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马头琴 >> 马头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媒体人看家乡韩梅哦,科尔沁央广网

来源:马头琴 时间:2023/2/11

开栏的话:每个人的记忆里,家乡是色彩缤纷的,独一无二的,是弥久生香的。近年来,内蒙古的发展蒸蒸日上,内蒙古的变化日新月异,在外地工作的内蒙古籍媒体人眼中,家乡的变化有哪些?从今日起,央广网内蒙古频道推出专栏《媒体人看家乡》,通过媒体人的视角看内蒙古的美,看内蒙古的色彩,看内蒙古的朝气蓬勃。

韩梅:哦,科尔沁

清晨,推开窗子,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

我的居所在京城20多层高的公寓楼上,楼下是车水马龙的北四环。我的目光常常跳过北五环、北六环,投向北方那一望无垠的绿毯——我的家乡,科尔沁草原。

是的,湿润的眼睛告诉我,我看得见那片草原。每当一个人静下来,眼前总会浮现那绿莹莹的草原,那是我心中永不褪色的绿洲!那里的童年和欢乐,是我奋斗不息的源泉,更是我永生不忘的母亲和知己啊。

西拉木伦河予我热情开朗的性格;黑芒哈沙漠给我永不服输的意志。那飞驰的骏马、火热的安代、庄严的博克,陪伴我成长、敲打我进步;还有那悠长悠长的老乌力格尔啊,用那亘古永存的谚语,滋养我的心灵,哺育我的坚强……

离开家乡在京工作20多年了,每年争取回家两趟,一次暑假,一次春节。每次回乡,我都被草原的风貌感动着,每次回乡都会触摸到她的变化和欣喜。也从她培养的优秀儿女那里,看到这位草原母亲的智慧、博爱、潇洒与柔情。我欣喜,也自豪。

不知道为什么,无论我在哪里,无论家乡的面貌如何改变,无论岁月在我脸上留下多少皱纹,一提起科尔沁,在我的心中,眼前,湖水般闪动的那片草原,一点儿都没有变。

我常常想起《瓦尔登湖》那本书里的一句话,人们之所以喜欢瓦尔登湖,是因为这里提供了广阔的“户外”。

是的,真正的“户外”是安静的、简朴的、纯真的、迷人的。我心中的科尔沁,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是初生牛犊的呢喃,是微波荡漾的湖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户外”。

春天,那湛蓝湛蓝的天空,浮动着伸手可摘的白云。辽阔的绿野上,一顶顶白色的蒙古包散落其间,孩提的我和那一群群白色的小羊儿一样,欢快地叫着、跳着,兴奋地徜徉在广袤的天地之间。这里的草色、烟光、风儿、水滴,早已与我融为一体。

最喜欢的季节是初春,这时候太阳暖暖地照着,空气清新,甚至能闻到小草的芳香。积雪开始变软变薄,用棉乌拉鞋踩上去,雪地发出卡茨卡茨的声音,特别好玩。而且一下雪就连着下好几天,小孩子们就特别喜欢这个时候打雪仗、捉迷藏。

有一次我们在雪地上意外收获了好几只鹌鹑鸟,雪天它们出来觅食,可能是饿了,飞不动,它们拖着企鹅一样肥硕的身躯,在我们脚下笨拙地前行,我们一弯腰就能抱起来。小朋友们简直太开心了,各自抓起两个,拿回家准备吃烤鹌鹑。没想到,我妈抱过鹌鹑,就像抱过自己的孩子一样,先给它们喂了点吃的,然后抱在怀里捂热了,用眼睛检查两只鸟有没有别的伤,头也不抬地对我说:“它们只是饿了,饱了就可以再飞起来,它们落在这里,说明它们也喜欢在这里玩耍吧。”我一听,觉得妈妈说的有理,于是就出来放鸟。有趣的是,当我把它们放回原地时,另外三个小朋友也跟我一样遭到家长呵斥来放鸟……哈哈哈,我们面面相觑,一起放飞怀中的鸟儿,欢呼着“安达,泥瑟,泥瑟!”(啊,我的朋友,飞吧,飞吧!)

