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5岁的付弢出生在包头,母亲是科尔沁草原的蒙古族。在去天津上大学之前,他曾以为包头就是整个内蒙古的全部。大学毕业后,付弢进入一家大企业一干就是六年,在人生步入三十而立之时,他决定让自己换个活法,放弃优厚的待遇和别人羡慕的工作,去追寻自己内心的理想。于是,在杭州市著名的青芝坞,付弢开了一家只有几张桌子的蒙式烧烤店。他大概是家族里面第一个做餐饮这行的人了。在一段时间里,他一个人又当老板又做服务员,后厨也只有两个厨师,一天的营业额却能达到1万7千元。那些日子里,累并快乐着的付弢,就连做梦都在给客人上菜。在开店之初,付弢曾经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先后去了欧洲以及东南亚许多国家的著名主题餐厅,去学习这些餐厅的开店模式。付弢要将酒吧、餐厅和livehouse三种形态融合在一起,使顾客在用餐时像餐厅,喝酒时像泡吧,看演出时,又可以随时切换成livehouse模式。我们现在吃到的蒙餐,其实和二十多年前吃到的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人们的生活和物质条件却有了很大进步。付弢在思考,那为什么不把蒙餐重新用这个时代的方式,去做一些全新的呈现呢?因为工作的关系,付弢曾经走访过国外很多地方,他发现在欧洲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能见到蒙餐的踪迹。真正的蒙餐并非是我们传统概念中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盘多量足的概念,应加以改变,朝着科学饮食、精细加工、合理配膳、营造舒适型民族餐饮就餐环境,更多的包容性和融合性的方向去发展。付弢认为,蒙餐其实是在挖掘、继承传统和时代创新的基础上,吸纳国内外和周边各地风味与技艺,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及更广泛人群饮食生活需求的饮食总和,蒙餐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次在呼和浩特开店,付弢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请来了一位台湾省高雄市的主厨,和原来的蒙餐师傅共同研发菜品。台湾主厨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就被这里高品质的乳制品等食材吸引,在他看来,其实内蒙古的很多蒙餐食材跟欧洲有点相似,甚至有些品质远远超过欧洲。创新的东西要得到大家的认可是需要时间和坚持的,但是他愿意去用他的理解去尝试,去呈现新的蒙餐形式。除了打造新蒙餐之外,付弢还有一个“私心”,那就是搭建一个用更高级的演出方式,来呈现传统民族音乐的平台和空间,为世界各地喜欢和想了解游牧文化和世界音乐的朋友们,营造一个交流的场所。每周有四天的晚上,在扎雅不光可以进餐,还可以免费欣赏到高水平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表演。而且请来的都是具有一定水准的艺术家,绝非普通的“跑场子”演员。你在这里可以听到马头琴与吉他的结合,也可以欣赏到高水平的蒙古族呼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