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马头琴 >> 马头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蒙根专访一个人最重要的本真,是走到哪里都

来源:马头琴 时间:2022/12/25

由战马时代代理蒙根全新专辑《根》QQ音乐今日上线。带着对草原不预设的期待去聆听和感受蒙根音乐中的草原是怎样的面貌吧

“我认为音乐道路上最重要的是天赋,其次是努力,最后是人品。只有把握好这三点,音乐道路才能走好。”

草原是一生的根,是归宿的锚,用音乐去探寻和传达根植于蒙古草原的音乐与感情,蒙根一直是这样做的。这一次,他带着一张完整的新专辑——《根》,作为阶段性的总结,也作为他表达出对音乐的态度。

战马君采访了蒙根,他也慷慨地与我们分享了一路走来的音乐之旅,以及新专辑的创作故事。

1

牧区的收音机

“真正的蒙古原生态都在我小时候的收音机里,那是我音乐道路上的第一扇窗户,从此音乐的世界就在我眼前打开了。”

蒙根在一个八口之家的大家庭中长大,有五个姐姐,从小全家人都喜欢听牧区的收音机中真正的蒙古原生态音乐,这样的耳濡目染,也种下了蒙根对音乐热爱的种子,蒙根说自己的音乐启蒙就是家里那台收音机。

蒙根的音乐生涯真正开启在15岁,那年他开始在内蒙古赤峰艺术学校(以下简称“赤峰艺校”)学习马头琴,这件事的缘起说起来带着几分偶然,当时的赤峰艺校属于内蒙古艺术学院的分校,每年回到牧区的各个学校挑选有天赋的学生,只有被“选中”才有资格去赤峰艺校学习,彼时正在读初二的15岁的蒙根还是一个只会唱歌,把音乐当兴趣的少年,面试时蒙根一句汉语都不会讲,唱了一首歌后就被选上,从此开启了专业音乐学习的道路。

2

正式开启音乐旅程

“蒙古的根对我来说,首先就是‘根’这首歌所表达的全部内容。无论一个人身在哪里,哪怕在月球上,也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

蒙根原名“孟和达来”,意思是“永海”,永恒的大海。

来到赤峰艺术学校后,对音乐的喜爱和天赋让蒙根如鱼得水,当时学校有一门“民间音乐”的课程,内容是学习内蒙古的民歌,当时班里的大部分同学是汉族人,蒙古人很少,这时蒙根从小听“牧区收音机”的优势便显现了出来——这些歌曲都是伴他长大着的旋律,用蒙根的话说就是“像玩一样”,以至于老师有事的情况下,还会请蒙根当代课小老师。

年毕业从赤峰来到呼市,这里的汉族人更多了,“孟和达来”这个名字对许多人来说不好叫,也不好记。这时蒙根的师哥搏克(音)建议他取一个更简单好记的名字,于是有了“蒙根”,顾名思义,首先就是“蒙古的根”;其次蒙根在蒙语中还有“银子”的意思,这里有一个有趣的巧合,蒙根说他用这个名字参加过的比赛,“从来没拿过金奖,从来没缺过银奖。”

3

街头艺人与创作灵感

“好奇怪,他身上所有的演奏技巧都与专业人士是两个概念,但却那么那么放松,他闭着眼睛好像在用整个身体在演奏音乐,让我意识到,放松才是最佳的状态。”

创作离不开经历,一个人经历了什么,他的作品就会呈现出什么。

十多年前,在爱尔兰准备参加比赛的蒙根,偶遇了一位演奏小提琴的街头艺人,尽管这位艺人的弓法和姿势都与专业相隔甚远,但他的状态却非常放松,全情投入在自己的演奏中,这样的姿态深深地感染了蒙根,也因此意识到在音乐表演中最重要的就是放松的心态和真正享受音乐的初心。

这位“不专业”却沉浸的街头艺人深深影响着蒙根。蒙根说他创作最主要的灵感来源还是对家乡和亲人的记忆,以及从小成长的环境。乐于尝试的蒙根作品风格丰富,不喜欢被定位和标签。

身为马头琴演奏者,这么多年与全世界各国音乐人互动的过程中,也碰撞和交织出了不同的灵感火花。蒙根充分享受其中,在享受的同时他希望自己是自由的、不被定义和局限的状态。这些也都体现在了蒙根的创作中,这张专辑也风格多元,有蒙古元素、流行歌曲、摇滚风格、说唱等等。就像蒙根对自己的期待一样,他的音乐同样是自由的,是没有界限的。

