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马头琴 >> 马头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2017中传毕设展上最惊艳的国风动画,其

来源:马头琴 时间:2023/1/16
北京皮肤病医院哪里好 http://m.39.net/pf/a_4648924.html

百科TA说特邀作者:动画学术趴

今年6月,中国传媒大学的动画毕设展上,有一部浓烈中国风格的短片,因为并没有时间全部完成,所以仅仅看到了粗稿。但就是那段粗稿,其中对叙事的特别把握,对悲壮感的渲染,让很多观众念念不忘。如今这部片子终于做完了——

《识途》

‖作品简介‖

微风起兮,夜正浓,孤城外。一群妇人燃起灯火,披挂红绫静静伫立于城门之下,她们的目光都放在远处,一片迷雾之中,她们在等待,等待外出作战的良人归来。曾几何时,整个城池的男人都为了保家卫国尽数而出,今日便是约定归来之日。时至黎明,忽有一阵马蹄声传来,打破了城外长久的沉默……

我们先欣赏一下作者精心剪辑的20s版本(最终完整版在文末!):

点击观看视频

‖创作团队‖

郑午

黄丽瑛

申佳文

朴冉

音乐制作

‖合作单位‖

天津市好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夜雨

‖美术设定‖

‖作者专访‖

学术趴:感谢你接受学术趴的采访,请自我介绍一下,和大家分享一下团队具体分工的情况吧。

郑午:首先抱歉到现在才做完,我叫郑午,13级三校联合班学生,传媒,北电,北师大,都是我的母校。

《识途》是我的第四学年毕业短片,我目前参与创作的第四个短片。前几个分别是《无聊动画》,《深渊》还有黄丽瑛主导的《沙发土豆》。

识途的是我和申佳文,黄丽瑛一同完成的,期间找了传媒大学的学弟学妹们帮忙,中期部分和天津好传动画合作完成,我们同级的传媒大学同学朴冉负责音乐的创作。

建组主要是我和申佳文一起,他负责剧本的创作,我负责具体制作,期间有计划的找了几个做《深渊》时合作过的学妹们帮忙中期。但是在展映前,中期制作上出了严重的质量和进度问题,不得不求助与我的《深渊》合作伙伴(也是我女朋友...)黄丽瑛,也不算求助吧,毕竟还有一部毕设短片《沙发土豆》也是我们两个一起做的,她是导演,我负责处理她处理不掉的问题。

学术趴:请简单介绍一下《识途》的创作初衷?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主题作为毕设作品的内容?

郑午:实话说到目前为止我没见过几个讲中国汉民族传统价值观的学生作品。我说的传统价值观,是在武侠、魔幻、仙侠等这一类的传统题材之前的东西,更加贴近于汉民族成型时期的,先秦至三国这一时期的中原价值观。

那是一种更加广大,更加沉重的感觉,一种现在的动画中并不会出现的情感,这种价值体系好像和动画这个表现形式所常表现的内容与重点不太贴合。

所以就想试一试,表现一点和现在喜闻乐见的故事不太一样的东西,我差不多也是这样和卷毛(申佳文)说的,我们一同创作了五个故事,最终在这五个中挑选出了这一个,我们都觉得这个故事更加贴合我们的创作初衷。

选择这个故事时,就没打算让人喜欢。毕竟谁愿意看一个动画做的这种类题材的片子呢。

学术趴:《识途》从故事确定到最终完成,它的制作周期是怎样的?

计划是八个月,也就是从年12月开始故事的创作,在7月展映时做完,实际制作开始时间是17年3月,中期只有4个半月。在7月份的展映前完成第一版,但是由于质量原因我在最后一天选择了放弃,最后一刻在我女朋友黄丽瑛和同学闵若愚的再三劝说下,将已经扔下的烂摊子稍微收拾了一下,拿出了一个未完成的垃圾版参加了展映,八月份看是了动画的重制,到十月份的两个月,把整部片子全部重做了一遍,现在看到的版本,和之前参加展映的完全已经不是一个短片了。

学术趴:这部作品很遗憾在七月毕设展的时候没能看到完成片,当时主要是卡在了哪一个环节?

各种原因吧。

主要的三个原因,第一个是我自身的问题,我选了写实风格,原画和场景的难度都不低,说实话我没那个水平,太高估自己了,这个原因直接导致了我的主要合作伙伴都无法在原画和场景这两个主要中期模块上帮到我。所有的难题全部甩在了我自己的脸上,卷毛只能站在旁边干着急帮不上忙。

第二个原因有点戏剧性,我也没料到会这样,这应该算是命里有这一道坎,挺好的。动画制作开始前,我就已经想到了我的这个片子很有可能折在无法实现的中期上,正好加上有一个公司来找我,于是就顺利成章的决定要合作。这个公司就是前段时间上映的动画电影《大护法》的制作公司,我们一起开始了《识途》的中期制作。开始时非常顺利,但是在中间某个时间开始,《大护法》的制作出了一些小问题,以至于《识途》的中期就暂时搁置了一下。当时离大护法上映还有三个月,离传媒大学展映还有两个月,我就慌了,最后硬着头皮又求助我的指导老师高老师和李老师,但是已经来不及了,给我留的时间太少。展映前完成了一个低质量的版本,本身想着先展映一下,然后在找时间做完,但是,但是,我真的不能接受,那一版本的质量实在是太差了,低破了我的接受底线。

