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马头琴 >> 马头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这支来自图瓦共和国的乐队,用的是中国曾经

来源:马头琴 时间:2024/8/12
古得肤色遮盖液 http://www.kingbaby.com.cn/gushi/12838.html
来自图瓦共和国的恒哈图乐队又来中国演出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已经在德令哈、上海、武汉、成都等地带来了6场演出。这几乎就是乐队四位成员的生活常态。他们每一年的演出场数能到到场,而有很多演出都是在国外。恒哈图乐队演唱的是图瓦的民歌。他们在演唱的过程中不仅会用到图瓦的古老乐器,还会使用一种叫做呼麦的歌唱技艺。古老的民歌是乐队中最长的成员Kaigai-ool(56岁)从他的父辈那里一代一代传唱下来。很多歌曲连乐队成员都是第一次听到,学到。一篇音乐家周勤如和作家阿城的对话中曾经提到过他在洛杉矶看图瓦音乐人演出的经历。不确定他讲到的这个演出是哪一支乐队,但有很多描述可以作为理解恒哈图的参考。周勤如描述:“图瓦自治共和国,人是蒙古族的一支,像满清人,头是剃光的,后边留小辫子,服装也是清朝的服装,用马头琴。他们唱的时候,先是自然的唱法,唱着唱着,把胸腔打开了,产生一个非常低的低音,然后再控制鼻腔、口腔、颅腔,逐渐就激起了泛音,激起来之后,就平行地往前走,一边用气息和喉头持续低音,一边控制口型,产生五声音阶曲调,清晰可辨。”关于呼麦的产生,有一种已达成共识的说法,说很早之前,人们在山林、草原间活动。河水的流动,瀑布的飞泻,动物的鸣叫、风雨雷电,山谷和草原里有各种各样自然的声音。人们感受到这些声音以后,开始模仿大自然,他们开发出了人体发声器官的很多潜质,于是有了呼麦的歌唱技艺。图瓦共和国,这块地方曾经属于中国,现在属于俄罗斯联邦,讲俄罗斯语和图瓦语,人口30万人(北京市的常住人口都是它的70倍)。它地处中西伯利亚,四周被山岭环抱,地貌多是森林和草原,是很内陆的国家。这样的自然环境很适合于呼麦的产生。原来,这种叫做呼麦的技艺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人会。但后来会唱的人越来越少,有说法干脆讲它一度在中国失传了。现在有很多内蒙古的乐队都试图重新找回这门艺术,但是确实没有像图瓦那样一代接一代,留存得那么完整。问恒哈图的乐队成员SayanBapa,为什么图瓦能保存得那么好,Sayan的回答是谁能知道呢,只有天,它能知道。这是一个不清楚的答案。当然关于这个问题,要一个清楚的答案很不好找。不过,在以上提到的同一篇对谈里,刚好阿城说到了这么一段话,“图瓦人的演出我也看了,大概不是一场,他们演了好几场,挺轰动的。我在云南的时候,佤族、布朗族也有这样的方法,我以前会一点,现在不行了,要天天唱才行。我听图瓦人唱的时候,有点儿痒痒的。”阿城的经历和感受也许能说明呼麦能在图瓦流传的部分原因。阿城提到因为没有天天唱,所以不会。而听到呼麦的声音的时候,有点儿痒痒的,想要跟着唱。呼麦的流传,需要合适的环境来带动。图瓦应该就是有自然的演唱氛围,也有人跟人的带动才有了呼麦的传唱,一代一代不常中断。当然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又需要其他的条件。在图瓦的历史上有过文化上的“镇压”及“革新”运动。恒哈图乐队中用到的吉他,很多人以为这是因为恒哈图常常去欧美演出,专门在演出中加入了西洋乐器。但实际上,吉他就是用来代替一种已经绝迹的古乐器。这种乐器在图瓦被称作chadagang(音),Sayan也直接用英语中的单词“lute”(古琵琶)来称呼它。而这种古乐器就是在运动中被毁掉以致消失的古乐器。从现在的结果看,这些人为的社会变动虽然对音乐有过影响,但并没有完全阻隔掉以上说到的两个条件。呼麦便能在图瓦一直流传。恒哈图乐队中,Kaigai-ool和SayanBapa都年过50,是乐队里稍长的两位,他们又抽烟又喝酒,不像很多歌手会专门保护嗓子而戒掉这些。年纪更年轻的Radic(37岁)和Alexei(49岁)倒是不抽烟也不喝酒,但他们也不是为了唱歌就专门这么做的。这可能就是对待图瓦音乐应该有的方式,因为它本来就是一种那么直接地生于自然,长于自然的音乐。恒哈图乐队在接受《好奇心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