4

北京与家乡

“为什么很多人不挣钱也愿意在北京漂,就是因为这里有太多的机会和慷慨的朋友,我非常感谢北京,也非常感谢北京的朋友们。”

现在的蒙根生活在北京,年来到北京的他,正赶上北京的民族音乐发展起步阶段,他眼中的北京是一个包容多元的文化之城,彼时的社会和听众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尚浅,刚到北京的蒙根像许多民族乐手一样,在北京那达慕酒吧开始第一份工作。

那达慕酒吧是当时北京最知名的民族酒吧,有着全北京最多最丰富的民族音乐演出,因此许多人慕名而来。他回忆起当时笑说月底算起账来总是负数,原因是当时朋友们很喜欢来酒吧找他一起玩,蒙根也总是大方招待,于是本就不多的工资全部用来结酒钱了。

也是在这里,蒙根结识了许多音乐圈的前辈和朋友,其中包括演唱《西部放歌》的王宏伟、歌手孙楠、谭盾等。他们会叫蒙根一起去录音、去演出,就这样,蒙根的音乐生涯渐渐在北京拉开了帷幕,直到年青年歌手大奖赛,蒙根正式开始唱歌。

在蒙根的心中,北京是无可替代的,他非常感谢北京和北京的朋友。

5

额吉、阿爸和女儿

这张专辑歌曲的创作时间跨度很大,是这些年来不同阶段的展示和总结。其中大部分是为别人创作的歌曲。

“在写歌的时候,我就有强烈的感觉,这首曲子就是‘根’。”

同名单曲《根》一开始也是受邀为别人谱的曲,但蒙根写完之后觉得实在太喜欢了,难以割舍,考虑再三还是自己留了下来,凭着这样强烈的直觉,在曲子完成后,蒙根找来了知名词人孙义勇先生填词,蒙根和孙义勇之间存在着默契,这首词在一顿饭的时间内就写完了,才有了现在我们听到的这首歌。蒙根说:“根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本真,是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的东西。”

“过年那天通过东京酒店的数字电视看着春晚的时候,回头一看,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这里,床上还有我的马头琴在躺着,于是我就拿起琴创作了这首歌。”

《额吉》这首歌,创作于年春节蒙根在东京演出之时。“额吉”是妈妈的意思,当时蒙根一个人在东京的酒店中,不同于国内热烈的春节,东京完全没有过年的气氛,蒙根独自在酒店中的电视看着春晚,感受着人在异乡的寂寥,然而就在满心空荡之时,转身看到了床上的马头琴,突然意识到,他不是自己一个人,于是抱起琴来,随意地拨着弦,写出了这首《额吉》,词曲一气呵成。是对家乡的思念自然而然的流露。

“张艺谋”《对话·寓言》

蒙根曾和张艺谋导演合作大型演出《对话·寓言》,其中的一场演出需要一位说蒙语的、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六七十岁老人,这样才是原汁原味的草原音乐。当时蒙根找到了六七位老人试镜,其中的一位就是蒙根的妈妈,最终张艺谋导演选中了蒙根的母亲,于是母子二人有了一段共同演出的珍贵经历。

蒙根的母亲虽然只读到小学四年级,但热爱文学和艺术的她已经出了一本诗集,并且积攒了近首诗歌作品。《马背蒙古》的歌词便是妈妈所作,由安达组合编曲。

蒙根有着非常幸福的童年,慈爱的母亲,深情但不乏严厉的父亲,身为教师的父亲最重视蒙根的学习成绩,对数学头疼的蒙根常常会遭遇爸爸的“动手”指导。所以儿时的蒙根最期待的就是有客人造访,因为这样就可以“免遭劫难”,这些回忆现在看来都是温馨的碎片,也是滋养蒙根一生的最珍贵的亲情。

老两口不习惯北京的生活,仍然在牧区生活,蒙根最大的心愿是父母身体健康。

《摇篮曲》作于年,是送给心爱的女儿“阿诺”的礼物,女儿的降临让蒙根体会到了当爸爸的甜蜜与责任,这首饱含着父爱的《摇篮曲》,是身份的转换,也是爱意的流转。

(来源:中国音乐网、战马时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