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行——第37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
9月是内蒙古自治区第37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
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守望相助、情同手足
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携手共建亮丽内蒙古
01.土默特左旗乌兰牧骑
舞蹈演员排练群舞《吉祥土默特》
为了积极适应群众对更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土默特左旗乌兰牧骑广泛吸取民族民间文化中的丰富营养,围绕土左旗历史文化、红色革命精神等内容,融合蒙古民族歌舞艺术形式,推出具有当地鲜明特色、适合基层演出的文艺剧(节)目。
创作编排了民族歌舞《春到土默川》、《土默特故乡》、《敕勒歌土默特》、《圣主的故乡》;舞蹈《传说》、《秋收》、《土默特那达慕》、《腾飞的敕勒川》;歌曲《好美好美的哈素海》、《母亲》《永远的丰碑》、《蔚蓝的天》、《美丽富饶的内蒙古》、《灿烂辉煌》、《等你》、《天鹅也留恋》。
挖掘了土默特长调民歌《乌楞花》《黄骠马》、原生态器乐组合《阿拉坦汗赞》《苏力德》、器乐合奏《苍天赞》《黑木日》《孛儿只斤塔拉》等二十余个新节目,歌舞剧《土默特婚礼》也在紧张筹备中。
扎木契组合排练《骏马赞》
练习顶碗舞的基本功
土默特左旗乌兰牧骑组建于年。以民歌、长调、舞蹈、呼麦、马头琴等蒙古民族特点文艺节目为主。其性质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设声乐队、器乐队、舞蹈队三个工作部门。
舞蹈演员在排练前压腿
排练前舞蹈演员调整佩戴的头饰
土默特左旗乌兰牧骑有38位队员,每年演出都在多场。每两天一场演出,节目目前主要以长调、舞蹈、呼麦、马头琴为主。“我们要把队伍打造成当地的音乐文艺标志。”土默特左旗乌兰牧骑队长苏德巴特说。
02.乌兰夫纪念馆
展厅中所有展板均由蒙、汉、英三种语言来书写。纪念馆碑亭分别用蒙汉双语详细记录了乌兰夫同志的生平事迹。
另外,乌兰夫纪念馆还注重少数民族讲解员的培养,在日常讲解接待中设置双语讲解,为少数民族参观者服务。在讲解过程中,将民族团结工作作为主要内容。
乌兰夫纪念馆始终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工作重点,以“传播红色文化+民族团结”融合模式推进纪念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工作。
03.回民区三顺店社区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
社区六楼打造的“民族之家”已经成为社区宣传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和各族群众联系联谊、教育服务的重要阵地。
此外,该社区挖掘辖区内各族人才,成立了书法、绘画、舞蹈、健身等14支文体活动队伍,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生活。
在社区日常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博爱公益学堂”对少数民族孤儿与留守儿童生活及心理上给予关爱,打造社区民族文化长廊,制作宣传展板等,向辖区居民积极开展宣传教育。
04.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王齐村
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王齐村是少数民族脱贫攻坚示范样板村。全村总户数70户,其中蒙古族68户,汉族2户。
年,为扩大村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经两委研究和召开全体村民会议,根据全面深化“三农”改革政策,决定把全体村民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改革,使贫困户和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也可以从土地集中管理模式中增加一定收益。
今年上级民委部门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0万元用于多亩农田滴灌。该项目的建设不仅节约地下水资源,更节省了大量劳动力。
经测算,该项目每亩可以节约成本80元,增产增收元左右。
本次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主题为“民族团结助力脱贫攻坚、各族人民携手共进小康”。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不断巩固新时代“模范自治区”首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好局面,呼和浩特市开展了为期三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和传承的情况。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内蒙古新闻网
原标题:《第37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各族人民携手共建亮丽内蒙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