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马头琴 >> 马头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苏尔格用一场马头琴协奏曲音乐会,致敬家

来源:马头琴 时间:2025/3/20
治好一位白癜风幸福一个家 http://pf.39.net/bdfal/131211/4306429.html

1月28日晚上19:30,在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内蒙古艺术剧院音乐厅,苏尔格马头琴协奏曲专场音乐会《家园》,将为大家呈现。

[苏尔格:蒙古族,80后,来自内蒙古镶黄旗,现为内蒙古艺术剧院民族乐团马头琴演奏员。启蒙老师是自己的父亲——额日登巴特尔(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阿斯尔传承人),先后师从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马头琴教授纳呼和、额尔敦布和、朝克等演奏家。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蒙古国国立文化艺术大学,曾在国内外多次访问演出。年在日本东京、大阪成功举办“锡林河之声”个人独奏音乐会。]

01.用一场音乐会,致敬家园

作为一位马头琴演奏员,开一场属于自己的音乐会本来就意义非凡。音乐会主题为“家园”,既是寓意用音乐致敬家园、保护家园,也是基于苏尔格首演的一首由额·那日苏创作的马头琴协奏曲《家园》之名。

“这场音乐会,我想了很多年,这一天它终于要实现了,此刻的我又兴奋、又紧张、又感动。回头一看,我来到内蒙古艺术剧院民族乐团已经十年了。这十年来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与我们的民族乐团一起完成一场属于自己的个人音乐会。我觉得,人生一辈子都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当中,不例外,这次的音乐会将也是给我自己在音乐道路的一次小总结,更是一次学习与成长的过程。这场音乐会当中,我们剧院领导、同事们与老师们都给了我非常大的鼓励与支持,所以我也非常感谢我们剧院给我的支持与平台。”在我们的音乐会之前的采访中,苏尔格说。

02.

音乐会的选曲

这场音乐会共包含5首作品,4首是来自内蒙古的作品。既有当代蒙古族作曲家如额·那日苏、伊拉图的作品,也有致敬经典——辛沪光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其中,还有另外两首特别设计的作品,一首是来自苏尔格故乡镶黄旗的传统演奏法《阿斯尔联奏》、一首是由苏尔格的妹妹萨朝日嘎演唱的呼麦《美好生活》。

音乐会歌单

马头琴协奏曲《家园》

作曲:额·那日苏

马头琴协奏曲《家园》创作完成于年,是内蒙古艺术剧院打造的民族管弦乐交响组曲《蒙古马》中的一个乐章。该作品曾入选“西部及民族地区艺术创作提升计划”重点原创剧目专家支持项目、年内蒙古自治区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及年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剧目展演月剧目奖、音乐奖、表演奖等荣誉。该曲在快板部分中对马头琴传统泛音演奏法的运用和发展方面做了大胆的突破和创新,在慢板部分中通过抒情悠远的旋律表达了对家园的向往和守护,特别是旋律在马头琴超高把位的演绎对于演奏家的功底是一种挑战。

《伊拉图第三马头琴协奏曲》

作曲:伊拉图

伊拉图《第三马头琴协奏曲》创作于年春,是应青年马头琴演奏家苏尔格的约稿而专门为其量身定做的马头琴协奏曲。全曲为单乐章的奏鸣曲式,以民族管弦乐协奏,本场音乐会上的演奏是该曲的首演。作曲家以传统文化中的女性智慧为全曲的立意,以花木兰、穆桂英、满都海斯琴等一众女性传奇人物为描摹蓝本,歌颂了女性的母爱、温柔、细腻、果敢、大义等众多优秀品质。在演奏技术技巧方面,作曲家从马头琴传统泛音演奏法中汲取养分,抽离提炼出传统演奏法的核心要义加以发展,配合高难度的跳弓、快弓、击弓、抛弓、双音等演奏技巧,使该曲成为考验演奏家技术技巧水平的“试金石”。

呼麦:《美好生活》

作曲:[蒙]钢照日格

呼麦演唱:萨朝日嘎

呼麦《美好生活》是以蒙古族民间流传的古老箴言式的诗篇为蓝本创作的呼麦作品,作品主要以此展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呼麦艺术的多种发声表现形式和多种音色组合技巧,对呼麦演唱者的气息控制以及咬词断句是一种挑战。传统的呼麦以三种基本技巧为基础,相互结合形成二十余种新的演唱技巧,形成了复杂的音色系统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其内在机理表现出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和理性表达。

阿斯尔联奏

阿斯尔是广泛流传于锡林郭勒——察哈尔民间的传统器乐合奏套曲形式,常用马头琴、四胡为主奏乐器,与三弦、扬琴、笛子等民乐进行合奏,声部丰富、变奏自然多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一直被视为是蒙古族民间音乐的瑰宝。这首阿斯尔联奏将《阿都沁阿斯尔》《古勒查干阿斯尔》《乌木旃丹》等三首曲目进行连缀演奏,将马头琴传统泛音演奏法的诸多演奏技巧展示得淋漓尽致。

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

作曲:辛沪光

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创作完成于年,并于年9月在第二届华北音乐节“晋阳之秋”上首演。根据作曲家创作手稿研究,该曲曾被命名为《马头琴第一狂想曲》《草原今昔》等标题,最终被命名为《草原音诗》。全曲为单乐章的奏鸣曲式,原协奏形式为管弦乐队协奏,本场音乐会中由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叶尔达先生将其改编为民族管弦乐队协奏形式。该曲以科尔沁长调民歌《木色烈》作为全曲引子部分的主题动机,通过原民歌曲调中的下方大二度转调带来的色彩变化,为全曲的调性布局和色彩对比提供了原始动力,并通过创新马头琴独特的传统演奏技法而成为经久不衰的旷世经典。自年首演后,该曲得到广大演奏家们的青睐得以频频上演,并成为最广为人知的马头琴协奏曲。

(以上曲目介绍,由苏尔格提供)

“《草原音诗》这首马头琴协奏曲真的非常经典,辛沪光老师为了写这首作品在牧区生活了两年。《家园》和《伊拉图第三马头琴协奏曲》都是我们青年一代作曲家所创作,曲子中里面都包含了内蒙古马头琴特有的演奏方法及技巧。内蒙古的马头琴协奏曲并不算多,这两首属于全新的作品,通过这次音乐会,我们也想让更多人了解马头琴不只是有独奏、齐奏,重奏,现在也逐渐有了更多的协奏曲,越来越走向了走向成熟,更专业化、国际化。通过音乐会,我们也希望能让大家感受马头琴协奏曲作品的魅力,也希望我们年轻一代的马头琴演奏员们更进一步推动我们新时代马头琴的发展。”苏尔格说。

在苏尔格眼里,内蒙古青年一代的作曲家们都比较了解马头琴,伊拉图、额·那日苏等作曲家都曾是学习过马头琴,他们总能在创作中把内蒙古马头琴特有的演奏法巧妙运用在作品里,还能融合进一些现代马头琴演奏技巧,让内蒙古的马头琴协奏曲的创作有了更好的进展。

这场有着特别意义的音乐会里,苏尔格觉得“阿斯尔”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于是,她还邀请了爸爸额日登巴特尔先生、妹妹萨朝日嘎以及镶黄旗的阿斯尔乐团,共同去演奏《阿斯尔联奏》。

一场叫《家园》的马头琴协奏曲音乐会,在1月28日这个晚上,将给我们带来奇妙的听觉体验。传统、经典、当代,在不同的节奏和音符之中,也寄托着演奏家和音乐家们的艺术情思。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