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辽宁日报
在最近出版的《中国戏曲剧种全集》中,我省有4个剧种入选,分别是辽剧、海城喇叭戏、阜新蒙古剧、二人转。音乐是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剧、海城喇叭戏、阜新蒙古剧、二人转4个剧种音乐也各有特色。
辽剧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产生在辽宁省的地方戏曲剧种,初期称“影剧”“影调戏”,又称“盖平戏”,年定名为“辽南戏”,年,定名“辽剧”。其唱腔音乐源于盖州影调,优美细腻委婉动听,风格独特,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群众基础。
海城喇叭戏是广泛流传于辽宁海城一带的传统地方小戏剧种。由于它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唢呐,故称“喇叭戏”。海城喇叭戏以当地民歌为基础,吸取江西弋阳腔、山东柳腔等外来声腔,兼收并蓄,形成了诸腔杂陈的民间喇叭戏声腔体系。它的音乐曲调欢快优美,清新流畅,跌宕起伏,火爆高亢,节奏性强,适于载歌载舞。
蒙古剧艺术发展到今天,已趋于完善。乐队有文场和武场,以高音四胡、低音四胡、马头琴为主,配以捧笙木管、九音锣、横笛、二胡和提琴,有时也用三弦和烘托气氛的蟒号。武场有立鼓、大锣,配以小鼓、小铰,节奏乐器有木鱼等,有时还用串铃。音乐发展上,上个世纪50年代只限于一个曲调的重复;70年代发展到了以一首长歌曲调为主题音乐;80年代发展到了长歌连缀体型,同时引进好来宝、书曲、民乐等音乐。
二人转的音乐唱腔极为丰富,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其结构为曲牌连缀体,积累的曲牌约有多支,比较常见的有56支,其中包括胡胡腔、喇叭牌子、红柳子、抱板、三节板、文嗨嗨、武嗨嗨、大鼓调等。唱腔音乐大致可分为五类:主要曲调、辅助曲调、专腔专调、小曲小帽、杂曲杂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