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马头琴 >> 马头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陕西吃饭大学不,是陕西师范大学

来源:马头琴 时间:2023/3/31

十月的第二个星期天,银杏叶黄、桂花飘香的秋日,西北唯一的部属师范大学,迎来了自己的78岁生日,她就是位于古都西安的——

陕西师范大学!

大气恢弘的陕师大长安校区。

摄影/张宇轩

文艺气息浓厚的她,是每年定期火上热搜的“搞浪漫行家”。连续十六年,新生报到携带的是师大老先生们亲笔手写的录取通知书,今年的新生还收到学校寄出的手写银杏书签。每一份录取通知书,每一枚书签,都是独一无二的书法,一撇一捺写满学校的情谊。

陕师大老教授们手写的录取通知书,

每年火上热搜,艳羡无数他校学子。

而对于毕业生,学校又以一枚紫檀方印相赠,盖章即负责,勉励每一位离开校园的学子。从入学到毕业,仪式感拉满,是相同的希冀与寄托。

专注于西部基础教育的她,是当之无愧的“教师摇篮”。建校以来,超过三分之二的毕业生,近30万人奔赴西部各地,站上三尺讲台。有人说,大西北的每一所中学里,都能看到陕师大人执教的身影。

学校赠给毕业生的紫檀方印。

摄影/罗亚娜

汇聚天南海北美味的她,还是西安高校圈里出了名的“干饭行家”。“陕西吃饭大学”的外号,从来不只是因为读音相似,其他西安高校学生一听陕师大就直流口水。在以前,师大的食堂饭票甚至可以在附近“以物易物”买东西。

她,就是会搞浪漫,也能干饭的“西部红烛”。78年来,一代代师大人接力并传承,燃烧点点星火,照亮西部孩子教育的天空。

来自星星的大学,每个人都是“闪star”!

摄影/刘欣怡

“闪star”,左手文艺,右手干饭!

手写录取通知书与银杏书签,只是陕师大文艺范儿的缩影。在这里,写得一手好字是师生们默契的“必修课”。

手写银杏书签,学校为今年新生准备的伴手礼。

摄影/罗亚娜

陕师大建校时期,筹建人之一的于右任先生便是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当代草圣”。在今天的校园里,书画艺术博物馆、霍松林艺术馆、师大碑林“畅志园”、师大赋碑亭等书法场所随处可见,甚至每个教室里都挂着几幅书法作品,无不彰显着陕师大的书法传统。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形容陕师大也十分恰当。坐落于古都西安的她,也浸润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向左滑动

图1:雁塔校区曲江流饮。摄影/吴潇郡

图2:长安校区赋碑亭。摄影/廖宝鑫

雁塔区的老校区,众多建筑采取传统书院形式,黑白灰色简洁统一,古朴典雅。这里东邻大雁塔,南依曲江,历来是文人雅集,才俊辈出的钟灵毓秀之地。

早在唐代,雁塔题名、曲江踏青、杏园游宴都是新科进士及第的雅兴。意气风发的白居易,就曾在这里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

图1-3:雁塔校区古朴典雅的图书馆,及校园景色。

图1-2摄影/吴泽宇,图3摄影/廖宝鑫

位于长安区的长安校区虽然是新校区,文化气息也并不逊色。存于历史文化馆的一块战国秦封宗邑瓦书,记载了当时界封的地点,范围正好包括现在的长安校区,可谓是陕师大两千多年前的“地契”。

相比雁塔校区,长安校区更加现代化。

而长安校区的地名,都取自长安区的历史遗迹——

上林道、上林体育场,来自汉武帝带领部下狩猎训练骑射的“上林苑”;学生最常走过的昆明湖路,取自汉代昆明湖遗址;去图书馆的必经之路香积大道,取自盛唐建立的佛教名刹香积寺。学生公寓,则是“整整齐齐”的周、秦、汉、唐,梅、兰、竹、菊......

