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马头琴 >> 马头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走进蒙古婚旅世界,探索宝藏文化

来源:马头琴 时间:2025/3/6
刘军连预约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947639382191464&wfr=spider&for=pc
也许你对内蒙古的印象仅止于无垠草原、广袤沙漠、成群的牛羊与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安达”,那么这次跟随婚旅世界来到内蒙古,别再止步于欣赏这里壮美的自然风光,如果你有兴趣耐心探访与观察,会发现大草原中暗藏着数不尽的“无形宝藏”——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场盛大的蒙古婚礼中藏着无数的民族之宝,甚至于这场婚礼的本身也就是一个盛大的宝藏!蒙古婚礼蒙古族很注重婚礼仪式,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一般牧区的婚俗是:当娶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礼。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续两三天,亲友才陆续离去。而女方送亲者还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时,新娘的母亲也送亲,要住十多日。分别时,母女拥抱,痛哭,表示恋恋不舍。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是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人们以此表达对天地的虔诚,祈求天地给人们以平安和幸福,也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长调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荣列榜中。呼麦呼麦是蒙古族人民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呼麦声部关系的基本结构为一个持续低音和它上面流动的旋律相结合。又可以分为“泛音呼麦”“震音呼麦”“复合呼麦”等。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年10月1日被批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族马头琴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年5月20日,蒙古族马头琴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族博克搏克是蒙古族传统的体育娱乐活动之一,草原上的人们把蒙古式摔跤称作搏克(蒙语:结实、团结、持久的意思)。它是蒙族三大运动(摔跤、赛马、射箭)之首,不管是祭敖包,还是开那达慕,搏克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主项。年蒙古族博克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婚旅世界不单单是带你走一次简单的婚旅。如此多的干货,也是我们满满的诚意婚礼的意义也不再是简单的浪漫奢华更是一场文化交流的盛宴在这里我们能体验到的是爱与爱之间的碰撞和传递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