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23日,《江格尔》说唱表演央视舞台。(图片据天山网)
江格尔到了七岁
他将勇猛不凡
东方的千百万魔鬼
向他归降
江格尔无私无畏
心怀坦荡
六千又十二名勇士团聚在他身旁
英雄的业绩光照四方,
江格尔的英名
到处传扬
——摘自蒙古族著名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
向往,那一片和谐快乐的净土
《江格尔》是蒙古族英雄史诗,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它长期在民间口头流传,经过历代人民群众,尤其是演唱《江格尔》的民间艺人江格尔其的不断加工、丰富,篇幅逐渐增多,内容逐渐丰富,最后成为一部大型史诗。迄今国内外已经搜集到的共有60多部,长达10万行左右。
每逢重大节日或是喜庆日子,在巴州、博州以及塔城等地都要请江格尔其来演唱《江格尔》,这已成为世代相传的传统。《江格尔》据说产生于12世纪的卫拉特蒙古族人民中间,数百年来,江格尔其在马头琴和托布秀尔的伴奏下,用演唱的方式一代接一代地讲述着《江格尔》史诗中的故事,激励着人民克服困难与困苦,不断地寻求美好生活。
《江格尔》应产生于蒙古社会还不发达的氏族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初期阶段。这部史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传说江格尔是宝木巴的首领乌宗·阿拉达尔汗之子,两岁时,父母被魔鬼掳去杀害。藏在山洞里的小江格尔被善良的人发现收养长大。江格尔从小就具有超常的智慧,高尚的品业,兼并了邻近四十二个部落,被臣民推举为可汗。以江格尔为首领的勇士们用他们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不断战胜来自周围部落的入侵,击败以蟒古斯为头目的邪邪恶势方的进攻,逐渐扩大自己的力量、财富和和领地,继而建立了以宝木巴为核心的美好家园。这里四季如春,人们过着丰衣足食,相亲相爱的和平生活。但是这引起了江格尔的仇敌的嫉恨,江格尔手下的能工巧匠、善马贤妻都成了被掠夺的目标。史诗围绕着抢婚、夺财、强占牧地展开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从中我们可了解远古蒙古社会的图腾文化、生活习俗、政治制度等诸多方面。
该史诗目前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与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相似,英雄江格尔也具备了很多美好的品质,他倡导自由和平等,他对于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兄弟姐妹诚信而友善。与《玛纳斯》所不同的是,《江格尔》还极尽笔墨描述了他身边的兄弟、战友和亲人身上的美好品质,同时,还建立起一方富强、和谐的乐土。
而在传说中,这片乐土就是土尔扈特人定居的地方——巴音布鲁克。
《史记·周本纪》中有这样一个段落还形容周朝的先王公刘也建立起了一片乐土,并以此为基础,为自己的后世子孙打下了长达八百年的基业,该段落的描述是这样的: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脩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
公刘建立起一方富强、和谐、诚信、敬业的“乐土”,使得“百姓怀之、诗人歌乐思其德”,可以说,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的一种“共性价值观”,人们对于“乐土”之中英雄、帝王的德操都有一种“趋同的需求”。
歌颂与传承,那些勇士的传说
《江格尔》史诗的传承,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江格尔其来完成,传统的表演,是江格尔其们通过马头琴和托布秀尔琴的伴奏进行唱诵,如今江格尔其能够用说和唱两种形式来讲述英雄江格尔的故事。
目前,新疆和静县的江格尔传承工作做得较好,走在新疆的前列。该县不但有一名国家级江格尔其托·尼曼,而且在他的带领下,和静县的江格尔传承活动开展的井然有序,该县的江格尔教育传承工作开始试行江格尔校本教材,一批小江格尔其正在脱颖而出。
《江格尔》通过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生动的艺术形象,描绘了洋溢着草原生活气息的风景画与生活图景,体现了蒙古民族特有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在艺术风格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江格尔》运用丰富优美的卫拉特民间口语,融合穿插蒙古族古代民歌、祝词、赞词、格言、谚语,以及大量采用铺陈、夸张、比喻、拟人、头韵、尾韵、腹韵等。《江格尔》里的人物为捍卫自己美好家园而浴血奋战的精神和可亲可敬的形象,成为了史诗表演核心的精神动力和创作源泉。
如今,《江格尔》表演有了更加丰富的形式,使得表演更加具备观赏性和艺术性,在表演过程中,不但可以加入传统的托布秀尔伴奏和长调的唱诵,而且加入了马头琴、响板、口弦等乐器以及一些舞蹈动作,使得《江格尔》表演不但有了传承,还有了创新。
在巴音布鲁克的那达慕大会上,我们不但有机会欣赏到《江格尔》的传统唱诵式表演,而且可以近距离感受那些表演艺人对于《江格尔》表演的各种创新,这已经成为新疆那达慕大会的一个鲜明的特色。
记者李卫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