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马头琴 >> 马头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周恩来总理与乌兰牧骑

来源:马头琴 时间:2023/7/10
北京根治皮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410/8833134.html

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布赫同志陪同下观看乌兰牧骑首次进京代表队的演出。

编者按

有这样一群人,五十六年来,他们走遍内蒙古草原,为农牧民送歌献舞,带来欢声笑语。他们被草原人民亲切地称为“玛奈乌兰牧骑(我们的乌兰牧骑)”。

乌兰牧骑是社会主义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是享誉当代的内蒙古民族文化品牌。乌兰牧骑的创建和发展,经过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的艰苦拼搏,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关怀和各族群众的支持帮助,凝聚着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深情厚爱。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接见乌兰牧骑队员。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也曾为乌兰牧骑题词。胡锦涛同志视察内蒙古自治区时也曾在基层观看过乌兰牧骑的演出。

在乌兰牧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周总理的重视和关怀对乌兰牧骑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乌兰牧骑发展初期,周总理十分关心乌兰牧骑的首创和试点工作,赞扬乌兰牧骑为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工作树立了榜样。周总理亲自安排乌兰牧骑的全国巡回演出,使乌兰牧骑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扎下了根,为乌兰牧骑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

内蒙古乌兰牧骑协会主席达·阿拉坦巴干亲历了乌兰牧骑的整个发展过程。为纪念周总理,他与协会同仁收集整理了周总理重视和关怀乌兰牧骑事业的有关史实,并编写文稿,以此表达乌兰牧骑对周总理的崇敬缅怀,同时也为读者展现了乌兰牧骑不朽的精神风貌。因版面所限,文章作了删减。

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这篇意味深长、感人至深的文章。

年6月,在开满鲜花的锡林郭勒盟苏尼特草原上,第一支乌兰牧骑试点队诞生。那时候,常常是载着演员的马车离居民点还很远,牧民们便相互转告:“玛奈乌兰牧骑依日勒(我们的乌兰牧骑来啦)!”从那时起,乌兰牧骑这朵文艺之花,便深深扎根在广大农牧民的心中,慢慢生根发芽。

上世纪50年代,担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同志,在到农牧区检查工作时发现,基层文化生活很贫乏,特别是居住在牧区的牧民,长期看不到电影、图书和文艺演出,这事让他十分牵挂。在去北京开会时,他便向周总理汇报了这种情况。周总理建议了可以研究一种能够满足基层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办法,并建立相应的队伍。乌兰夫同志听了周总理的提议,开始思考并指示自治区有关部门研究这个问题,寻找解决办法。之后,内蒙古许多地方开始尝试在牧区和半农半牧旗县建立文化馆站,但旗县文化馆站一般只设在旗县城区,虽然平时也会下乡到基层组织开展文化活动,但毕竟人力有限,一年到头只能到附近几个乡镇活动,仍然无法满足广大农牧区的群众,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牧民。乌兰夫同志针对这个问题,于年初又向周总理做了汇报。周总理建议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探索适应广大农牧区分散生活的文化活动形式。

年5月初,自治区文化局遵照周总理的指示精神和内蒙古党委政府的要求,做出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进行基层文化工作试点的决定。文化局派出工作组深入锡林郭勒盟的苏尼特右旗、正蓝旗、正镶白旗等地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通过广泛听取农牧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意见,工作组的同志们一致认为,内蒙古牧区及半农半牧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居民点极其分散,要使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就必须建立一支组织精悍、装备轻便、人员一专多能、便于流动服务的小型综合文化工作队,这样才能把社会主义文化直接送到广大农牧民身边。乌兰夫同志认为这个思路比较好,建议先搞试点,取得经验后向全自治区推广。后来,这种基层文化工作队被命名为“乌兰牧骑”,在蒙语中,“乌兰”意为红色,“牧骑”意为嫩芽,合起来就是“红色的嫩芽”,也就是“红色文化工作队”的意思。

年5月28日至8月11日,乌兰牧骑试点工作首先在纯牧区的苏尼特右旗和半农半牧区的翁牛特旗展开。乌兰牧骑以演出为主,同时兼做宣传、辅导和服务。在深入农牧区的巡回活动中,队员们都是身兼数职,有的既是报幕员又是歌手,有的既是舞蹈演员又是乐器演奏员。在演出前后,他们还要分别担当展览讲解员、图文借阅员、文艺辅导员、民歌收集员,还要为农牧民照相、理发、修理物品、挑水扫院,参加各种农牧业劳动。乌兰牧骑植根基层、情系群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逐步形成。队员们的足迹走遍了这两个旗的每一个角落,他们边走边演,把农牧民喜爱的民族歌舞、曲艺小戏、图片展览、幻灯放映、图书借阅等送到农牧民身边,把综合文化服务送到农牧区的千家万户。