向左滑动

图1-2:长安校区篮球场、网球场。

摄影/李祯元

陕师大有许多外号,比如作为谐音梗的“闪star”,因为女生多而得名的“吴家坟皇家女子学院”,因为绿化水平高而得名的“陕西森林大学”......但最深入人心的,无疑是“陕西吃饭大学”。

有句话在西安高校间广泛流传:“交大的樱花,师大的饭,外院的美女团团转”。在陕师大,仅仅是雁塔校区就有大大小小六个食堂,食堂大师傅们,个个都是身怀绝技如扫地僧般的人物。

长安校区溢香楼。

摄影/廖宝鑫

从学子食府吃到紫阁餐厅,从阳光苑吃到溢香楼,别的不说,光是最平常的粥就有八宝粥、黑米粥、红豆粥、小米粥、燕麦粥等等,米饭也有锅巴饭、石锅拌饭、炒饭、盖浇饭等款式任君挑选。

人在西北,怎么能不吃面呢?陕师大还有专门做面食的园丁面食屋。肉夹馍、大盘鸡拌面这些西北常见面食是必须要有的,西红柿鸡蛋饺子这种“异类”也让人大开眼界。

图1-3:天南海北的美食,都能在“陕西吃饭大学”吃到。

摄影/刘欣怡

全球美味也汇聚师大,意大利面、韩国摇滚烤鸡、葡式蛋挞纷纷出现在师大食堂的各个地方。无论你是国外人国内人南方人北方人,总有一道师大饭菜合你胃口。

一条师大路,也承载了无数师大人的味觉记忆。作为西安的文艺地标,经典的西安爱情故事中,都有一段师大路往事,约会的男男女女们,都曾牵手走过师大路高高的梧桐树下。甚至歌手也会用西安方言吼上一句“她和他相识在,师大路滴报摊”,一部青春的影片,开始铺排。

下课后,去哪个食堂吃饭呢?

摄影/廖宝鑫

在师大路店铺搬迁之前,这里不仅是师大人的小厨房,更滋养着附近西外(西安外国语大学)、政法(西北政法大学)、西财(西安财经大学)等多校学子的胃,并成为他们共享的记忆。

“西北第一师范”,到底有多牛?

“高中不努力,大学去隔壁”,这是许多师大附中老师的口头禅,甚至在西工大附中、西交大附中,只要是陕师大毕业的老师都有相似的口吻。虽然师大人如此吐槽,但没有人否认她作为“西北第一师范高校”的实力。

长安校区背靠终南山,

近处是新勇学生活动中心。

摄影/吴潇郡

78年间,她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省属专科学校,成为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之一。

年,国学大师黎锦熙先生,和著名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先生等参与筹建了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这是陕师大的1.0版本;十年后,学校定名为西安师范学院,这是陕师大的2.0版本;年,她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正式更名陕西师范大学,这便是陕师大的3.0版本。

陕师大教育博物馆,

是全国首家综合性教育博物馆。

摄影/刘芊蔚

陕师大的学科实力到底有多强呢?年,软科发布中国大学文科实力排名,陕西师范大学位居全国第22位,并且位列西北高校首位,其中“中国语言文学”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专业,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动物学等是国家重点学科,说一句“西北最强文科高校”也毫不过分。

在文艺范儿十足的陕师大,理科专业也不甘落后,并且大放异彩。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校园里,处处都能见到埋头读书的师大人。

摄影/吴潇郡

陕师之“强”,更在于陕师大的师者与老先生们。

学校第一任校长刘泽如,是著名教育学家、中国教育工会首任主席;历史学科的史念海,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开拓者;地理学科的黄国璋,则是中国地理学会第一任会长......一辈又一辈的师大人践行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指南。

