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沙沃
图:来源网络
一碧千里的蒙古草原,悠扬的马头琴声,喷香的酥油奶茶,质朴的蒙古牧民,质朴高亢的民歌,飞速奔驰的骏马,肥美醇香的羊肉,盛开的朵朵鲜花,还有那点点白色蒙古包,构成了一幅极美的图画。
在辽阔的高原上,最吸引人的就是蒙古包。蒙古包是对牧民住房的称呼是家的意思。蒙古民族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又称毡帐、毡包等,蒙古语称格儿。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充满智慧,暗藏玄机。
蒙古包整体呈圆形,圆在蒙古族人民的观念中,代表的是完满完美完整的意义,四周侧壁分成数块用条木编成网状,上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及四壁用绳索固定,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
蒙古包分固定式和游动式两种,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拉运。蒙古包小的可供两人住宿,大的可容数百人甚至上千人。
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架好,再架上顶部的“乌尼”,将“哈纳”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
传统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鬃绳三个部分组成。架木包括陶脑、乌尼、哈那、门槛。蒙古包的上面部分称作陶脑,连接哈那和天窗的部分称作乌尼,下面的部分称作哈那,它是一个呈栅栏棱形状的墙壁,通常将其分割成若干片,然后再围成圆形。
苫毡部分主要由顶毡、围毡、外罩、毡门、毡门头、墙根、毡幕等组成,有保暖的作用。鬃绳部分主要起固定和缝合作用。鬃绳一般用羊毛、驼毛、马鬃马尾制成,把马鬃马尾搓成六细股,三股左三股右搓成绳子,包括扎带、围绳、压绳、坠绳,只有固定哈那的部分必须用皮绳。
蒙古包的陶脑分联结式和插椽式两种,一般用檀木或榆木制作,两种套瑙的区别在于联结式套瑙的横木是分开的,插椽式套瑙不分。联结式套瑙有三个圈,外面的圈上有许多伸出的小木条用来连接乌尼,这种套瑙和乌尼是连在一起的,能一分为二运起来十分方便。
乌尼就是椽子,是蒙古包的肩,上连套瑙下接哈那,其长短大小粗细要整齐划一,长短由套瑙来决定,其数量也要随套瑙改变,这样搭建的蒙古包才能肩齐形圆。乌尼为细长的椭圆或圆形木棍,头面光滑稍弯曲,上端插入或联结套瑙,这样造出的毡包才不容易偏斜倾倒。
哈那数量多少由套瑙大小决定,承套瑙乌尼,定毡包大小,哈那粗细一样,高矮相等,网眼大小一致,有三个特性:其一是它的伸缩性;其二是巨大的支撑力;其三是外形美观。哈那的木头用红柳,轻而不折,打眼不裂,受潮不走形,这样做成的毡包不仅符合力学要求,外形也匀称美观。
外裹由顶毡、顶棚、围毡、外罩、毡门、毡门头、毡墙根、毡幕等组成。顶毡是正方形的,四角都要缀带子,它有调节空气新旧、包中冷暖、光线强弱的作用,顶毡的大小,以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决定。
支起骨架,蒙古包还要裁顶棚,围围毡,套外罩,安门窗。顶棚是蒙古包顶上苫盖乌尼的部分,一般由三到四层毡子组成,每半个像个扇形,里层叫其布格或其日布格。以套瑙的正中心到哈那头的距离为半径,画出来的毡片为顶棚的襟,以半个横木画出来的部分为顶棚的领,把中间相当于套瑙大的一个圆挖去,顶棚就剪出来了。
围绕哈那的那部分毡子叫围毡。一般的蒙古包有四个围毡,里外三层,里层的围毡叫哈那布其,围毡呈长方形。裁缝围毡的时候比哈纳要高出一乍,围毡的领部要留抽口穿带子,围毡的两腿上也有绳子,外边露出来的部分要镶边和压条,有压条的围毡要压在没压条的围毡上面。