乌兰夫同志到北京开会的时候,向周总理汇报了乌兰牧骑试点成功的消息。周总理听了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丰富广大农牧民文化生活的好办法,并且提出要继续总结乌兰牧骑的经验,坚持完善这种做法。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批准了《乌兰牧骑工作条例》,要求文化部门总结推广乌兰牧骑试点经验。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正式批准下发了内蒙古文化局《关于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建立乌兰牧骑的报告》。自此开始,乌兰牧骑便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普遍建立起来。乌兰牧骑的创建及其基层服务,带去了党和政府对基层各族群众的温暖关怀,密切了同农牧民的血肉联系,丰富了农牧区的群众文化生活,对内蒙古农牧区的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经济文化发展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乌兰牧骑建立后,在其发展中也碰到了许多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年至年,当时自然灾害严重,人们节衣缩食,机关精减下放,生活十分艰难。这个时期的农村牧区,更需要乌兰牧骑这样的文艺队伍坚持在基层活动,带给群众更多的精神鼓舞和文化激励,进而团结一心,克服暂时的困难,维护社会的稳定。年6月,鄂托克旗乌兰牧骑指导员热喜、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伊兰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会,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热喜在会上介绍了鄂托克旗乌兰牧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一些工作情况,他还特别讲到乌兰牧骑根据当地革命烈士事迹创作演出的蒙语话剧《把一切献给人民》受到了农牧民热烈欢迎。周总理听了介绍,同热喜进行了亲切的交谈,赞扬乌兰牧骑是草原上的一面红旗,并让参加大会的《中国戏剧报》记者采访了乌兰牧骑的事迹。这对处在3年困难时期坚持基层服务的乌兰牧骑来说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

上世纪60年代,周总理多次向中央其他领导人介绍乌兰牧骑,他在向毛泽东主席介绍乌兰牧骑为广大农牧民服务的事迹时,毛主席十分高兴。经过周总理的不懈努力,年,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中,各省市自治区都选派了上百人的代表团参加会演,国家民委和文化部特邀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代表队进京做汇报演出。

年11月,自治区文化局从全区各地乌兰牧骑队伍中选拔出16位优秀队员组成了乌兰牧骑代表队,赴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他们为观众带来了深受农牧民欢迎的民族歌舞和民族曲艺小戏等节目,其中有舞蹈《顶碗舞》《为祖国锻炼》《好社员》,马头琴独奏《唱支山歌给党听》,群体好来宝《达西是个好战士》《牧马英雄》,蒙语小歌剧《团结桥畔》,安代歌舞《歌颂三面红旗》等。乌兰牧骑在汇报演出中所体现的高昂的革命精神、浓郁的民族特色、艰苦的奋斗作风等给各地代表团带来了震撼和启示,他们纷纷表示要以乌兰牧骑为榜样,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工作。

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内蒙古文化局布赫副局长的陪同下,在人民大会堂观看了乌兰牧骑进京代表队的精彩演出。周总理边看边询问乌兰牧骑的情况,还为每个节目热情鼓掌,称乌兰牧骑是一面值得大家学习的文艺界红旗。在周总理的倡导下,中央和内蒙古两级宣传文化部门相继提出多项要求:一是认真总结和大力宣传乌兰牧骑经验与乌兰牧骑精神;二是举办全区乌兰牧骑培训班,提高队员的思想业务素质和一专多能的服务本领;三是组织三支乌兰牧骑代表队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传播乌兰牧骑精神,带动全国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厂、农村、学校、部队,去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四是遵照周总理指示,组织长春电影制片厂到内蒙古拍摄大型彩色艺术纪录片《乌兰牧骑之歌》,用乌兰牧骑这个典型宣传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方针,宣传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年12月,周恩来总理与乌兰牧骑全国巡回演出一队队员同唱《草原儿女爱延安》。(绘画作品)

年12月,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宴请乌兰牧骑全国巡回演出队。(绘画作品)

年,周恩来总理接见乌兰牧骑代表队和各地代表。

年12月,周总理在接见乌兰牧骑进京演出代表队时谈到,乌兰牧骑是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你们要走向全国,到全国各地去巡回演出,把毛泽东思想和乌兰牧骑精神带到全国去。遵照周总理的指示,文化部开始着手筹备乌兰牧骑全国巡回演出的各项准备工作。在乌兰夫同志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视关怀下,自治区文化局从全区乌兰牧骑队伍中选拔出三支全国巡回演出队和一支电影拍摄队进行全国巡回演出。在乌兰牧骑全国巡回演出的准备阶段,周总理对乌兰牧骑三支全国巡回演出队的演出节目、日程安排和队员们的生活吃住都认真过问,要求文化部和各地有关部门对这次巡回演出务必做到精心安排、认真接待。

