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马头琴 >> 马头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这些人的芳华,活在大草原上CCTV4

来源:马头琴 时间:2023/3/31

六十年前,第一支乌兰牧骑在内蒙古苏尼特草原悄然而生。两辆勒勒车、四件乐器、各自一专多能的九人小队伍,开启了他们的文艺征程,乌兰牧骑的蒙古语原意是“红色的嫩芽”,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红色文艺轻骑兵”。

05:22

去年腊月28日,土左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一早乘着大巴车前往毕克齐镇杨家堡村,他们的第一站是住在村头的冯奶奶家。动听的琴声、悦耳的歌声、热情四溢的舞蹈,处处传递出过节的气氛。乌兰牧骑的队员不仅将文艺送到了冯奶奶家里,在表演之余,也帮冯奶奶打扫了庭院贴上了春联。

伴随着悠扬的马头琴,正式的演出在村里新盖好的文体室上演了。台下,一岁半的恩和阿木尔坐在地上,静静地听着爸爸的演奏。远处,阿木的妻子永庆正在换装,下一个舞蹈节目,她就要登台了。

土左旗乌兰牧骑队员永庆和阿木古楞

快一年多了,孩子跟我们一直一起演出,我这也是希望他自己独立一些不认生一些,让他了解下我们的工作,感受下艺术的魅力。

永庆善舞,阿木古楞是多面手,马头琴、呼麦尤为拿手。凭借精湛的表演,阿木古楞和永庆都成为了队里的骨干。一专多能的他们,每次演出都要多次登台,两人也只能把恩和带在身边,轮流照看。

土左旗乌兰牧骑队员阿木古楞

有一次下午演完回来的路上,孩子那时候比这小,坐在小孩儿的安全座椅上都扣好了,给我发了个照片,你看孩子睡的了,就这样头耷下来就挂那了,看着那个照片我真心酸。

过去10年里,阿木夫妇的生活和工作早已连接在一起,他们跟着乌兰牧骑走遍了土默特左旗的多个乡镇村落,如今大家都叫恩和“小乌兰牧骑”,也笑言阿木一家,不是娶嫁了彼此,而是一家子都嫁给了乌兰牧骑。像阿木一家这样的情况,在乌兰牧骑的队伍中并不少见,舞蹈队队员袁鑫也已经带着女儿奔波了5年。

土左旗乌兰牧骑队员袁鑫

累并快乐着吧,每天带着她也挺辛苦,我上台跳的时候,我们的同事队员就帮我抱着她,有时候觉得挺对不起她的。

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堪称红色文艺轻骑兵的乌兰牧骑,沃野千里,遍布了整个内蒙古大草原,发展到七十五支队伍0多人,全区乌兰牧骑年演出总量超过场,草场牧区、田间地头、厂矿学校,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如今,新时代的乌兰牧骑统一配备了大巴车、舞台车,排练室。

土左旗乌兰牧骑舞蹈队队长阿丽玛

我们现在特别有信心,特别有希望做的更好,把每一寸土地都要走遍,把所有的欢乐带给他们,让大家知道我们是乌兰牧骑队员,而我们觉得我们是乌兰牧骑的队员感到骄傲。

土左旗乌兰牧骑队长苏德巴特

乌兰牧骑人喜欢文艺,我们的演出就是为人民服务,我们的舞台就在他们的田野里牧场里,我们为什么喜欢下去,有一句话叫,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

记者手记

赵立航

CCTV4记者

我用青春拟芳华

对于现在的我们,电影《芳华》里描述的文艺也许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不要紧,乌兰牧骑正是依然存在于现代的青春芳华。

临近年末岁尾,我们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这里离呼市不是特别远,却有三百多个村落。因为是冬天,土默特左旗的温度均在零下10至20之间,乌兰牧骑的队员们演出都会在农牧民家中或村里的文体室内,这和我们之前想象的草原蒙古包万马奔腾的演出有很大差别,但是土左旗乌兰牧骑的苏队告诉我们,天气转暖,就会是我们想象的样子,那时欢迎我们再来!

大年二十八的早晨,天刚刚亮,我们就被乌兰牧骑的队员叫醒,向着年前最后一个演出点进发,让大伙儿兴奋的是,这是他们第一次坐新配的大巴车去演出点,车刚刚配回来,说我们有福了~一路上,队员们自发的唱起了歌弹起了琴,歌声中有为演出的排练有天生歌舞的本能也有对新年的憧憬~

这些能歌善舞的蒙古族青年迎着风雪、冒着寒暑,以蓝天为幕布,以草地为舞台,在戈壁和草原上辗转跋涉,将丰富多彩的节目送到了一家家农牧民身边。

乌兰牧骑这朵灿烂的文艺之花,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便深深扎根在广大农牧民的心中,开花结果。队员们边走边演身兼数职,发挥着一专多能的特长,演出、宣传、辅导一项工作也不落下。他们来自基层走在基层,在服务基层的同时从基层获取养分和灵感,结出一份份文艺的硕果,用青春谱出最美的芳华。

 更多精彩内容 

1、超燃!《红海行动》中的特战队原型此刻正航行在东印度洋

2、泪奔!中国北斗逆天了,背后却有这样一群人

3、爬山、登塔、走钢丝,围观电网高空守护者的特殊技能!

来源:CCTV4《中国新闻》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2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