夏日的晚上,躺在西拉木伦河畔的草地上,仰望辽阔的苍穹,满天的繁星眨着眼睛,牛儿羊儿都安静地睡了。马头琴悠扬的乐曲,和着沁人心脾的草香在盘旋回荡,说书老人讲起科尔沁的故事……从成吉思汗“神奇的弓箭手”,到辅佐三代帝王的孝庄太后,从英勇抗击外侵的僧格林沁,到誓死保护草原生态的嘎达梅林……

我的科尔沁啊,有赤胆忠心的“弓箭手”,是崇拜英雄的地方;我的科尔沁啊,有智勇双全的美女,是“敖包相会的地方”。

还记得第一次参加“那达慕”啊,大概是我10岁那年,那时候的我,头还没到马肚子高。会场在全旗最好的珠日河牧场,但是距离我的家舍伯吐苏木有70多里地。我们三个小伙伴为了搭上旗乌兰牧骑的大马车,凌晨4点起床,带着干粮,在大马车必经的路上等着。

果然,远远地就看到大马车来了,我们一招手,就算和车夫打招呼了,车夫是个浓眉大眼的演员,他头一扬,打个漂亮的口哨来欢迎我们,哈哈,马车根本不用停,我们飞快地爬上车,那默契、那亲切、那麻利,真像一首酒歌,酣畅淋漓,一气呵成。

快到场时,就听到大喇叭传来振奋人心的乐曲《科尔沁迎宾曲》《阿尔斯冷的眼睛》《草原恋》《万马奔腾》……一声令下,年轻的骑手齐刷刷往前冲,那姿势、那气势、那飞扬的飘带,哪里是赛马,简直是“选美”大赛,因为姑娘们的歌中唱到:“他那驯马的本领呦,赢得了人们的赞赏;他那动人的眼睛呦,印在了我的心!”我正遐想着,一片红绸飘过我的脸蛋,一回头,只见一女子策马扬鞭掠过我,一骑绝尘,呼啸而过,向赛马的终点扬长而去……

上学以后,开始蒙汉双语学习。我们的眼睛,在骏马般奔放的蒙古文字和方正灵活的汉字之间切换,打开了文明的大门,从蒙古包到天安门,从元上都到中轴线,从科尔沁到八里桥,从王爷府到王府井,真是一种心源遥印的享受;我们的眼光,在知识的宫殿里翱翔,在历史和现实中穿梭,照亮了教室,也照亮了前程……

飒飒秋风吹起的时候,落日把天地染成一片金黄,弯弯的小河,带着金色的梦幻流向远方。我曾爬上缓坡,望着蓝天上队队大雁向着南方飞去。“南飞的大雁啊,捎个信儿到北京……”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吟诵这首古老的民歌,想像着北京是什么样子啊?

我发奋读书,希望通过高考实现“看看北京”的愿望。

我如愿考上哲盟蒙中读高中,距离实现去北京上大学的愿望越来越近了,我内心狂喜,更加刻苦学习。

然而,高考却一波三折。

那些苦涩的岁月,因为磨难而闪着金子般的光芒。

第一年高考,失败了,这对我打击挺大,我沮丧地回到家里,妈妈鼓励我,继续奋斗!为了不给家人添负担,我一边工作一边复习,但是,第二次高考,又失败了,与我一起复习的同班10多个同学都考上了大学,只有我独吞再次落榜的苦闷,痛苦和寂寞让我无法呼吸。我一个人跑到蒙中北边的大北壕,就是辽河边上了无人烟的大土沟,我在壕边走着,内心激烈斗争着,是继续复习,还是就此作罢,两道泪沟爬在脸上,就像大北壕的凄凉。我下意识地抹把泪,以为谁也看不见。这时,风吹着路旁电线杆上的电线,发出马头琴般美妙的旋律,酷似我听过的一首乌力格尔民歌的旋律,其中有一句歌词——“不怕折断翅膀的鸟才能展翅高飞。”我仰头望着那发出阵阵颤音的地方,寻找那优美的旋律,走出大北壕,也走出迷茫,决定再复习!