年5月至12月,乌兰牧骑开始了人们盼望已久的全国巡回演出。内蒙古三支乌兰牧骑巡回演出队走遍了全国各地的主要城市和革命老区,满怀激情地为各民族群众送歌献舞,受到各级党政领导、广大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乌兰牧骑在延安的枣园、杨家岭为当地干部群众演出蒙古族歌舞的同时,还特意演唱了《南泥湾》《草原儿女爱延安》等革命歌曲,受到热烈欢迎;乌兰牧骑来到大寨,在虎头山上为修建梯田的社员们演出,演出结束后同社员们一起劳动,一块吃玉米饼子和咸菜;乌兰牧骑来到大庆油田,在茫茫荒原的井架下为石油工人演出,“铁人”王进喜在队员们的笔记本上题词,鼓励乌兰牧骑继续艰苦奋斗,永远为工农兵服务……这次乌兰牧骑巡回演出,在全国影响很大,特别是乌兰牧骑坚持深入基层,为基层群众服务的奉献精神,更是影响了各地的文化工作者,他们以乌兰牧骑为榜样,纷纷组队到基层群众中热情服务。乌兰牧骑队员们火热的激情和一专多能的特点,也为各地文艺工作者树立了典范。三支乌兰牧骑代表队走遍了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历时七个半月,总行程十余万公里,共演出六百多场,宣讲三十多场,观众上百万人次。

年9月底,乌兰牧骑全国巡回演出二队途径北京转车去往东北演出。周总理知道后,邀请乌兰牧骑参加国庆观礼活动,队员们再次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当毛主席来到乌兰牧骑队列前,周总理介绍说:“这就是由十几个人组成一个队的内蒙古乌兰牧骑!”毛主席连连称好,频频挥手致意。周总理接着又对毛主席说:“他们除台湾省外,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都巡回演出过,比我走的地方还多!”毛主席听后,与周总理一起同队员们亲切握手,并高兴地坐在队列前与队员们合影留念。

年12月,乌兰牧骑全国巡回演出结束。三支代表队回到北京前,周总理就指示文化部要留下三支代表队在北京休整活动一段时间,并且要求安排好队员们的参观学习和生活食宿。文化部按照周总理的指示,认真做好了三支代表队回到北京的接待工作和各项日程。乌兰牧骑回到北京不久,周总理就在人民大会堂山东厅接见了全体队员,希望大家好好休整、好好总结、好好学习,回到内蒙古以后更好地为农牧民服务。过了几天,周总理在繁忙中决定挤出时间再次接见乌兰牧骑。12月22日傍晚,周总理办公室派来一辆大轿车,把乌兰牧骑的全体队员都接到中南海紫光阁。乌兰牧骑队员们刚到接见大厅不久,只见周总理在陈毅副总理的陪同下健步走进大厅。周总理穿着朴素的中山装,微笑着向大家招手致意,全场一片欢腾。周总理高兴地和队员们一一握手,招呼大家都坐下后,他自己才坐下。他把队员们一个个叫到身边,详细地询问队员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大厅里洋溢着一片欢声笑语。谈话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就像长辈和孩子们合家团聚一样,亲切温馨,其乐融融,令人终身难忘。

