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性”和“民族性”作为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对立的两个概念,围绕两者之间关系的讨论很多,各种观点不一,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的即是世界的”,“民族的不是世界的”……,其所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从建筑设计到服饰设计,从文学艺术到舞蹈音乐……。而对于源自不同地域文化的事物,我们很容易就能辨别出其独有的鲜明特征,这正是民族性的一种表现。
音乐圈有这样一个说法——“音乐无国界”,任何音乐都不会受国家、民族、文化、语言等障碍的束缚,而影响人们对它的喜爱。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可以传递人们的情感。很多源自不同地域及文化的音乐,即使存在语言障碍,却可以在全世界所流传,如深受各国人们喜爱的莫扎特,贝多芬等人为代表的西方交响乐,世界各国风靡的迈克尔·杰克逊的流行音乐。从这个角度而言,音乐是“世界性”的。
但不同的音乐又是源自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有其特有的音乐元素。从这个角度看,音乐又是具有“民族性”的。通过音乐的曲风及使用的乐器,我们就能很容易分辨出一首乐曲源自哪个民族,或是哪个文化。国内有陕北民歌,新疆民歌,蒙族民歌……;世界范围有凯尔特音乐,非洲音乐,印度音乐……。音乐类型还可分为古典音乐,现代音乐,流行乐,爵士乐,摇滚乐……等。从乐器看,有钢琴,提琴,长笛,小号,竖琴……等为代表的西方乐器;有二胡,三弦,古筝,扬琴,琵琶……等为代表的东方乐器;还有各个民族特有的民族乐器,如马头琴,葫芦丝,排箫,非洲鼓……等。
作为一种既依存又对立的关系,很多音乐人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协调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使之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乐器作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探索“民族”与“世界”结合的实践过程中肩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乐器作为切入点是“民族”与“世界”结合的最直接的一种尝试,也最为常见,如西方交响乐队演奏中国民乐,中国民乐团演奏西方古典音乐,西方交响乐团为中国的二胡,琵琶等伴奏,中国民乐团为小提琴伴奏,还有交响乐与摇滚乐的结合,民乐与摇滚乐的结合……既有成功,也有失败。
听多了这类音乐后,似乎发现一个现象:为了把“民族”和“世界”两者结合在一起而结合出的音乐,效果反而不会太理想,听起来会显得生硬、别扭;而从音乐本身的角度出发,对两者不同的元素进行适当的筛选和糅合,反而会得到一些锦上添花的意外效果。尤其在乐器的选择和搭配上,这种效果上的反差更为突出和明显。
而通过对一些经典的近现代音乐的编曲配器的观察,逐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乐器并没有民族与世界之分。在给音乐配器时,不必拘泥于“民族”与“世界”的限制。如果摆脱了对乐器这种概念上的束缚,不受“民族”与“世界”的分类的思维限制,只从乐器的音色性质考虑对乐曲的配器,选择合适的乐器,那么,不仅会创作出一首非常好的作品,而且在无形中还做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完美结合,并不会有丝毫的违和感,有些“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
《镖客三部曲》的配乐是当代著名的意大利电影配乐大师EnnioMorricone的作品,可谓是相当的经典。浓厚的美国西部风情通过音乐淋漓尽致烘托出来,“民族”特征非常明显——只要音乐响起,人们立刻就会联想到美国西部。丹麦国家交响乐团曾经原版演绎了这几首乐曲,但是仔细看乐团,现场配器,会发现浓郁—西部音乐却用到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乐器,既有西方交响管弦乐器,还有诸多有特色这民族乐器,甚至还有现代才出现的电吉他。从乐器选择看,算得上是一个大杂烩,来自不同地域文化,甚至不同时代的乐器,都混杂在一起,但是EnnioMorricone却能完美的搭配每一种乐器,最终呈现给我们的就是一部经典美国西部音乐作品。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完全不会注意到美国西部之外的乐器的存在,音乐中出现的所有乐器,在演奏这首乐曲时,似乎也都成为了地地道道的来自“美国西部”的民族乐器。从“民族”与“世界”的角度看待这部作品,可谓是非常完美在把两者融合到了一起。EnnioMorricone在创作的时候,应该也没有刻意追求两者”结合,更多是从音乐,角度考虑如何配器。
而单从乐器的角度看,也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虽然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文化的乐器有很多种,但有很多乐器似乎只是外貌不同,本质却是相同的,如《镖客三部曲》的配器中,出现了类似中国的“埙”的乐器,西方交响乐中类似中国古代编钟的乐器,使用的口簧在很多民族中也都有类似的乐器……。如果说“民族性”是一个民族特有的,但是在乐器上,这一点似乎就不是非常确切了。如此多的民族乐器,在一定程度上都有非常高的相似性,甚至是样子都几乎相同。这似乎更能说明乐器具有“世界性”更多一些。
但我我的一点认识能对音乐的“民族”与“世界”结合探索能有所帮助,能有抛砖引玉的效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