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马头琴 >> 马头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马头琴曲与听者之间到底缺少什么

来源:马头琴 时间:2022/7/7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当你分享一首马头琴曲后,急于找你要谱子的人,远远多于能好好欣赏音乐的人。

一直想要做一个事情,就是告诉大家慢慢学会欣赏马头琴作品,并理解音乐的内涵。即使在外貌似一直代表着“蒙古人的豪迈”的马头琴作品《万马奔腾》,齐·宝力高先生在创作时也是源自于自己跟马之间一段非常感人的经历。

想必部分后来的演奏者以及很多听者并不知晓这首广泛流传的曲目的创作细节。

这个急躁的时代缺少的不是谱子和技巧,而是能用心体会的人。

「广州马头琴部落」平台上的原创文章都不短,除了少许特别的文章之外,大部分都是比较符合深度阅读习惯的排版。这虽然是一个简单的版式问题,却是编辑们的良苦用心。网络时代让年轻读者喜欢上轻松的居中的读诗模式阅读,但是居中风会加快阅读速度甚至是让大家跳跃式阅读。而我们以现有的模式呈现,是刻意延长读者横向阅读的时间,也希望大家可以更缓慢地阅读,并在此期间多一些思考。然而,具备阅读欲望并以此作为提升自我的方式的人,实际上很少。这恰恰是如今,马头琴的传播乃至马头琴曲与听者之间缺少的一种状态。三年来,我们用文字和独有马头琴解读方式在推广,我们推广不仅仅是音乐和艺术家,也在推广一种聆听音乐的态度。一首马头琴曲,它的创作者、演奏者的想法和背后的故事,乃至它衍生的意义,同时加入了我们的一些解读方式——这种几乎前所未有的马头琴传播形式其实是比较讲究“慢消化”的,不传统但也不是快餐消费,它一直在寻找那些愿意阅读的人。大部分时间,大家看到一篇介绍马头琴音乐的文章,基本只听了开头的音频以及几张图片,就很少继续往下用心阅读了。尔后,大家会开始着急地要谱子,其实却还没有好好品味乃至理解这首曲子。在我看来,尤其是自己同为大众接近的“没有在蒙古环境出生和长大的马头琴爱好者”的身份,品味和理解音乐,远远比着急去多学几首曲子更加重要。当我们对一首马头琴曲,无论它是经典民歌名曲还是一首新创作的曲子,有更深刻的了解甚至有属于自己的理解时,才有可能在马头琴上融会贯通很多东西。音乐需要一个品尝和发酵的过程,可是大部分听者都在囫囵吞枣。有些人吞下去了,没有消化好就排出来了。「广州马头琴部落」上很多解读马头琴音乐的文章,就是告诉大家:你应该慢点吃,好好嚼。并且,还要告诉大家:如何吃,为什么好吃。所以,「广州马头琴部落」既是一个马头琴平台,也是做了一次马头琴曲与听者之间的桥梁、链接。我非常敬佩那些能静下心来,完完整整读完我们的文章,并深有体会的读者。也许我不敢保证他们%有来自于平台的收获,但是他们一定可以获得一种认识能力,并且拥有自己对马头琴乃至蒙古音乐的解读能力。我们用文字和内容上的良苦用心,去分享音乐人创作时候的良苦用心。依稀记得一开始建立「广州马头琴部落」的时候,很多人对平台的印象就是:“挺好的,很热爱马头琴嘛”、“圈外人、外地人的小打小闹,很有情怀”。三年过去了,我们在文笔和内容策划上下了不小的功夫,我们专访了一线的演奏家和音乐人,我们去考察牧区深处的元素并探索“蒙古”的根本,没有偏颇,只有越来越客观,存在的只是因为解读方式的独特,但一直在寻找马头琴或以其为核心代表的衍生音乐形式与听者之间的链接。比较感慨的是,大概是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慢慢有很多高知读者、专业演奏家、媒体朋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9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