不足。也经常观看牛吃草、饮水和劳动的情况,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他首先雕刻一个类似于马头琴一样的牛头,略比马头琴大一点,琴弦采用钢丝,用四根弦,连接固定琴弦的是一个“牛样子”,面板采用优质的紫檀木,并在相应的位置上镂雕出民族图案,这样拉起来,声音雄浑有力,韵味悠长,没有杂音。他找到了相关人士进行试琴,大家一致叫好。这时候他已经远近闻名,内蒙古卫视、电台和通辽市电台都做了相应的报道。齐·宝力高大师使用后,夸奖这把牛头琴不仅工艺做得非常好,也极具创新性。有了这些人的高度认可,他在有关人员的帮助下,开始申请了国家专利。经过专家的评审,他设计发明的牛头琴获得了外观设计国家专利证书和实用新型国家专利证书,同时也受到业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先后收到内蒙古自治区内外喜爱民族乐器人士纷纷订购。
他被库伦旗评为“四胡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正在此时,小有名气的他收到内蒙古农业大学的邀请函,邀请他参加国家文化部、教育部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班。这次学习让他大大的开阔了眼界,那些专家学者的理论和实践让他受益匪浅,一个月的学习,他对民族音乐和器乐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激发了他更多的灵感和更大的信心,他的技艺也更加精湛,普通的二胡四胡制作,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野心”,他能在一周左右的时间手工制作出一把普通乐器,但这远远不能满足顾客的购买,为了满足民族音乐爱好者的需求,他让哥哥家的孩子跟着他一起制作乐器,本来就有一定功底的侄儿,在他的悉心传授下,有了长足的进步,也能独立完成这些普通乐器的制作。财音套格套的所有作品都是手工制作,选材除了本地的五角枫和白松,文光果以外,其他的都是选购外地的紫檀和铁梨木等。蒙在各种乐器上面的皮子,按着音律的高低,分别用蟒蛇皮、鹿皮、羊皮等。他无论是选材还是制作,绝不会有丝毫的含糊。要做就做最好是他的制作理念,用心用情做好每一件作品是他的准则。这些年来,他制作和出售的多件作品都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学习回来后,他有了一个新的目标。那就是要把传统的三畜琴发展到五畜琴,因为民间就有传统的五大牲畜,他已经发明了牛头琴,还缺一种乐器就凑上了五畜琴。这样他想到了绵羊,大大的弯弯的犄角,厚厚的毛,忠厚温柔的性格,是理想的选择。于是他开始研制,以四胡为原型,雕刻上绵羊的头像,音色也别具一格。虽然我们看到了这个成品的绵羊头琴,也听到了这个绵厚的琴音,但还在等待申请专利,不便公开。在等待专利期间,他又有了新的创意。那就是用五种动物的骨头,做一个高音四胡。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首先在什么部位选什么骨头,会发出什么音色都要考虑到,其次骨头很薄,如何连接在一起,这些问题都要统筹考虑,经过详细计算和选材用材,他用了整整一年半的时间,反反复复改动和实验,一把纯骨头制作的四胡出炉。这个稀有的宝贝,在民族乐器界引起不小的轰动,在一次全区的民族乐器展览会上一举成名,这是亚洲地区第一把骨质的四胡。有了这次制作经验,他尝试着把民族风格,特别是有着四百年历史,政教合一的库伦旗所特有的一些元素加了进去。在乐器中将浮雕好图案的骨头镶嵌到头部和把手上,既不会影响音质,还增添了浓郁的民族特色文化。虽然整体显得美轮美奂,但这项工作也很费功夫,对一个没有美术基础的他来说确实很是不容易,而且都是手工工艺,尤为难得。我注意到他手里正在磨一个紫檀木的鼻烟壶,原来是有人定制的,这个东西虽然不大,但所费的工时却不小,他已经给别人做了好几个这样精美的手工艺作品。
四十九岁,正是一名工匠的黄金时期,他的身体很棒,经验和手法都成熟了,生活的经历和阅历也日臻完善,加上他特有的一份执着和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更是走向成功的一份保证。茫茫的科尔沁大草原以它特有的风韵,不仅造就了无数英雄,也成就了草原上的那些大师级人物,比如国际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人民的歌唱家大小木兰,作曲家图力古尔……,也不乏像财音套格套这样的能工巧匠和民间艺人。他们不仅有草原一样的胸怀,更有草原蓬勃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和风貌。工匠精神正是当今一种稀缺的精神,国家正在大力挖掘和拯救像财音套格套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都带着使命和理想,只有坚持不懈和勇于开拓创新的人,才有资格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
转自《通辽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