我背着行李,走在家乡舍伯吐镇的小路上,和上次离开家去通辽复习不同的是,这次推上了阿爸平时上班用的、家里唯一的大件交通工具——28式飞鸽牌自行车。阿爸说,勇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赢的光彩,输不丢人。

年8月,难忘的一天到来了,当邮递员把来自首都北京的录取通知书交给正在上班的阿爸时,阿爸喜极而泣。这对他是天大的喜事,他多想立刻告诉家中的妈妈和我,可是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话,一直等到下班回家。傍晚时分,阿爸拿出通知书,我的心刹那间绷紧了,不敢打开这信封,眼睛望向窗外……哦,这片草原,沉默的草原,金子般的草原。

喊一声我的科尔沁啊,泪落如雨。你黝黑的土地,驰骋的马背,赋予我青春的理想、不灭的信念;你狂暴的风雪,凄冷的秋风,锻炼我持久的耐力、逆境的勇敢。

而今,我,这个科尔沁的女儿,成了千万北京市民的一员,我所工作的大楼,窗外是沸腾的长安街和巍峨的天安门城楼。能用我的笔歌唱民族团结、守望相助,讲述北京帮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生动故事,我觉得很幸福。虽然经常深入贫困地区,但是我不觉得陌生不觉得苦,因为我来自科尔沁,我的心像草原一样广阔,我的爱像萨日朗花一样纯真。当贫困户对我竖起大拇指叫我北京来的扶贫记者时,我感到无上光荣。

如今的科尔沁草原,在京蒙帮扶下,和全国个国贫县同步实现脱贫摘帽,我荣幸地见证和记录了家乡这8年的脱贫攻坚历程,在语言上,蒙汉兼通,在身份上,兼属京蒙,我就像京蒙天空的一只鸿雁,南来北往,勤奋耕耘,为两地架起信息高速路,我用我笔,为脱贫攻坚助力,我用我笔,为伟大祖国高歌,我由衷地感叹,这是多么幸运的事!

哦,我的科尔沁,我从内心里开出了幸福的花。

我常常问自己,我是北京人还是科尔沁人?我的心是属于这繁华的高楼大厦还是属于那广袤的草原?我每天上电梯、下电梯,坐地铁,开车上下班,像一只小鱼儿终日奔波在繁忙的人海中,而我的车里、包里,永远都放着草原音乐,百听不厌,眼前浮动的是大草原的安宁祥和、那达慕的万马奔腾。每当遇到挫折、心灰意冷的时候,科尔沁,心中的这片广阔的绿洲就浮上来,给我安宁、使我快乐。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什么样的节奏是最呀最摇摆,什么样的歌声才是最开怀……”这是楼下小区花园里传来的草原歌曲《最炫民族风》,附近的居民正随着音乐跳着欢快的广场舞,幸福和快乐洋溢在她们脸上……

城市里的人们喜欢大草原的歌,喜欢大草原的人,也许,正是因为这片草原的广阔,这片草原的真挚,这片草原的“户外”……

看吧,大青沟、银沙湾、乌旦塔拉五角枫、可汗山,向你发出热情的邀约;来吧,哈民遗址、库伦三大寺、僧格林沁王府、孝庄园、嘎达梅林河,向你讲述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

文化科尔沁,有品位的地方。

呼啸而过的京通高铁,让如诗如画的科尔沁不再遥远,不到4小时即可从北京来到草原。

多少次从都市的喧嚣中醒来,心的原野空旷无边。有草原的风使我放飞梦想,是草原的雨给我心灵放假……每次从草原回来,都会收获一个带着草原芬芳的新的自己,这使我特别兴奋,使我在这瞬息万变、异彩纷呈的都市里,做个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的草原人。

哦,科尔沁,你在我心中永驻!

 

韩梅,蒙古族,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人,中共党员,北京日报高级记者,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年硕士(在职)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年进入北京日报社,从事一线新闻采编报道至今。先后在北京日报总编室、国内国际新闻部担任编辑、记者。擅长重大新闻和民族题材报道,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韩梅热爱新闻事业,“做吸引人的版面,写有思想的文章”,“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书写情怀和热望。”是她的自律也是追求。

韩梅热爱家乡,热情讴歌草原文化。参加“第六届内蒙古草原英才”,“我的根在草原”“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京蒙合作20年两地媒体看草原”等大型活动并报道。其中《草原英雄小姐妹》《京蒙合作:从帮扶转为互助共赢》《北京助力内蒙古30万人口脱贫》《草原深处写忠诚》《嘎达梅林传唱不息》《科尔沁葡萄香遍草原》《京蒙千里帮扶,科尔沁“折翼天使”重获新生》《草原人民过上“牛”日子》《鸿雁北归兴草原》《如何报道民族新闻》《走进乌兰察布》《脱贫攻坚答卷》等报道、论文、专著和专栏受到业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