外罩蒙古语叫胡勒图日格,是顶棚上披苫的部分,它是蒙古包的装饰品,也是等级的象征。裁缝胡勒图日格的时候,其领正好和套瑙的外圈一般大。胡勒图日格的腿有四个,和乌尼的腿平齐,外罩的襟多缀带子,它的领和襟都要镶有云纹、莲花、吉祥图案,刺绣非常美丽。
门是用三四层毡子纳成的,长宽用门框的外面来计量,四边纳双边,有各种花纹。普通门多白色蓝边,也有红边,上边吊在门头上,门头和顶棚之间的空隙要用一条毡子堵住,有三个舌也要镶边和纳花纹。
蒙古包的带子、围绳、压绳、捆绳、坠绳是保持蒙古包的形状,防止哈那向外炸开,使顶棚围毡不致下滑,在风掀起来时保持蒙古包的稳固坚定和延长寿命。蒙古包这一名称闻名于世的一种建筑形式,是亚洲游牧民族的一大创举。
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区分大小,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蒙古包具有兴旺的象征含义,其四面轩插出来的乌尼杆就像光芒四射的太阳一样,门是朝着日出的方向,这也跟崇拜太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蒙古包是白色的,因为蒙古族一向崇尚白色,认为白色是最圣洁最纯净最美好的颜色。
一个蒙古包一般只供一夫一妻及其子女居住,家庭经济条件好的或眷属多的,一家有几个蒙古包。蒙古包内的陈设是继承了老祖宗敬奉香火、神佛的传说,同时也跟男女劳动的不同分工有关系,这种陈设形成的固定规矩所以能保持不变在于蒙古包的形状几千年来没有改变。
蒙古包的空间分三个圆圈,东西的摆布分八个座次,不仅八方都有安放东西的地方,正中还有安排香火的地方,因此也可以说有九个座次。
最重要的帐篷通常最大类似于客厅。打开门低头进去,正中央是一个取暖用的开水炉,烟筒直通天窗,门口直对的帐篷尽头位置是各式各样的柜子,用来存放衣物,柜子上面有个类似于神台的平台用来供奉神灵或者成吉思汗。
香火布局在座位正中,跟蒙古的火崇拜有关。架木覆被以后坠绳垂下来正对的地方就是支放火撑的中心点,火撑的四条腿要使两两的连接线正与套瑙的纵木平行,火撑外框放置的时候以火撑为中心,四周的距离要相等。
西北面佛桌上面放佛像和佛龛。佛像装在专门装佛爷的小盒中,有时也在里面或上面放经书或召福的香斗、箭等。佛龛前要放香烛、佛灯、供品、香炉。佛龛平时不开,佛爷也不取出来,正月的时候要将佛爷请出来,在怀前举灯敬香供奉食品。
蒙古包的西半边是男人用品摆放的位置,套马杆上的套索也吊在同样的地方,凡是马鞍具,都怕人从上面跨越。套索凡人践踏过的地方都不能放,这也说明蒙古人对马的热爱。蒙古包内刀或枪都要挂在西哈那上,刀尖或枪口冲门,这也是古代习惯的延续。
在东北方放着狮子八腿被桌,这种桌子铺着专门制作的栽绒毯子,上绣三种样子的双滚边花纹,两头分别横放一个枕头,中间是衣服被褥,枕头向着香火,其面用四方的木头制作,用蟒缎蒙皮,库锦饰花,四角用银子镶出来。被桌上放衣服的时候,袍子的领口一定要朝着佛爷,袍子的胸部放在上首,男人的衣服放在上层,女人的衣服放在下层。
毡包的东墙是放碗架的地方,碗架分好几层,可以放碗盏、锅灶、勺子、茶、奶等。放置也有规矩,肉食、奶食、水等不能混放,尤其是奶食和肉食不能放在一起,因为奶里混进荤腥容易发霉,奶、茶要放在上面,水桶放在地上或碗架的南头。
蒙古包是最接地气的建筑,它不需要打地夯基,挖土用砖,和泥抹墙,只需一块平整的地方,把几块扎好的网格子哈纳围成圆形,上面再盖一个伞形奥尼的顶,就大功告成。蒙古包最神奇的是圆形的天窗,牧民们把它称作太阳钟表。
哈纳和奥尼制作的蒙古包,看时间可以精确至几点几分。千百年来,牧民就是靠着天窗中太阳照射奥尼和哈纳的程度来辨别时间,他们只要抬头一看天窗,就知道这个时间段该做什么事情了。
在茫茫大草原上,太阳、月亮和星辰是人们使用最广泛的计时标准,蒙古包太阳计时就是根据从蒙古包天窗射进的太阳光照到的不同位置,比较准确地判断时辰的传统方法,它又通常与传统的十二地支时辰表示法结合使用。
草原上的天亮得很早,凌晨三点多天就蒙蒙亮了,东方初晓,第一道晨光落在蒙古包天窗之时便是寅时,就是黎明时分,这时妇女们起床挤奶,男人们去收拢夜间放青的马群。妇女在其丈夫外出时,把家里安排得井并有条,勤劳贤惠的蒙古族妇女为丈夫和家人而辛勤劳作,受到世人的尊重。
