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逐渐演化为了一件成熟的器物,被一个统一的民族所认可,也表现出了统一的民族情感和民族心理,已经成为蒙古族的标志。
在马头琴形制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变化最大的就是马头琴的共鸣箱。而现如今马头琴共鸣箱最多的样式都为梯形状,有上宽下窄和上窄下宽两种,一般后者居多。而对于这种样式,民族美学的大师会说这样的造型有一种稳健和灵动的美感,在物理学的角度却会说发声的角度与琴的声调和音域有关系。但如果你见过草原上的骏马前腿腾空直立的画面,就一定会被这种场景震撼,这个场景唯有良驹宝马才有此功力,显示马的健壮之美。这一幕对于牧民来说也是刻骨铭心的,可以看到梯形的马头琴。琴杆顶端的马头眼阔嘴作仰天长啸之态,略带弯曲的琴杆好似马的脖子,共鸣箱好像马的前腿腾空弯曲、后退直立的状态,整个琴看起来就是一匹直立长啸的骏马。
马头琴除了形状更重要的便是它的使用。随着马头琴文化的发展,马头琴琴声设置制约着演奏技巧的发挥,也难以适应不同环境演奏的要求。严重影响演奏效果。为了将演奏中的不足进行改进,达日玛将研究的重心放在了琴弦与琴箱上。
达日玛经设计研究改造出了第一把木面钢弦马头琴。达日玛认真总结此前几位大师曾在音箱规格、蒙面用料上作过的尝试,结合自己演奏小提琴的经验,提出了用木质材料做蒙面板。这一设想得到了一位资深制琴师的支持与合作。经过两年的反复试制,终于获得了成功。接着,正当他为琴弦问题苦苦思索之际,接到了去巴基斯坦演出的任务。访问中他看到当地一位乐手用一种与马头琴相似也是运用顶弦指法的乐器演奏,音色悦耳,细看发现是钢弦,让他十分惊喜。这一偶尔的发现让他受到很大启发,回国之后立即进行试验。在与制琴师的通力合作之下,克服了设备和技术的种种困难,经过对十多种金属丝的严格筛选,无数次调整弦长与张力的精确配比,一副既符合马头琴本质音色,又保持音准稳定的琴弦终于制作成功,第一把钢弦木面新型马头琴诞生了。
年他在“全国少数民族乐器改革座谈会”上用试制的琴演奏了不同风格的乐曲,以令人信服的音准、音色和多变的技巧让在座的专家和音乐工作者为之振奋。著名音乐家和器乐专家一致认为此把新型马头琴保持了原有的特色,同时还具备了现代乐器的基本功能。
年内蒙古自治区科委召开了有国家和自治区音乐权威专家参加的鉴定会,作出如下结论:钢弦取代尼龙弦解决了因受气候及演奏变化影响的音准失控问题,穿透力增强,减少杂音;共鸣箱的调整使琴体设计合理,音量增大,适宜于独奏、合奏及伴奏;继续保持着民间马头琴的独特音色和演奏方法,提高了艺术表现力;该琴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可靠性。这一结论充分肯定了达日玛为时七年、倾注了艰辛和锲而不舍的努力。
中央电视台闻讯立即请他用新型马头琴录制了5首独奏曲,对演奏效果十分满意,给予充分肯定。同年,达日玛与制琴师同获文化部颁发的“促进科学进步奖”国家三等奖;轻工业部,自治区科委,呼市科委分别授予的科技成果一等奖。
达日玛用新型马头琴演奏了我国传统和现代名曲:《二泉映月》、《梁祝》、《蝶恋花》等,让长于表现浑厚粗犷的马头琴,同样表现出如行云流水般的圆润细腻,将马头琴的音色做了淋漓尽致的展示。木面钢弦马头琴的诞生为今后马头琴的普及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推动马头琴在当代民族乐器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