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几”字湾
民间素来有“九曲黄河十八弯”之说,其实对于蜿蜒公里的黄河来说,究竟有多少弯,至今莫衷一是。不过,在内蒙古境内长达余公里的“几字弯”,肯定是黄河最精华的区域之一。
“黄河几字湾”基本上是在黄河流经黄土高原的地方,形成一个巨大的“几”字,由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5省区接壤地带的20个市县,形成的“几字湾”地区,占地近55.7万平方公里。
在黄河几字弯内蒙古段两岸,就是著名的河套平原,黄河文化、草原文化在此交织;沙漠、湿地、峡谷、草原,各种地貌在此荟萃,长城遗址、红色文物诉说着沧海桑田;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海和阿拉善盟沿黄7个盟市星罗棋布于河套平原,静候包括北京游客在内的海内外游客共同成就“黄河几字弯”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老牛湾,一个鸡鸣三县的地方,黄河在这里由内蒙古进入山西,晋陕蒙大峡谷从这里开端。马超摄)
居延海畔的黑城遗址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遗址。距今已有多年历史。
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地图上,奔涌的黄河在这里如弯弓般拉出一个全长余公里的几字大弯。
在这片被称为河套的区域里,沙漠、草原、高山、峡谷、湿地、大河交错;今日内蒙古自治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坐落于此;千年农耕与游牧民族相融相汇而出的独特文化在此绽放。
最古老的艺术—阴山岩画
岩画,顾名思义是指古代先人镌刻或绘画于岩石上的画面,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体到中国岩画,环绕着我国版图一圈,几乎都有其分布。
早在公元5世纪,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就有岩画的翔实记载。“到了近代,由于国力衰弱,在许多国家掀起岩画研究热时,中国岩画研究却明显落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盖之庸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直至年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阴山岩画的发现,才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对阴山岩画的系统研究,让世界开始真正了解中国岩画,中国在岩画研究方式、信息采集等方面也都走到了世界前列。
阴山岩画以古朴、粗犷、凝练的画风和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表现了远古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群体活动、宗教萌芽、心理状态、审美取向、自然观念等,成为人类学、传播学、民俗学、美学、原始宗教史、艺术史、民族史等多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是造型生动简朴、意境深远的形象史诗。
再现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生产生活图景阴山岩画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磴口县等地,东西长约公里,南北宽约70公里,数量5万余幅,时代逾千年,上限不晚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下限一直到近代。题材也颇为丰富,包括动物、人物、飞禽图案及狩猎、乘骑、放牧、舞蹈、征战、巫师,还有日月星辰、符号、标记等。阴山岩画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年代之久,令人叹为观止。
据介绍,阴山岩画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岩画之一,真实地记录了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生产与生活的现实情景,以及信仰崇拜与审美观。创作者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刻画出自己心里想表达的创意。深浅不一、疏密相间的线条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研究人员表示,阴山岩画的艺术特色较为淳朴,具有生动浓厚的生活气息。岩画在各个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题材多来源于自然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创作者在身处的生活环境中的构思和表现,并不是对原有情景的照搬,在表现上具有原始的艺术再创造的特征。
“人类在发明书籍之前,我们的远祖曾经通过歌传口授,通过甲骨刻字、青铜器铸铭、陶器上刻绘来记录历史事件,但留给我们的多是记忆的片段,难以从中探寻历史的全貌,而岩画恰恰做了很好的补充。”盖之庸说,从发现开始,阴山岩画就引起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