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马头琴 >> 马头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栀子花开到内蒙古内蒙古日报

来源:马头琴 时间:2023/1/12
演出现场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坤实习生赵丽)8月13日晚,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内蒙古分会场演出剧目《栀子花开了》在乌兰恰特大剧院上演。

多媒体音乐会《栀子花开了》将音乐、绘画、多媒体等多种艺术领域跨界融合,由充满朝气的新生代民乐偶像演出,展现民族音乐的青春气息和时尚质感。演出共分为四个部分,围绕“邂逅-相恋-离别-花开”这一主线进行发散创作。演奏乐器包括中阮、柳琴、笛箫、二胡、琵琶等传统乐器,音乐风格多样,民乐与摇摆爵士等其他音乐风格互相交融。

“中阮,音色恬静,性格温柔,很合群,适合叙述心情,表现少女愁绪”,上海民族乐团中阮演奏家沙漠这样形容她手中的乐器。因此,在第一篇章《邂逅》中,以中阮和柳琴相结合,借助西班牙富朗明哥式音乐风格,讲述少女哀婉不悲切、无端愁绪涌上心头。以柳琴、大阮与大提琴的深情对话,表现出少女与闺中好友春日出游的轻快明媚之感,为“邂逅”埋下伏笔。第二篇章《相恋》以洞箫和竹笛为主声部,筝、二胡等辅之,描绘男女二人相见,倾心相恋,柔情相知,情深的情绪微变。第三篇章《离别》以二胡音色奏出兼具旋律性和叙事性的音乐语言表现少男少女爱情中的伤感与迷茫,展现心底的惆怅与苦楚。第四篇章《花开》主奏乐器琵琶与笛子、笙、二胡、大提琴等形成的乐器组进行对话,表现出一种纷繁鲜活的生命状态,展现年轻人以乐观阳光的心态面对跌宕起伏的人生百态,自信、洒脱、勇往直前。

“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孕育的音乐是马头琴那样的豪迈激情,而中原乐器表现出温婉清丽的感觉。”看完演出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书的观众李一民说,“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民族乐器像柳琴、阮、笙、二胡、与大提琴合奏,在家乡内蒙古能听到这样一场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结合的音乐会,真是感觉太棒了。”

《栀子花开了》多媒体音乐会是上海民族乐团重点创作项目之一,也是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参演项目、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教育板块参演项目,获得上海市舞台艺术(小型作品)优秀作品奖。

此外,年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内蒙古分会场举办的第二年,分会场为内蒙古各族群众引进上海国际艺术节优秀剧(节)目除了多媒体音乐会《栀子花开了》还有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将于8月16日、17日在乌兰恰特大剧院上演。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