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马头琴 >> 马头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新春佳节临近,海上名家向五湖四海送福

来源:马头琴 时间:2025/3/16
龙年新春佳节临近,黄浦区大思南统战文化广场“年味儿”扑面而来,“海上名家送福瑞五湖四海喜迎春”新春送福活动在这里举行。本次活动由“大思南统战合作共建机制”成员单位——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黄浦区委统战部共同主办,以书法名家泼墨迎春同写“福”字,视频连线海内外同书福字、同结福心、同叙乡情、同贺新春的方式,送上一份别开生面的新春祝福。春节前写福字是传统习俗,象征阖家幸福安康,寓意新年福气满满。活动现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吴承斌、张国恩、吴越在一张张铺展开的宣纸上笔走龙蛇。毛笔舞动间,流淌出对新春的深深祝福。墨香传递着福韵,“福”字宛如一条精神的纽带,将来自上海的美好心意跨越海洋、穿越山河,传递给千家万户,传递给远在海外的侨胞。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活动当天,主办方于大思南统战文化广场的“同心之家”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泰国、越南的华侨华人代表视频连线。6个不同国家的华侨华人在这因缘而聚的日子里,相聚云端,同步手书“福”字,把对故乡的思念化作美好祝福。与此同时,大家分别写下一个字,共同组成了一个祝福语:“龙献瑞贺新春”。在同结福心环节,黄浦区海联会、黄浦香港联谊会、区侨商会、区欧美同学会、区台联会、区民族联等团体成员一同上台,与黄浦海联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获得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珊丽娜合作,用盘扣技艺共编“同心中国结”。黄浦区文创园区侨联副主席、90后非遗海派剪纸传承人李诗忆带领大家通过非遗剪纸技艺呈现“生肖龙”形象,展示中华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中国结是一根绳的艺术,剪纸是“一把刀、一张纸”的技艺,在轻拢慢拈间、在精雕细琢间,海内外中华儿女以“龘龘”之姿,一起迈进生机盎然、充满希望的甲辰龙年。新春将至,各族群众以独具特色的方式共迎佳节。在活动现场,黄浦区民族联代表、上海腾格斯马头琴工作室创始人李海涛用蒙古族非遗乐器马头琴演奏《白马》《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传统曲目。本次活动通过“台上+台下”互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邀请黄浦区各街道市民群众和多位外籍友人共写“福”字,共编“中国结”、共剪“生肖龙”,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体验非遗技艺、感受新春年味。现场欢声笑语,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汪胜洋表示,市文史馆开展送福活动旨在进一步发挥文史馆馆员作用,努力实现从对内服务到对外服务的“破圈”、从擅长线下活动到开展线上活动的“破圈”、从服务上海市民到服务全国人民、全球华人的“破圈”,助力上海文化繁荣兴盛,助力构建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黄浦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卢正表示,本次活动是“大思南统战合作共建机制”的重要成果之一,旨在集聚海上名家、云集四海侨团,将同心文化和大团结精神传递到千家万户,传递到海内海外。希望通过活动,让市民群众和海外侨胞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厚植浓厚家国情怀,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助力扩展知华友华朋友圈,画出最美同心圆。活动最后,市文史研究馆和黄浦区委统战部向参加活动的港澳台侨和民族等统战团体成员、群众代表赠送“福”字、“中国结”和剪纸“生肖龙”,为此次新春活动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据透露,本次新春送福活动是上海统一战线民生实事项目送“福”百万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市文史馆将在举办线下送福活动的同时,在春节前持续组织文史馆员开展线上新春送福。黄浦区委统战部也将深化“黄浦同心汇”为民服务品牌建设,进一步统筹各方资源,精准对接市民群众所需所盼,将更多的祝福送至千家万户、传至五湖四海,让统战之力更加凝聚,统战之为更加彰显。作者:李婷文:李婷图:主办方编辑:王彦责任编辑:邢晓芳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