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北部的乌珠穆沁草原是盛产白马的天堂,乌珠穆沁的白马浑身毛发洁白、毫无杂质,远远看去,好似可以发光。这里的白马高贵优雅,仿佛是上天遗落在人间的“明珠”。或许是由于上苍塑造这颗“明珠”时的疏忽,这群生活在乌珠穆沁草原上的白马因草原冷暖多变的气候而历经风霜,恰恰也正是因为严苛的环境,乌珠穆沁白马顽强地在草原上繁衍生息上百年之余,还成为了锡林郭勒盟草原马匹中力量与速度兼备的佼佼者。这种白马与阿巴嘎黑马、克什克腾铁蹄马、乌审马并称为“内蒙古四大名马”。
乌珠穆沁白马历史
蒙语“乌珠穆沁”意为摘葡萄的人。据资料记载,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蒙古族部落是17世纪阿尔泰山脉葡萄山一带迁徙至此地的族群后裔。当他们在这片草原上落地扎根后,便延用家乡的名字来称呼这片美丽的草原,而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白马,也随之被称为“乌珠穆沁白马”。
乌珠穆沁白马一直以来被蒙古族人视为珍宝,其原因不仅是这种马的数量稀少,更多的原因是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信仰的延续。早在13世纪,随着蒙古帝国成吉思汗的开疆拓土,乌珠穆沁草原随之被纳入了蒙古帝国的版图。成吉思汗十分喜爱白马,他养育着上万匹色泽犹如白雪的优质白马,他最宠爱的两匹白马坐骑也是从乌珠穆沁草原上精挑细选出来的马中精品。
早期的乌珠穆沁白马被孕养在阿尔泰地区,成吉思汗亲征乌珠穆沁草原时,发现这里的草料肥沃,具备饲养白马的良好自然条件,南征北战的大汗当机立断,把乌珠穆沁草原作为了白马的饲养之地。自此,乌珠穆沁白马也成为供给成吉思汗白马直系血统的主要马匹,其在草原马匹中的地位也是无可比拟的,而乌珠穆沁白马奶所制作出来的酸奶只能用于王室饮用或供奉天地。
成吉思汗戎马一生,每当出征时,他便命令军首牵着一匹象征战神的白马一同前行,寓意着征战必胜。他从百万骏马中挑选出一匹白色骏马,作为“天马”萨尔乐的化身。一旦被选定为“天马”萨尔乐,这匹白马的子孙也被尊为“转世天马”,世代享受供奉,任何人也不许骑乘、役使、鞭打和咒骂“天马”萨尔乐及其后代。
在他去世之后,忽必烈汗为成吉思汗墓地“八白室”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祭文与祭礼。而白马“萨尔乐”的后代“转世天马”作为八白室中唯一活着的遗物,自然代表着一种自然崇拜、皇家权威和精神寄托。
在冷兵器时代,蒙古马在蒙古族人的历史文明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对蒙古族人的生产生活也有很重要的助力。蒙古族人崇尚白色,且马在蒙古族人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白马一直被蒙古族这个世代在马背上颠簸、以日月辰星为坐标的民族视为力量和智慧的象征。
乌珠穆沁白马文化
乌珠穆沁丰富的白马文化已经融入蒙古族历经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为了祭奠成吉思汗,草原民族每年都会举办60多次专项祭祀,这个习俗从几百年前就开始了,其中以春季的“查干苏鲁克大典”最为盛大和隆重。每年农历的3月21日是蒙古族春季“查干苏鲁克”主祭日,这天蒙古族人会用99匹白马的乳汁祭奠苍天,意在祈愿人畜兴旺、国泰民安。
除祭祀之外,“那达慕”也是草原上盛大的节日,人们会在节日当天相聚在一起举行赛马、摔跤等竞技比赛。乌珠穆沁白马与蒙古族的深厚渊源也衍生了很多关于白马的传说、诗词、歌赋、谜语等,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蒙古的传统乐器——马头琴,琴声幽幽,一把琴弦把老旧岁月汇奏成一曲曲醉人的歌,歌中也蕴藏了蒙古族人“人马不离”的草原情怀。
失而复得的“草原明珠”
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对白马缺乏保护理念,乌珠穆沁草原引进了大量外来品种的马匹,经过马匹杂交环节,乌珠穆沁白马品质严重下降,这也导致了白马价格暴跌,还被扣上了“问题马”的标签。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泛滥的杂交马被大量捕杀灭绝,而能保留下来的纯正乌珠穆沁白马少之又少。
经历过杂交马带来的品质冲击后,乌珠穆沁白马品种的衰退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挽回血统纯正的乌珠穆沁白马,年7月,当地牧民在中国马业协会与西乌珠穆沁旗人民政府的大力倡导之下大量饲养纯种的乌珠穆沁白马,西乌珠穆沁旗也因此被授予“中国白马之乡”的称号。伴随着年“中国白马之乡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唤醒了蒙古族人对乌珠穆沁白马的物种保护意识和饲养意识,在各方的努力下,乌珠穆沁白马的纯种血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保护,白马数量锐减、血统混杂等状况也逐渐得到了缓解。
如今,乌珠穆沁白马已经“失而复得”,这颗草原“明珠”终于恢复了它往日的光彩。当地牧民对于白马种群的数量回升也格外珍惜。和几百年前一样,每年初春,牧民都会挑选一个好日子,以“交换”的方式把精心培育的公马放归到不同的种群,这样做也是为了维护白马的血统纯正。牧民们从先祖那里继承了肥沃的草原和血统纯正的白马,现在,为了保护这一切,这一传统正代代传承下去,他们也坚信,乌珠穆沁白马这颗草原的“明珠”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大放异彩。
文/张彭净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