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酒泉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和睦相处,杂糅融合,形成了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酒泉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领导,全面普查,加大投入,强化培训,重视宣传,注重研究,积极推进整体性保护工作,“非遗”之花在酒泉大地绽放。
保护体系逐步完善
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酒泉“肃北祝赞词”入围,至此,酒泉市已有河西宝卷<酒泉宝卷>、酒泉夜光杯雕、敦煌曲子戏、肃北蒙古族服饰、阿克塞哈萨克族阿依特斯、肃北蒙古族祝赞词6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酒泉地蹦子、金塔木雕、玉门陶埙制作技艺、瓜州木偶戏、敦煌彩塑、肃北蒙古族婚礼、阿克塞哈萨克族刺绣等45个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个项目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个项目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建成了完整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3名、省级27名、市级名、县级名。充分展现了酒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门类齐全、特点突出,具有较强的整体性。
非遗传承行稳致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离不开资金支持和人才培养。五年来,酒泉市争取中央财政投入万元、省级财政投入.5万元,补助4个国家级、9个省级非遗项目,支持3名国家级、27名省级非遗传承人开展保护传承活动。在代表性传承人做出贡献和努力的同时,校园也成为了非遗传承的新阵地,酒泉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搭建非遗教学实践平台、构建非遗教学课程体系、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打造非遗教学团队,使职业教育与非遗深度融合,学院还获批全国非遗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和甘肃非遗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成为酒泉市文化创意类人才培训基地、非遗传承创新中心和酒泉市中小学非遗研学基地,并在中华职业教育非遗创新大赛中荣获“黄炎培杯”特殊贡献奖;肃北蒙古族学校是一所以蒙古语授课为主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以“第二课堂”形式开设了搏克、射箭、蒙古象棋、鹿棋、夏嘎、马头琴等课程,将安代舞、萨吾尔登舞引进校园替代了课间操,形成了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校园文化。“非遗”走进校园,不仅是一种传承弘扬的方式,更能使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后继有人”,具有深远的意义。
旅游彰显非遗魅力
由文旅部非遗司指导,中国旅游报社承办的“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征集宣传活动”在候选的条非遗旅游线路中,包括酒泉市申报的非遗旅游线路在内12条线路最终入选,集中体现了游客及社会大众对酒泉市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普遍认可。依托莫高里工匠村、千年敦煌月牙泉小镇进行的研学、游学活动如火如荼,来自国内外的学生、教师,通过敦煌彩塑、敦煌石粉彩绘等非遗保护项目,通过“非遗+旅游”的形式,让研学变得更加有意义。推荐申报的敦煌市莫高里工匠村——非遗保护传承基地游学产品“敦煌泥塑、敦煌壁画古法临摹体验”课程成功入选年度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推荐产品。敦煌非遗产品入选全国15个“年度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推荐产品”。不仅丰富了全省文化旅游线路内容,构建了满足港澳市场需求的游学产品体系,让游客更好的感知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非遗融入百姓生活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市县两级均在广场、商场等醒目位置举办非遗展演、展销等活动。年在兰州老街举办的甘肃省主会场活动中,肃北呼麦、肃州民歌参加了为期3天的展演,酒泉夜光杯雕,肃北蒙古族服饰,敦煌彩塑、敦煌石粉颜料、玉门陶埙、瓜州洮砚、手工挂面等代表酒泉市参加了“向建党百年献礼”非遗保护工作成果展和“非遗购物节”,线上线下展销活动让酒泉市非遗产品走出原产地、走进直播间、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博会期间,组织阿克塞刺绣、酒泉夜光杯雕、肃北银器、敦煌彩塑等26项非遗产品亮相敦煌文博会酒泉展厅;组织敦煌舞蹈、冬不拉弹唱、马头琴演奏等非遗节目进入展厅循环演出,成为此次文博会展厅一大亮点,给游客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春节、元宵节期间开展的“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丰富多彩,推选酒泉市年俗项目在抖音、快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