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视频中您听到的,是草原名曲《那达慕序曲》,而演奏出如此灵动悦耳之音乐的,就是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民乐团的成员们,他们也是全中国唯一一支以蒙古族传统乐器马头琴为主弦乐,火不思、雅托克为弹拨乐声部,毕休固尔、布列号、牛角号为管乐声部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多声部专业民族管弦乐团。
马头琴,是蒙古族传统拉弦乐器,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民间艺人和牧民们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火不思(蒙语音译,也称胡不思、和必斯等),蒙古族弹拨乐器,见于元代,盛行于明代,清朝列入国乐,清后失传,建国后重新研制成功,流传于中国新疆、内蒙古、甘肃北部及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等地。
20世纪60年代初期,呼和浩特市民族乐器厂的制琴师们,与内蒙古歌舞团、内蒙古直属乌兰牧骑的音乐工作者拉苏荣、青格勒图等人合作,开展了对火不思的研制工作,在传统火不思的基础上制作成功新型火不思。这种新型火不思,发音清晰、明亮,音响圆润、淳厚,音色柔和、优美,富有辽阔草原之情调。可用于弹唱、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
蒙古筝,蒙古语为“雅托嘎”,与汉族古筝同源,但是蒙古筝的结构、音阶排列、演奏风格等和汉族古筝有很大的区别,是中国筝的一个独特流派。雅托嘎最初出现于成吉思汗的军中,盛行于元代宫廷,《元史·礼乐志》载:宜乐之器,筝,如瑟……。雅托噶在元代就已有独奏曲,元世祖忽必烈钦定的《白翎雀》就是一首筝曲,表现了蒙古人对家乡草原的思念。
毕休固尔和布列号都是蒙古族管乐器。为了完善民乐团的管乐声部,年7月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民乐团对蒙古族传统管乐器“布列号”和“毕休固尔”进行了挖掘和整理,使“布列号”和“毕休固尔”能够融入乐团演奏,增加了演奏效果的厚重感和相应的力度感。
蒙古大鼓,蒙古族膜鸣乐器,又称“罐鼓”、“蒙古战鼓”,鼓身木制,其身涂色,弧形木板面,中间开直径约5厘米的圆孔,上蒙皮革,是古代蒙古族军队的战鼓。较堂鼓低,但很响亮,历史较为悠久,早在成吉思汗时代(年—年),战鼓已广泛用于宫廷和军旅之中。
来源:腾格里新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