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下棋演奏乐器……这些看似普通的文娱活动背后深藏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每一颗棋子都是精心雕刻每一件乐器都是精良打造这些技艺已被列入“非遗”1蒙古象棋木雕技艺蒙古象棋,蒙语称为“沙塔尔”,其产生年代可追溯到公元9世纪,到公元13世纪发展成熟,成为蒙古民族长期的征战和游牧生活中形成的极具代表性的智力竞技游戏活动。蒙古象棋一般有木制、骨制两种类型。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阿·敖日布先生师承前辈的蒙古象棋制作技艺,在随后的生活工作中,他从日常所见事物中获取雕刻素材,设计、雕刻蒙古象棋。他雕刻出来的棋子造型生动,不拘一格,体现出朴素的民间审美观,却又具有艺术震撼力。他建立了“阿·敖日布手工艺工作室”,致力于蒙古象棋木雕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全力推广蒙古象棋。2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工艺蒙古族拉弦乐器主要有潮尔(古代,一种在我国北方民族中流行的拉弦乐器)、马头琴、四胡(又分高、中、低)三种,主要用于为独秦和说唱类唱腔伴秦。在科右中旗、蒙古族拉弦乐器与陶力、乌力格尔、好来宝、图什业图民歌等说唱艺术艺出一脉,在当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入清以后,图什业图王府乐班和喇嘛寺院将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技艺传入民间。迄至第十五世图什业图亲王时期,王府木匠占巴制作的潮尔、马头琴做工精细、音质好。后期,享誉内蒙古地域著名的乌力格尔大师孟根高力套、额尔敦珠日和、布仁巴雅尔等人都是使用他制作的四胡演奏。如今,与占巴保持师承关系的有图布新、胡尔沁毕力格、图门乌力吉等人。现在,科右中旗旗制作蒙古族拉弦乐器的能工巧匠有百余人。3鄂温克族口弦琴制作技艺鄂温克猎民称口弦琴为“崩尤克”,制作时,先将选好的熟铁反复打磨,做成椭圆形,然后将簧片嵌入其中。口弦琴的型号有大有小,型号越大,发出的声音就越低、越浑厚,反之则声音高亢。吹奏时,把琴放在唇内前上下牙齿的中间,左手执器,右手拨弹,靠口腔和唇的开合,借助口风以及呼吸的强弱发出震颤的声调。这种口弦琴对研究游猎民族的生产生活和民间工艺都有重要参考价值。4鄂温克族鹿哨制作技艺鹿哨是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狩猎必备之物,鹿哨制作工艺也称“阿来温”制作工艺,是鄂温克猎民在长期的狩猎生活和实践中发明的。鹿哨制作工艺非常考究,选择制作鹿哨的材料在硬度、细度、形状等方面要求非常严格,经过剥皮、晾晒、烘烤、加工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外形美观,制作工艺精湛。5榆鼓制作工艺榆鼓是一种比较古老的乐器之一,相传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榆鼓因制作时要用牛皮蒙鼓,所以也称“牛皮大鼓”。又因它的直径大的可达两米,像个碾盘,所以也称“碾盘大鼓”。喀喇沁旗乃林镇“榆鼓”,鼓身是由当地多年生榆木做成,鼓膜则选用当地的黄牛皮,鼓声纯正,不易损坏。你还知道哪些?欢迎留言告诉我们~记者:包小婷杨文娟综合整理自新华网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网络等编辑:包小婷校对:苗旭声明: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日报》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