初升的太阳把金色光芒刚刚撒到蒙古包天窗外框和奥尼上端之间时,已是卯时或叫出太阳时分。当女人们挤完奶准备好早茶,男人们迎着晨曦从牧场上回家,她们将适量黄油与炒米或白面放茶锅里加热炝炒两下,再兑入茶水、牛奶及食盐少许后饮用,奶茶会更加浓香沁鼻,令人爽心惬意。
那蓝蓝的天,那白白的云,那青青的草,那灿灿的花,那随风四处飞扬的歌声,那纵马任意驰骋的身影……想像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妙不可言,仿佛梦中的草原是人世间难以找寻的桃源。
太阳照到奥尼的中段时到了辰时,也叫早茶时分,人们陆续把羊群赶来回到蒙古包喝早茶,草原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可一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草原牧民与奶茶相依为命情有独钟,始终保持上午、中午喝茶,晚上吃一顿饭的习俗。
夏天的草原绿草如茵,深呼吸一口,清香的草木味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太阳照在哈纳的上端到下端之时是巳时或叫小午时分。这时牧民们把牛羊放牧到离家较远的草场上了,家里的妇女正忙于加工奶制品,在草原上除了马奶酒,还有奶酪、奶皮、奶油等蒙古族妇女自己制作的食品。
太阳照射在上首铺位时是午时或叫正午时分。牧民们给羊马饮水,并把放青的牲畜收拢起来午休,春夏季节里还要挤羊奶。蒙古族认为午时上有通天的红光,下有透地的热量,阳光从蒙古包天窗直射包内的时候是最吉利的时分。
牛马和羊漫游在草原上,风吹草动,形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正如北朝民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太阳从蒙古包东北角移到碗橱下摆处是未时或叫下午时分。这个时候,牧民们把集中午休的羊群重又赶往草场,下午牧羊要选择凉爽通风的地方,时时注意太阳和风向,上午顺风出顶风归,下午则顶风出顺风归。
太阳从碗柜处逐渐上移到东边哈纳的上端,这段时间相当于申时或叫傍晚时分。这时畜群从草场上回返,秋天里牧民会选择这个时候举行招财仪式。在蒙古族传统生活中,有许多招财仪式,如春季候鸟招财仪式、冬季招财仪式、九白马招财仪式、祭火招财仪式、祭北斗七星招财仪式等。
太阳从哈纳头顺着奥尼上移逐渐从天窗消失,这段时间相当于酉时或叫日没时分。这时太阳即将落下,男人将畜群从草场上赶回来,牛羊咩咩地叫着妇女们忙着在挤奶,孩子们帮大人不是赶回贪吃的母牛就是驱赶那些发情的公羊。
一阵风吹来,草儿在风中翩翩起舞,此起彼伏,站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觉得自己也是一株草儿,黄昏时分或天黑时分相当于戌时。这时挤奶的妇女们提着鲜奶的奶桶往家走,男人们安排好畜群后回家,完全是一副草原和谐生活图。在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的箴言里就规定,妇女负责挤奶等家务劳动,男人负责征战和狩猎,那时的蒙古族是一夫多妻,但他们和睦相处。
草原梦的灵魂,就在于她的美丽和自由,草原能让人心驰神往的,也正在于此。天空中三星高升之时相当于亥时,草原上万物生灵进入甜蜜的梦乡。夜晚星光灿烂,皎洁的月光照在草原上,天地间一片静谧,晚风轻轻的吹过草浪随风起伏,偶尔传来的狗叫声划破夜空传递着某种信息,在无边的静谧中慢慢消失。蒙古包内人们围着土拉嘎喝着奶茶悠闲地聊天,或者听老人讲述哪些古老的传说故事解除一天的疲劳。
蒙古包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也是牧人的归属,深深镌刻进了游牧民族的文化模式里,伴随着草原上的世世代代走过了漫长的年代。千百年来,其作为人类建筑史上的一种独特形式,以其不可替代的观赏实用性得以延续和保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