后来展映后,我又重开了《识途》的制作,这一次的时间安排是年8月到10月。中期仍然是和好传动画合作,我对这第二次的合作充满信心,毕竟已经失败过一次。我和团队比较深入的总结了第一次的问题,并一同给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次的新组包含两个制作进行,两个原画师和若干动画师,计划和周期安排还算妥当,也制作了非常详细进度表,每天都会线上确认进度,提交和反馈都有及时的记录。

这一版的《识途》所有的原画,所有的场景,全部是重新画的,全篇66个镜头,有一半交给好传动画的前辈来负责,剩下一半由我亲自负责,黄丽瑛负责了全部的后期和半数以上的上色,大量的细节问题都由她来处理。

虽然最后还是没有达到我想象中的效果,但是至少是完成了吧。同样的问题,我不会再犯第二次了。

学术趴:是否相当多的时间是耗费在渲染输出上的,有什么技术方面的内容可以分享?

郑午:渲染事实上没有花费很多时间,时间是要花在调试颜色和图层混合模式上。合成过程中确实出现了很棘手的问题---颜色断层。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几个月,最近成片前,才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了这个问题。(配图)主要问题点是通道位数、混合模式以及Adobe颜色方案的匹配,我的ps文件和ae文件全是基于8位通道,正常的图都不会出现明显断层,但是当某个图层选择了混合模式如正片叠底、柔光之类的,颜色断层就会出现。

解决方案很简单,但是顺序要正确:首先ps文件通道设置为16位,这一步在导入ae之前,然后将已经出现光栅并且合并过的光效图层进行高斯模糊,基本的断层就解决了,然后继续设置ae的通道位数,配合调整颜色模式就能解决细节的断层。

学术趴:《识途》的技术可以说相当精湛。是否有很多技术问题是在作品制作过程中解决的?

真的称不上精湛,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各种很实际的问题不停的出现,其中技术欠缺是最大的问题。一方面是本身写实动画风格的表现与写实动画的运动规律,另一方面是场景表现方式和光效合成。

第一个问题可以说是最棘手的,写实动画和我之前做过的《无聊动画》《深渊》《沙发土豆》完全不同。画的过程也是重新学习的过程,大学四年明明学的动画专业,然而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实话说真的少之又少,一到实际创作阶段才会发现,最关键的东西是不能只靠课堂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想做好,得靠自己。

第二个问题相对好解决一点,场景由于要写实,所以我就在画之前先建了模型用以辅助。

光效的问题主要牵涉的环境光复杂而且细微,分层很恐怖(配图ps场景图和ae合成图)。当然还有前面说到的颜色断层问题,解决方式我在前面也大概说过了。

学术趴:回到动画叙事方面,看上去这部动画是采取了一种不同于西方传统的叙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这让《识途》显得更具中国特色。为什么《识途》会采用这种方式呢?

说白了就是想来点刺激的,实话说我真的不擅长这么搞,现在弄完了更加觉得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这种叙事方法和情感表现并不是现在观众所喜欢的。但是还是想这样做,即使自己不擅长,也还是要做。没人弄的东西总得有人去再捡起来。

学术趴:动画中的音乐也非常出彩,很好地渲染了悲壮的情绪。在声音设计上有什么可以和大家分享的吗?

音乐这个说实话我自己非常满意,这是找了同届传媒另一个学院的同学朴冉做的,制作前几乎每周都会跑到他的住处和他探讨音乐走向,他真的很有想法。录音时我也在旁边,找的专业演奏马头琴的师傅来录制,全程朴冉都在抠细节,不停地跟演奏者阐述想法和应该表现出来的情感。

我觉得,音乐的好坏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观影体验,影响到片子故事的讲述。所以找个好音乐至关重要,跟音乐作者的沟通更加是重中之重。

学术趴:最后恭喜你们终于完成和发布了《识途》,还有什么感受或者建议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吗?

其实没什么要说的,说了也没人听,至少我这几年做片子是没听过师哥师姐建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想做片子的人在做片子之前就会有自己的想法,我要说的是,按照自己想的做就好,无论是风格、故事,还是制作、成片。怎么想就怎么做,遇到问题是难免的,遇到问题之前,别人说了也没用,遇到问题了,自己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当然别出现做不完的情况,这应该是唯一的忠告了。做不完,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所有的努力全部白费,因为你错过了把你片子推出去让更多人看到的机会——展映。)

对《识途》的采访就到这里了,非常感谢《识途》团队做出如此精致的国风动画作品。最后,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期待已久的《识途》完整成片:

文首发于动画学术趴,作者:郑午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