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县文旅广电局获悉,在刚刚公布的朝阳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我县“葫芦微雕”“蒙歌乐马头琴制作技艺”“乌兰河硕敖包节”榜上有名。据悉,朝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入选活动两年开展一次,截至目前,我县已有17个项目入选朝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此次三个项目都是经过本地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后入选名录的。其中“葫芦微雕”属于传统美术项目。葫芦微雕是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以严谨的构图、精美的图案、细腻的刻画、娴熟的刀法、流畅飘逸的线条、清新淡雅的着色,赋予葫芦无穷的魅力,方寸之间尽显大千世界和世间百态。朝阳县葫芦微雕工艺主要有:选材、构图、雕刻。其中雕刻中的逆刀法为一大特色。
“蒙歌乐马头琴制作技艺”属于传统手工技艺项目。马头琴是蒙古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潮尔。有梯形的木制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长约一米,有两根弦,是蒙古族的代表性乐器。朝阳县历史上曾隶属内蒙古地区,是内蒙古十大盟之卓索图盟辖区土默特右旗,马头琴这一乐器当时在这里广泛盛行。
朝阳县马头琴手工制作技艺有:选料、木料粗加工(经切)、木料干燥、木料二次加工、精加工、雕刻、组合、调音、二次调音(背板调音)、开弓和后期保养等环节。其中经切、背板调音、雕刻(马头下的龙头)等特色,这样制作出来的马头琴更加精美,音色更准,更加耐磨耐用。
乌兰河硕敖包节属于民俗项目。乌兰河硕蒙古族乡地处朝阳县西部,其中蒙古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2%。“乌兰河硕”是蒙语,汉语为“红色铧子尖”之意。明朝永乐年间,从内蒙古迁民定居于此,命名延用至今。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二是乌兰河硕乡传统的敖包节,也称“祭敖包”“祭太保”,传承多年,延续至今。乌兰河硕乡传统的敖包节是由蒙古族敖包节习俗演变而来,和当地的生产农事活动密切相关。游牧民族的敖包节一般都在6、7月份,水草丰美时举行,农耕文明背景下的敖包节选在谷雨耕种时节,求雨成为祭敖包的主要内容,是当地蒙古族居民在农耕文明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属于自己独特的精神生活和生产经验的结晶。承载了朝阳地区蒙古族居民的历史文化信息,准确地表达了朝阳地区蒙古族居民的生活、情感、追求和愿望。
(记者刘春丽)
[责任编辑:李春艳]
来源:朝阳县人民政府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