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潘迪)“赛赛的(蒙语,好好的)!这是我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放牧和生活方式,我们走到哪里,家就搬到哪里,在大草原和大自然里,我们愉快地生活。感谢天赐的丰美草场,感谢河流,感谢大自然!”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核心区巴彦温都尔草原,牧民查干扎那骑着马,一边放牧,一边聊天,脸上露出幸福地微笑。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是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列入全球游牧类农业文化遗产。其遗产地总面积达到五百万亩,核心区位于阿鲁科尔沁旗的巴彦温都尔苏木,涉及到23个嘎查。这里的牧民们逐水草而居,根据一年四季气候变化规律,把草牧场分为冬春营地和夏秋营地,不同营地有不同的放牧方式。阿鲁科尔沁旗塔林花管护中心主任王志伟介绍:“在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核心区,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牧民们传承祖训,恪守古老的游牧习俗,践行着‘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近年来,阿鲁科尔沁旗遵循“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理念,成立塔林花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管护中心,设置了6个管护点,实现游牧核心区视频监控体系全覆盖。年以来,对游牧区严格实行限制性封闭管理,在进入通道设立卡口,除公务和科研工作外,禁止一切外来车辆进入,减少对草原的碾压和破坏。针对夏营地,当地科学核定游牧核心区适宜载畜量,推迟了游牧出场开始时间,逐年减少牲畜进入头数,推动游牧系统实现休养生息、自然恢复。截至目前,核心区实际载畜量从年的30万个羊单位降为17.9万个羊单位,已达到草畜平衡要求。古老的游牧方式搭配现代的科学管理,如今科尔沁草原的天空更加蔚蓝如洗,草原更加有广袤无垠,游牧人在这里或策马扬鞭,或弹起悠扬的马头琴,幸福的歌声,飘向远方。年8月4日,牛马羊在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草原的夏季牧场上觅食。(李富摄/光明图片)年8月4日,在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草原拍摄的夏营地。(李富摄/光明图片)年8月5日,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核心区巴彦温都尔草原,牧民在夏营地安营扎寨。(美令摄/光明图片)年8月4日,马群在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草原的夏季牧场上觅食。(李富摄/光明图片)年7月3日,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核心区巴彦温都尔草原夏营盘,正在进行“游牧记忆”大型行浸式畅揽活动。(李富摄/光明图片)年8月4日,在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草原拍摄的夏营地。(李富摄/光明图片)年8月5日,在巴彦温都尔草原,牧民在夏营地挤牛奶。(李富摄/光明图片)年7月22日,在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核心区巴彦温都尔苏木浑都伦草原,牛羊在吃草。(张祥熙摄/光明图片)年7月3日,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核心区巴彦温都尔苏木夏营盘,牧民正在制作草原食品。(美令摄/光明图片)年8月26日,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牧场,牧民正在从夏季牧场迁徙到冬季牧场。(李富摄/光明图片)年7月22日,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草原的夏季牧场上,那达慕大会摔跤手进场。(美令摄/光明图片)年7月22日,巴彦温都尔苏木牧民在放牛羊。(美令摄/光明图片)年7月3日,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核心区巴彦温都尔苏木夏营盘,正在进行马头琴演奏。(李富摄/光明图片)年7月22日,在巴彦温都尔草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巴音查干在制作勒勒车。(李富摄/光明图片)来源:光明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