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马头琴 >> 马头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必须向世人告知的马背

来源:马头琴 时间:2022/5/15

有人曾经说过: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内蒙古民乐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这话十分贴切,当一首悠扬的马头琴曲、宽厚的四胡声、自然的绰尔乐曲在人们耳边奏响时,你随着那旋律闭目冥思吧……

草原上的旋律马头琴的动人传说

马头琴是产生和流传于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

作为草原独有的乐器,马头琴在它的传说和最初的形制、构造中,蕴含了草原民族与骏马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牧民日常生活和节日庆典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乐器。

人与自然自由完美的结合

马头琴是草原人民生命与情感倾诉宣泄的一种乐器化形式,它那独具特色的音色,悠扬、深沉、宽广、抒情的旋律,蕴含了独特的审美文化、人文思想和民族精神,与蒙古族的成长、发展、生活环境密不可分。

草原民族的音乐中惯用人情体察鸟兽、草木的境遇,用人意描摹山川风云的状貌,在草原音乐中对景色的敏感、对骏马的盛赞、对湖泊的厚爱、对故乡的眷恋,使人类情感丰富到惊人的程度。我们只能通过马头琴这件独一无二的乐器深刻音乐形象,去感受民族审美情感的心理。

年,蒙古族马头琴音乐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拨动四个弦轴的琴拨动四个弦轴的琴

在蒙古族传统民间乐器中,风格浓郁、独具特色的,除了马头琴,就当属四胡了。四胡也叫四弦琴,因有四根琴弦而得名。蒙古语叫它“胡尔”。也叫“都日奔齐和图胡尔”,意即“有四个弦轴的琴”。

四胡的历史悠久,它源于我国北方奚部的奚琴,七百多年前,草原上的说唱艺人们就骑在马背上,拉着马头琴和四胡,吟诵着他们的英雄成吉思汗。据考证,四胡从蒙古汗国建立起就广泛演奏于宫廷、祭祀和军乐中。

和着史诗吟唱与生活节拍共舞

它最适合为蒙古族民间艺人说唱“好来宝”和蒙古琴书(乌力格尔)伴奏。牧人们劳动之余,聚集在蒙古包里,艺人拉起四胡,以说唱的形式娓娓讲述起历史上英雄史诗和一些动人的故事,那粗犷、宽厚而深沉的琴声,伴以弓杆击打琴筒的节拍声,和艺人的说唱相得益彰,令人着迷。四胡作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民族乐器,得到了世代传承。在旧社会,四胡是民间艺人用以倾诉牧民苦难生活、鞭鞑剥削和压迫,向往美好生活,歌颂英雄史诗的手段。

蒙古族四胡文化积淀丰厚,表现力丰富,技艺自成一体,旋律悠扬、古朴,是从事半农半牧生产方式的蒙古族人民杰出的音乐创造,在蒙古族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年,蒙古族四胡音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人与草的恋歌人与草的恋歌

绰尔,一种竖吹管乐器,其发声方法、声音特色比较罕见,更多地保留了原始歌唱的因素,中国诸多古籍中记载的北方草原民族的一种歌唱艺术“啸”就是蒙古族绰尔的原始形态。

从绰尔产生,以及曲目的题材内容来看,“喉音”这一演唱形式,当是蒙古族山林狩猎文化时期的产物。从其音乐风格来说,绰尔以短调音乐为主,但也能演唱些简短的长调歌曲,此类曲目并不多。绰尔的产生和发展,乃是蒙古音乐发展进步的产物,在声学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方面出现了质的飞跃。蒙古高原的先民在狩猎和游牧中虔诚模仿大自然的声音,他们认为,这是与自然、宇宙有效沟通、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由此人体发声器官的某些潜质得到开发,一人模仿瀑布、高山、森林、动物的声音时可以发出“和声”,即蒙古族绰尔的雏形。

天人合一的自然体悟

据音乐家考证,蒙古族绰尔在中国诸多古籍中(包括《诗经》)均有记载,其历史可以远溯至匈奴时期,最迟在蒙古族形成前后就已经产生。其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年以前。绰尔是在特殊的地域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下产生的,相传早在13世纪蒙古草原盛行英雄史诗说唱艺术时就已十分盛行了,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歌唱形式,它传达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体悟,表达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年,蒙古族绰尔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件乐器奏响的草原牧歌,凝聚着蒙古族人对草原的迷恋,演绎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心声,诉说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与传说,歌颂着那波澜壮阔的民族史诗,也流淌着草原儿女美好的心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