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一位把自己打包得特别严实、看不清容貌的琴师,手握着马头琴,给母骆驼演奏了一段音乐。
缓缓地,小驼羔终于被顺利接纳,母骆驼开始喂奶了。
对于“哭泣的骆驼”的场景,大家或多或少听过。但这并不是纪录片或者电影的场景,而是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牧区一个真实的画面。
图
来自苏尼特右旗一个真实场景
“马头琴会让母骆驼流泪”这个事情,在蒙古地区似乎已经流传许久。
大家最为熟悉的,是蒙古国导演琵亚芭苏伦·戴娃的作品——《哭泣的骆驼》纪录片电影中的片段。
图
《哭泣的骆驼》电影海报
影片讲述的是一头产后抑郁的母骆驼被马头琴的“音乐”治愈,开始愿意喂养小驼羔。纪录片画面中,母驼的眼泪、琴师的马头琴声,让人十分动容。
加之众多马头琴爱好者、网友的发酵,马头琴的“治愈功能”也被无限放大。
图
《哭泣的骆驼》电影剧照
但毕竟这个场景很多时候都是来自于文艺作品,对于公众来说,也是抱着“这可能是一个传说”的质疑态度。
开头的视频,是手机临时拍摄于苏尼特右旗。打包得严实的琴师,是骆驼的主人。
她叫伊利娜,00后蒙古族女孩,正是出生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同时也是内蒙古艺术学院马头琴专业的大三学生。
图
开头视频中的“琴师”——伊利娜
“用马头琴给骆驼‘劝奶’,在阿拉善是流传得比较普遍。不过,我也是第一次见,这么操作的话,就更是第一次了。”
伊利娜觉得,即使在牧区,这种传统的方式也已经很少见了。
图
来自苏尼特右旗一个真实场景
“今年,苏尼特右旗比较冷。因为怕小驼羔着凉,就把它带到羊圈里。结果,母骆驼就嫌弃小骆驼了。”伊利娜说,骆驼是一种非常敏感的动物。
在此之前,伊利娜的奶奶曾经有过相似的经历,家人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也不知道会不会成功。
尚未到呼和浩特上课、正在家里牧区的伊利娜,正好身边带着一把自己的马头琴。于是,穿着厚实的衣服,把自己“打包”完毕,走出户外,带着马头琴在骆驼身边,演奏了一首改编的长调曲目。
图
把自己打包地严严实实地伊利娜
“说实话,一开始母驼不怎么在意琴声。随后,奇妙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母驼渐渐地被马头琴所演奏的长调感化。我的婶婶趁机就将驼羔牵到母驼的身边,母驼就开始接受自己的驼羔,听着劝驼歌,母驼流下了眼泪,完全接受了自己的小驼糕,小驼糕就很辛福地吮吸到母驼的乳汁。虽然母驼的眼泪并不算明显,但还是能感受到这种变化。”伊利娜说。
尽管很多人都听过那个说法,包括在电影场景、纪录片内容中看到,但是,即使有过牧区经历的人,未必都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当自己去真实经历的时候,伊利娜显然有一些非常特别的感觉。
图
与牧区骆驼群的伊利娜
“我刚开始也没太信,但是当我拉起马头琴的时候,母驼突然就不再乱动了,像是很认真地在听长调似的,时不时还会去看驼羔。直到后来,母驼开始喂奶的时候,我内心真的挺感动,也觉得挺温暖的。”
对于马头琴科班出身、走专业路线的年轻人——伊利娜来说,也许过往有教室中的学习,也许有学院舞台演出的状态,但在天地之间、在跟生灵的接触中演奏,显然是种非常自然的状态。
图
伊利娜
“我觉得,马头琴演奏是没有必须指定的场合。但是,不同的地点会产生不同的意境,这次的经历让我觉得马头琴的声音是真的能跟母驼沟通,之前听老人们讲述过有这样的习俗,这次的亲身体会让我觉得自己很辛运。”
就像她在社交媒体分享的那样:万物皆有灵。
图
《哭泣的骆驼》电影剧照
作为一个马头琴媒体人,以及这些年对马头琴有过实际操作的经历,加之接触过马头琴的舞台演奏、民间艺术、学术理论、创新改革等不同板块的专家。我觉得,马头琴很奇妙。
图
《哭泣的骆驼》电影剧照
马头琴,已经出现在不同的场景中。它在变化与创新,在向其他乐器借鉴和学习,在链接世界。
但,马头琴有它自己独一无二的“灵”。这种“灵”不是玄乎的说法,也不是神秘的传说,而是一种根源性质的、链接天地的感动。这种灵,是其他乐器永远无法替代的。
阿桐宝力代
「广州马头琴部落」创始人
马头琴内容研究者首席传播顾问
马头琴媒体人生活方式倡导者
撰文
阿桐宝力代
口述图片视频
伊利娜
编辑整理排版
「广州马头琴部落」媒体组
马头琴媒体表达+打造音乐内容平台
我们尝试着吸引独立思考的马头琴人
点击上方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