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https://m-mip.39.net/nk/mip_6010178.html又一年即将过去了,很快要到农历腊月二十三了,六十多岁的我难免有些怀旧,常常回忆起过去的事情——草原、亲人、过年、还有祭火节。在我印象中,在草原上有两个节日最热闹,一个是国庆节,一个就是祭火节。每年的国庆节正好是深秋,草原上挂满了红旗,大哥哥们在马背上也竖起红旗奔驰了起来。这因为不仅是国庆节,还要开那达慕大会。这个时候天气也好,孩子们全跑了出来,在草地上摔跤、打滚。一年时节,就这个时候能见到新鲜的水果,主要有西瓜、苹果、梨和宾果。所以国庆节不仅是热闹,对我们小孩子来说,能吃到许多好吃的东西是最重要的,所以,国庆节给我印象深刻。再一个印象深得就是祭火节了。鄂尔多斯鄂托克草原海拔比较高,过去的冬天是十分寒冷的,尤其腊月天,外面几乎见不到孩子们。可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情况就不一样了,家家户户门外堆起了旺火,孩子们好像全跑了出来,围住了火堆,跳啊,唱啊……,一直要玩到深夜。这其实是蒙古族的祭火节。祭火,蒙古语叫“嘎拉德海浩”。因为蒙古族祟尚火,所以每年的祭火是很隆重的。历史上的蒙古人把火看成是一家人的保护神,这是因为草原冬季的寒冷,火成为了生命延续的重要部分,人的生育、冬季接羔、小生命们的取暖及煮饭等全要依赖于火。加之过去燃料的缺乏,点火设施、技术的陈旧,火种的保护尤为重要。蒙古族腊月二十三祭火是从早先萨满教祭祀文化中遗留下来的。祭火要用全羊,据《蒙古族祭祀》中记载,用全羊祭火时,要在腊月二十三日的当天。将羊用松香树枝熏过,放在白毡上,剥皮时,羊的四蹄要与整张皮连在一起,然后把羊皮平铺在地上,将卸下来羊的头、四肢、躯身摆放在羊皮上。人们拿着针茅、榆树皮、包肚油投到火中,叩首膜拜。后由四位家庭主要成员,用右手提起羊皮和上面的祭品,按顺时针方向,围着毡房绕行三圈,再回到房内,将肉放入锅中煮,供品摆于供桌上,人们等肉半熟时就开始吃喝,一直到深夜。我记忆中的祭火节,是在年的腊月二十三,那年我八岁。我和其他孩子们从外面拔回一些狼牙针草,蒙古语叫“阿拉腾哈里根那”,要在祭火时用。二十三一早,天刚朦朦亮,妈妈就从被窝里把我拉了出来,洗漱吃喝完,特意为我穿上了一件新的蒙古棉袍,就跟着爸爸骑马往糜地梁赶。这是金汉文大爷的老家,爸爸说我们要去过鄂尔多斯蒙古族家庭的祭火节。我问:“为什么要过祭火节”爸爸说:“自古以来,蒙古民族像祟拜苍天一样祟拜火,火是家庭的元气,是生活欣欣向荣的象征。蒙古人称继承父母遗产为接续圣火。每年的这一天,牧民毡房前的火煁中都要垒起硬块干牛粪,中间放上柴禾,把粘上黄油的棉球放进火中,用五彩绸子和包肚油一起摆挂在火煁的四根柱腿上点燃祭火。”到了糜地梁,看到金大爷毡房前聚集了很多穿着盛装的人们,点燃的柏叶香和大灶火上锅里煮的羊胸叉,香味远远就闻到了。毡房里桌子上有祭品和祭祀用具,主要有羊胸叉、胫骨、四根长肋、直肠、皱胃、包肚油等。仪式开始前,首先将煮熟的羊胸叉上面的肥膘削下,然后用白羊毛捻成的线从胸叉骨的胸柄开始,给两肋弓的尖子顺时针绕三三九圈,再用包肚油罩好,用蓝、红、黄、白、绿五色线装饰好盛在大木方盘中。把“招福桶”、火煁也放在佛龛左侧的桌子上。我把妈妈炸好的一篮子馓子递给金玉梅大娘,她接过后赏我一块钱,把馓子放在了供桌上。爸爸和已经来的李振华、王德义、闫跃先、千奋勇大爷们互致问候,坐下开席。午后金大爷粗略地割下一些肉,把羊胸叉放在铺好的五色纸上,再放些奶酪、红枣、葡萄干,用五色线捆绑好,供在灶膛内,这是首份“德吉”,再准备好几块羊油、哈达、酥油灯、鲜奶、马奶酒、柴禾等。天色暗下来后,男女老少都穿着整齐,金大爷用火燫打着火交到金大娘手中,大娘点着火膛里的柴禾,带着儿孙拜火神,主持人面向图勒嘎行三拜九叩礼,我们全部也跟着叩头。然后吟起《祭火词》,往火上洒了一点儿酒和鲜奶,把灶台四角的灯芯挖出来连同垫纸扔进灶火里。当主持人高呼:“呼瑞!(来福!)”时,大家跟着齐声呼:“呼瑞!呼瑞!呼瑞!”。主持人问大家:“四面八方的福招来了吗?”大家齐声说:“招来了!”此时马头琴声起,爸爸拉着四胡,李文英叔叔唱起了《两座山》:“我在闵珠尔罕的北山上哟,等待你到天朦亮,如果知道你失约哟,我会把马儿卸了鞍……。”金大娘为每位客人献了茶,金大爷也敬了酒。而我和小朋友们在外面的火堆旁放了平时舍不得放的小鞭炮,是一个一个放的。后来听父亲说,祭火用羊胸叉,唱一些歌颂妇女的歌,或唱美好爱情故事的歌曲,是因为传说中的火神是一位女神,她是坐船渡过天河来的。而羊胸叉经五色纸、包肚油包裹后,似船形状。所以蒙古族在祭火时会说:“女神母坐船过河啦!她像慈母一样给我们带来了热能和温暖,她是保障我们赖以生存的使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