接见谈话之后,周总理请乌兰牧骑队员们共进晚餐。进餐前,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即席做了重要讲话。周总理首先祝贺乌兰牧骑全国巡回演出取得圆满成功,他说:“这是毛泽东时代的幸运,也是乌兰牧骑努力的结果”,他语重心长地教导乌兰牧骑队员:“你们这次是示范演出,回去要休整几个月,继续到全国各地去,可以分期分批去,每年出来一次,带动全国的文工团”,“你们在全国演出了,了不起。不要骄傲,不要进了城市,忘了农村,要不忘过去,不忘农村,更不忘你们的牧场”,“文艺要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你们这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你们还要提高。”这顿晚饭由周总理自己出钱,饭菜非常简单平常,就是玉米面窝窝头和大烩菜,也是周总理平时经常吃的饭菜。这顿饭菜虽然简单,但是意味深长,周总理就是要让乌兰牧骑队员们永远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永远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晚饭过后,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同乌兰牧骑队员们一起联欢。乌兰牧骑队员们表演他们巡回演出时演唱的歌曲和好来宝,周总理兴致勃勃地边打节拍边欣赏。当唱到他也会唱的歌曲时,他就和大家一起唱。当队员们表演了去延安途中创作的歌曲《草原儿女爱延安》时,周总理称赞到:“这支歌曲创作得好,演唱得也好!”他询问了这首歌曲的创作过程,又把演唱的队员叫到自己身边说:“这个歌子好,再唱一遍。”演员又唱了一遍。周总理听后,请词作者朱嘉庚把这首歌曲的词曲抄给他,还请演唱的队员一句一句教自己唱。教唱的过程中,乌兰牧骑队员们一起跟着唱起来,周总理很快就学会唱这首歌曲了。与大家一起唱完,周总理说:“让我单独唱一遍,你们听听怎么样?”于是,周总理又自己单独唱了一遍这首歌曲,他唱得曲调准确,充满了对延安的感情。他对队员们说:“延河的水呀延安的山,延安精神要代代传!”这使队员们感受到周总理学唱这首歌的深刻寓意。随后又指挥大家合唱了一遍这首歌,周总理再次鼓励大家:“望你们保持不锈的乌兰牧骑称号,把革命的音乐舞蹈传遍全国各地,去鼓舞人民。”

周总理亲自倡导的乌兰牧骑全国巡回演出活动使乌兰牧骑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扎下了根,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地党政干部和各族群众热情赞颂乌兰牧骑精神,乌兰牧骑成为享誉当代的红色文化品牌。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乌兰牧骑式的文化轻骑队,各条战线涌现出不少乌兰牧骑式的便民服务队。乌兰牧骑之花在祖国各地竞相开放,乌兰牧骑事迹被国内外媒体广为颂扬。党和人民的高度重视与热情鼓励,使全区的乌兰牧骑队员深受教育和鞭策,思想艺术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在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上高歌猛进,为乌兰牧骑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年,周恩来总理接见进京演出的乌兰牧骑队员并合影留念。

“十年动乱”期间,敬爱的周总理为党、为国日夜操劳的同时,还惦记着乌兰牧骑。他让有关部门选调乌兰牧骑进京为亚非作家紧急会议演出,并签发请柬让乌兰牧骑参加国庆招待会,随后又再次接见乌兰牧骑队员。年国庆期间,周医院,看到电视里转播国庆演出场面,关切地询问身边工作人员:“乌兰牧骑来了没有?来的是老队伍还是新队伍?”

五十六年来,乌兰牧骑始终牢记周总理的教诲和期望,长期坚持扎根基层、全心全意服务农牧民的精神。草原是乌兰牧骑的大舞台,田野是乌兰牧骑的大剧场,乌兰牧骑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基层群众的心中,把健康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农牧民的家中。情系农牧民,服务农牧民,和农牧民亲如一家,做农牧民的贴心人,为农牧民服务已经成为乌兰牧骑的生命和灵魂。

五十六年来,乌兰牧骑由创建时期的两支队伍21名队员,发展到今天的74支队伍多名队员。坚持“队伍短小精悍、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的轻骑队特点,发挥“演出、宣传、辅导、服务”的建队职能。乌兰牧骑走遍了内蒙古的农村牧区,累计行程多万公里,辅导农牧区业余文艺骨干74余万人(次),为各族群众演出30多万场(次),各族观众总数达2.12亿人(次),创造了内蒙古文化发展史上的奇迹。

五十六年来,乌兰牧骑始终牢记周总理的教诲和期望,坚持民族民间艺术特色,创作演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乌兰牧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背景下,反映新时代、讴歌新人物、传播新观念、倡导新风尚。乌兰牧骑的创作演出以农牧民为中心,把农牧区原生态民族民间艺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形成了民族特色鲜明、时代气息浓郁、演出机动灵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乌兰牧骑艺术本色和继承创新的文化品格。

五十六年来,全区乌兰牧骑累计创作演出1.1万多个节目,有多个节目在盟市和自治区获奖,有多个节目在全国获奖。其中《鄂尔多斯婚礼》《顶碗舞》《筷子舞》《彩虹》《安代舞》《牧民歌唱共产党》《草原儿女爱延安》《腾飞的骏马》《牧马英雄》等表演数十年久演不衰,深受农牧民和各族群众的欢迎,得到国内外观众的喜爱。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基层服务、两次大规模的全国巡回演出以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演出,乌兰牧骑始终保持了不锈的乌兰牧骑金色称号。

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内蒙古各地的乌兰牧骑正沿着先进文化的方向不断开拓进取,深化改革创新,更好地为各族群众服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5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