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身上充满了故事。
但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它一无所知。
这样说虽然有些夸张,但在某种意义上,并没有说错。
因为,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玉雕作品,这件被后人评为镇国玉器的渎山大玉海,竟然被人们误以为是石头用来腌咸菜。
用玉腌咸菜,不知道腌出来的味道是不是别有一番滋味。
那就让我们先从它的颜值开始说起吧。
它是用一整块色泽浓稠的大玉石精雕细琢做成的。黑色的底色上夹杂着白色、绿色、紫色的、团块状玉纹。高约70厘米,长有2米多,膛深有55厘米,约斤。
乍一看上去,整体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椭圆形浴缸,给人一种只要加满水,就能在里面泡澡的感觉。
不知道是哪一位琢玉高手,在玉石的底部雕刻出一片大海,并利用玉色的黑白变化来勾勒出起伏的波浪,漩涡激流,给人一种气势磅礴之感。
翻滚的浪涛之中,还有龙、猪、马、鹿、犀、螺等神异化动物游戏其间。猪、马、犀、鹿等动物遍体生鳞,在海水中肆意跳跃,奔跑,海龙下身隐于水中,上身探出水面,张牙舞爪,生动的形象不禁让人联想到传说中的龙宫世界。
牛,实在是牛。
放到今天,这位不知名的工匠也一定是业界大牛。
那它究竟是什么来历呢?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元世祖:忽必烈。
年,忽必烈定都北京,对他而言,这并不是一个突然的决定,因为早在10年前,他就已经开始了一个谋划,他要在北京建立一个史无前例的大都市。
说干就干,而他计划开始的第一步,就是在琼华岛修建广寒宫,燕京八景里有一景叫做“琼岛春阴”指的就是琼华岛。
忽必烈是蒙古人,所以他在布置宫殿时,一定会带有强烈的蒙古色彩,说起蒙古族特色,我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马头琴和马奶酒。
马头琴好放,放盒子里,挂墙上都可以,可是酒呢,总不能还像在草原上那样,用酒囊一装,挂满整个宫殿吧,都住进了大别墅,总不能还用茅草屋的家具吧。
思索了一番后,他决定找一块大玉制成酒翁来装酒。没错,这个“渎山大玉海”最初的作用,其实就是一个装酒的器具。只是,这个酒器非常大,能装整整三十石酒。放到今天,差不多是斤。
作为一个在草原驰骋了千年的民族,蒙古人不仅仅骁勇善战,而且各个都是“海量”,在蒙古人的文化中。饮酒可以促进人们的交流,是帮助人们增进感情的重要方式。
每到打胜仗归来,举行大型宴会的时候,忽必烈就会让人提前在玉海里灌满美酒,并在边上放很多金子做的酒杯,让士兵们随意饮用。
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曾在他的游记中记载:
“宫中有一大瓮,两米多高,用一种叫密尔答哈的宝石制成,非常精美,据说它的价值超过四座大城。瓮的四周悉绕金,每角有一龙,作凶猛搏击状。瓮里的酒是从宫廷用管子输送进去,瓮旁有很多金酒杯,随意饮用。”
不仅如此,宴会上还有魔术师表演,他们将玉海当中的酒倒入金杯,然后这些装满酒的金杯就会飞到空中,送到想喝的人的嘴中,真的是太神奇了。
这些记载或许有夸大的成分,但从这些记载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与后世相比,元代宴会的规矩没那么多,大家相对来说比较放松,自在。
说到这里,你一定会奇怪,既然是用来装酒的器具,这个玉翁为什么会叫做渎山大玉海呢?
在蒙古语中,大面积的水域被叫做“海子”,表示量大,而渎山指的是这块玉料的产地:"蜀之岷山",这里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玉产地,位置在今天四川省的西部。
前面已经说了,这个玉瓮能装斤酒,取这个名字就是想强调这个玉瓮非常大。
从年,渎山大玉海雕造完成后,这件绝世的酒瓮就一直被安置在广寒殿。如果没有意外,这件绝世酒器会一直安置在那里,毕竟多斤,要移动这样一件大家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没有意外本身就是一件不寻常的事。
多年后,北京西华门外有一个道观,叫做真武庙,这个道观的历史也很悠久,在明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那个时候它还是一个御用监的衙署。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庙里多了一个大石瓮,它从哪里来,它的主人是谁,没有人知道。
虽然人们对于这个石瓮一无所知,但是对庙里的人来说,它意义非常,因为每年的冬天,庙里的人都要用它来腌咸菜,这石瓮非常大,虽然只有一个,但用它腌出来的咸菜能让庙里的每个人都吃到。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都会用它腌咸菜。
一直到康熙年间,真武庙重修,有人发现这个被人用来腌咸菜的缸不太像石头,阳光下,它的外沿隐隐约约间总会透出一些只有玉才会发出的色泽,于是赶紧把咸菜给掏出来清洗干净,这一洗,一块雕刻精美的玉瓮重现人间。
既然是玉,那再用它腌咸菜就不合适了,于是人们就往里面装上水,又放了一些山石,寓意着南海普陀,然后又把它挪到了正殿前,放在观音大士前供奉。
时间一晃,到了乾隆年间,一个住在附近的翰林学士来庙里游玩,一看到这个巨大的玉瓮,他就觉得这物件不该是民间的器物,经过反复考证,他确定这个玉瓮就是已经消失好几百年的渎山大玉海。
确定玉瓮的身份后,他赶紧将这个消息上报给乾隆。在中国历史上,像乾隆一样喜欢文物的皇帝并不多见,作为一个文物的狂热爱好者,听到这个消息,怎么可能没有一点动静呢。
不过,乾隆这个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挺厚道的,虽然喜欢文物,但也没因为自己是皇帝,就强行把这件玉文瓮从真武庙拿走,他花费千两黄金从庙里购买,毕竟,这件玉瓮对真武庙来说意义非凡。
至此,这个一直被僧人用来腌咸菜的玉翁,终于告别了与咸菜相依为命的日子,被乾隆花大价钱运回了故宫附近的承光殿,一直到今天。
不过因为它实在太重,工人们尝试了很多次,都无法将它搬入承光殿内,没办法,只能在殿门口专门为玉海盖了个亭子,说起啦还有点半露天保存的性质。
只是,这件重达斤为什么会出现在真武庙,我们依旧不得而知。
只知道,在大玉海制作完成后的多年后,也就是明代万历年间,广寒殿倒塌,渎山大玉海便失去了踪迹,下落不明。
因为实在太喜欢这件大玉海了,乾隆命人照着大玉海做了个一模一样的小玉海放在乐善堂,乐善堂就是乾隆的书房,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每天见到了,所谓的“替身文学”,乾隆也是玩得溜溜的。
除此之外,他还大手一挥,命人在大玉海身上刻下了三首御题诗,加上叙文一共个字。当然,鉴于乾隆一言难尽的审美观,这里,他诗的内容咱就先不说了。
中国有两件国宝级的大玉器,一件是大禹治水玉山子,重达一万多斤,还有一件就是渎山大玉海,不知道是不巧合,这两件玉器都和乾隆有关。
作为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重量最大的巨型玉雕,渎山大玉海开了中国大件玉雕作品的先河,是中国划时代的艺术珍品,也为世界宝玉石业发展史上罕见的杰作。被《国家人文历史》评为镇国玉器之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