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马头琴 >> 马头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弘扬蒙古族文化传承马头琴技艺包海龙将马头

来源:马头琴 时间:2022/8/9

他将马头琴演奏技艺传入长春小学课堂

年11月12日14时许,吉林长春南关区西五小学音乐教室里,五年级的同学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学习演奏马头琴。该校于年成立马头琴艺术社团,由长春市马头琴协会会长、著名“马头琴文化传承人”包海龙老师作为艺术指导教师,以继承、弘扬蒙古族的传统民族文化,开展教学实践,目前,学校已经有80余名同学先后和包老师学习马头琴技艺。马头琴是蒙古族的民族乐器,具有余年悠久的历史和深厚游牧民族的文化底蕴。马头琴的造型、形式,声色和演奏演绎方式,给现代文化带来新的古朴气息。在包海龙手中,马头琴发出的浑厚、悠远的乐音,展示出蒙古族马头琴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

从小苦练马头琴艰苦求学曲折中成长

包海龙出生于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芒汗苏木奈林塔拉嘎查村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小时候包海龙经常在广播里听到马头琴音乐,觉得很好听。“我觉得每一个马头琴都是有情感的。因为,它演奏出来的声音非常地辽阔、悠扬,令人遐想出一种苍劲的美。”这就是他从小就喜欢上了马头琴的原因。

年,17岁的包海龙从茫汗苏木中学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入了科尔沁文科院艺术系。然而,艺校的学费却难住了一家人,包海龙的大哥背着妻子把准备买电视的元钱拿出来给弟弟交了第一学期的学费。进入艺校后,包海龙开始接触马头琴艺术,并拜谢铁桩老师为师学习马头琴技艺。一个学期很快过去了,学费又成了难题。为了不让家里人为难,包海龙仿佛一下子长大了,他毅然决定退学出去打工。

经人介绍,包海龙一个人来到鞍山的一家酒店打工,为客人唱歌、拉马头琴助兴。可是工作了一年,包海龙的工资却都被介绍工作的人骗走了。“不过那一年的工作经历也让他得到了锻炼,真正学会了在任何人面前都能大声唱歌,尽情地拉马头琴……”虽然包海龙空手而归,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逐,他渴望自己能在音乐的天空中像云雀一样飞翔。

为梦想奔波不懈努力终于考上艺术院校

包海龙在通辽艺术学校马头琴专业毕业后,为了能考上大学,他奔走于全国各地打工求学。10年间,从通辽到鞍山,从鞍山到阜新,从阜新到长春,都留下了包海龙的足迹。他走到哪里,都以善良、谦和与执著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4年秋天,包海龙只身一人来到长春,开启了他艰难的求学之旅。经过四年的努力,8年,28岁的包海龙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吉林艺术学院声乐系。年7月,包海龙拿到了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艺术硕士学位。他勇于拼搏、吃苦耐劳、学习能力强,有较好的时间观念和责任心,他背着马头琴,追寻人生梦。年10月,包海龙终于得到了世界著名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老师的认可。在北京,齐宝力高大师收包海龙为入室弟子,并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把马头琴送给了他。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马头琴技艺未来可期

马头琴演奏作为蒙古族传统艺术的一种形式,有很强的感染力,能给青少年带来健康的人生观,有助于磨炼人的意志。马头琴演奏的曲目大都是歌颂草原,赞美生活的,更能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积极豁达的性格。长春市西五小学率先开设马头琴特色课,使马头琴演奏艺术得以更好地传承、创新与发展。包海龙是一位既有才艺又有爱心的人士。他是长春市马头琴协会的会长,平时教学、演出任务繁忙,却经常到孤儿院等地慰问演出。

“我喜欢马头琴,我想把这种蒙古族文化推广下去,让它也能走上国际舞台。即使我这代人做不到,我还会教给我的孩子,这么一代代人努力下去,我相信马头琴演奏艺术一定能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包海龙自信地说!

著名“马头琴文化传承人”包海龙。

8年,28岁的包海龙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吉林艺术学院声乐系。

包海龙和父母在一起。

年10月,世界著名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在北京收包海龙为入室弟子。

世界著名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一把马头琴送给了徒弟包海龙。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马头琴技艺,包海龙未来可期。

年,包海龙(左一)与世界著名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中)、中国著名马头琴演奏家赵金宝(右一)同台演出。

年元旦,包海龙(左二)与世界著名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右一)同台演出。

长春市西五小学率先开设马头琴特色课,使马头琴演奏艺术得以更好地传承。

包海龙耐心地为小同学传授马头琴演奏技巧。

包海龙所获荣誉和专业职称等相关证书。

“我喜欢马头琴,我想把蒙古族文化推广下去,让它也能走上国际舞台”包海龙说。

包海龙将马头琴演奏技艺,传入长春小学课堂。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