“做园丁之园丁,当人梯之人梯”,

陕师大校园不知走出多少大师。

摄影/吴潇郡

“做园丁之园丁,乐育秾桃艳李;当人梯之人梯,共攀秀岭奇峰”,这是师大无人不知的《师大赋》,其所著并手书者,便是中国古典文学和诗界的泰斗级人物——霍松林先生,因为常年扎根西北,学界称为“西北王”,而陕师学子则亲切称呼为“吾校之宝”。

迟铎教授和团队历经二十八载,打磨一部传世经典《十三经辞典》;李玉虎和他的“美容”团队,在西安各遗址、博物馆修文物;专门“给蝗虫起名字”的郑哲民教授,研究昆虫一辈子,发现了近千个蝗虫新种并为其命名......

昆明湖旁拉马头琴的老先生。

摄影/廖宝鑫

在陕师大,还可以体验“电视上教授就在我学校”的傲娇,上课犹如追星,每天干饭时的“电子榨菜”,可能就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这说的当然是《百家讲坛》的最“萌”教授于赓哲了。《狄仁杰真相》《发现上官婉儿》等节目一经播出,便引发轰动。他博古通今,比如用“商人买车不得超过宝马三系”来解释古代的重农抑商,十分浅显易懂。他还对想要穿越回盛唐的网友提出诚恳的建议:带点中学的数理化课本,还能在钦天监混个小官,不然“在唐朝当全年无休的农民也不咋快乐”。

风趣幽默的于赓哲老师。

动图来源/良师雅集

有趣的是,如今的于赓哲教授还是一位B站历史区up主,拥有60多万粉丝。曾经涨到十万粉时,网友提出十万粉要穿女装的“优良传统”,结果被他义正言辞地拒绝:穿女装是不可能的,跳胡旋舞倒是可以考虑。至今,粉丝们仍等着他在陕师大门口跳胡旋舞的福利。

前有于赓哲教授四登《百家讲坛》,紧接着便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韩钢三登央视《法律讲堂(文史版)》,讲述《麻城冤案》《大明疑案·李福达谋反窃官案》《伍子胥复仇》,还好两档节目不是同时播出,不然得多难为师大学子。

作为西北地区的“第一师范高校”,陕师大之强,不仅在于学科实力与学界大师,更在于所肩负的教育之责任。78年来,她燃起万盏红烛,在西部闪耀。

“毕业了,到西部去!”

对于西北孩子来说,一个直观的印象是,语数外物化生政史地......总有那么一门课的老师毕业于陕师大。据统计,陕西省90%以上的中学都有师大毕业生任教,80%以上学校的校长、名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西北学生都听老师讲过的名字。

摄影/吴潇郡

师大人很多生于西部,离开学校后,他们也毕生扎根于西部。这支队伍规模数十万计,如星星点点的教育之烛火,燃烧在我国教育事业最为艰苦的地区。

这些数字,诠释着陕师大与西部教育的缘分——

扎根西部,投身西部,

陕师大是公费师范生占比最高的部属师范大学。

制图/九阳

“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西部红烛精神已经深入陕师大学子心里。在校内,他们是学子,走出师大,他们是“红烛”,用学识和品德,在大西北发光发热。

图1:图书馆自习的学生。摄影/文歆

图2:学生正在演奏乐器。摄影/罗亚娜

图3:篮球场上的学生。摄影/吴潇郡

每年夏天,毕业的“闪star”们接过扎根西部的大旗,奔向各地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他们偶尔也会向学生们不经意提起陕师大,一场场“抱道不屈、拥书自雄”的“招生宣传”,润物细无声地在西部高原褶皱和大山深处进行着。

于是,每年陕师大的新生里边,总有一些人会说“我的班主任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

陕师大学生在陕西榆林佳县乡村支教。

摄影/廖宝鑫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又一群带着手写录取通知书的年轻面孔在这个秋天开学,开始叙述他们的师大故事,而打开陕师大校庆的文章,留言里总有人讲述着自己的师大故事。

“闪star”78岁生日快乐!

摄影/文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2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