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有个朋友忙活着在海南的县城买房。
我问她是不是要去海南养老,她说不是,因为小孩在北京读公立校,理念不合母子都痛苦,看上了一家海南的学校,于是决定搬家去读书。
我听完很感触,然后写了一篇文章《为了娃上学,我去海南买了一套房》。没想到后台收到几十条留言问:
海南教育怎么样?是不是遍地都是机会,学校好到不行?
最重要的,我能不能去海南读书?
话不好乱讲,眼见为实。于是我去海南走了走,顺便去看了看20个亿建的学校。
01
学校
花20亿建造一所学校,那得是什么样啊?
在没到学校之前,很难想象出“一轴两院、四馆九场的学校颇有点又精又贵的架势”就觉得,校园应该比较开阔吧。
到了才发现,“四馆九场”还是把学校说小了,他位于科技园区的中心,四周就没有物理围墙,也就是传统的铁栅栏。一马平川的大操场,独立的网球场、足球场,对面还有个属于学校的大型高尔夫球场…
东南西北没边界,至少你看不见边界,都被各种科技企业围着(目前只有鹅厂开业)。如果不是几棵高大的椰子树扎眼,你可能都找不到校门。
椰子树加上没校门,我觉得好像自己穿越到斯坦福。
反正就是地大场子多,接待处设在开放式前厅,层高很高应该能有效治愈颈椎病。
门口一小块草坪上躺着校名ischool,这就是微城未来学校。
全名微城未来学校,为什么会叫ischool?据说是因为创办者想做一个学校中的iphone,要创新、领先和颠覆。
那,这所学校到底搞的怎么样呢?
首先,硬件没得说。
高大上的校园设计,请了美国专做教育设计的的帕金斯威尔,由他们提出的构想,中国建筑院参与定稿出图纸。因此回形环廊,中庭大草坪,还有三股喷泉,起手就特别有高级感,通风防晒样样兼顾,巨大的风雨操场里面甚至有一面攀岩壁,可以保证学生天不间断体育运动。
这所学校的特点,是走廊很宽阔但教室数量不太多。几间主题教室——像是视觉设计、科技中心甚至还用了很多活动墙板,好处是可以任意拆分组合,适应不同类型的学习。
几个公共教室,就可以满足素描、版画和油画,平面设计、动漫设计、还有新潮的影视制作;话剧、舞团、音乐剧;乐器也有钢琴、小提琴,民乐还有二胡、古筝、马头琴等等,各种综合素质项目的学习。
比较神奇的是,学校里你能看见的硬件设备真不多,视觉设计教室里面只有小朋友的作品和画架,还有电脑和缝纫机;科技教室里连个最普通的3D打印机都看不见…
校长说了,这是因为学校不教孩子设备操作,而是教小孩怎么搞创作。
其次,师资没得说。
年轻老师居多,研究生起步,博士也不罕见。虽然外教不多,超过一半是海归学历,修过双学位。
海南目前国际学校普遍师资都是这种情况,经验不足但足够年轻,自带多学科知识,天然有跨学科教学的能力。吹拉弹唱提笔画画,还能不断自我学习自我迭代,不怕新技术带来的挑战。
这已经很难得,最重要的是可以跟小朋友们打成一片。都是年轻人的世界。
当然,这样的老师并不好找,据说ischool的科学课老师到目前为止也就招到了一个,主攻航模。
理念,也没得说。
这所学校的校长秦建云是之前十一学校副校长。他说,“学校不希望用太高大上的东西压抑学生的自主认知,不限定任何标准答案。”
这种教育理念,估计就是放眼全世界也是前沿的了吧。
在这所学校里,看不见一张名人名言,挂的张贴都是学校的小孩的“标语”,是他们每个人给自己设定的目标。
而且,每个学生轮番上墙,一方面可以自我约束,另一方面都有机会成为别人的榜样。这样能更快促进小孩自我意识的觉醒。
反正看完这个20亿建设的校园,我的感觉就是学校在各种“砸墙”:
从外部空间上打破了校园的围墙,把它融入了社区;
从内部空间上打破了教室的围墙,把它变成适应教学自由组合;
从教学上打破了知识的围墙,学科融合,通过项目制学习引导的方式做知识传递;
从师资上打破了单一学科老师能力的围墙,寻找中国具备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年轻人。
总的来说,是一次有趣的实验。
02
择校
20亿的学校确实非常高大上。我还没说完,朋友就激动了,问我这个学校到底啥录取标准,因为她前两周带小孩已经去参加面试,现在正煎熬地等老师“宣判”。
我很理解,被20亿学校软硬件洗过眼,再对比一下北京逼仄的小教室,很难不心动。但这个学校录取确实没标准,足够优秀就是唯一标准。
足够优秀怎么衡量?
我从进门的大厅上看到了学校正在举办高斯数学竞赛,这个是不是让人非常意外?一所看起来如此重视素质的学校,也是以数学为本。
所以足够优秀也就可以稍微猜测一下了,海淀六小强点招标准:英文能力、数学思维打底,综素项目越多越好。
当然,面试是各种活动,活动主要看合作,是不是有团队精神、领导力、解决问题的啊,这是国际学校招生的套路。
要说证明优秀最硬的证据,那肯定还是基础知识牢固甚至出类拔萃。
可是,活动招生摸不到头绪的录取规则(比如三娃家庭带孩子去面试,只有哥哥被录了,当妈的觉得匪夷所思),还是让家长心里没着没落的,耐不住各种煎熬。
知道录取真在筛学生的时候,我还是有点诧异的。因为海南目前各处建设学校,一个科技园区个学位常见。海南探校,刚巧路过海口在建的上海世外,光从外围围挡看就知道是个大校,后来朋友说,有个左右的学位…
目前学校真的太多了,海南的小孩不太够用。
所以,这所学校多亩地,也有个学位,但招生的时候就那么抠唆,搞得家长从北京到海南跨越几千公里参加一次面试,面试之后还要提心吊胆等信儿,是搞饥渴营销吗?
还真不是。
学校老师给我算了一笔账,这所学校计划招12个年级,一个年级8个班,一个班20个人,这就小0人了…受场地限制,真没有多富裕。
我琢磨是这个道理啊。因为别的学校两间教室的地盘在这里被搞成了一间教室,一半上课一半当阅览室,这么豪奢,确实容纳不了太多学生。
而且,学校说了,他们本来也没计划做成普适性的大学校,目标是做个“实验校”。既然是“实验”,筛选合适的学生那是必然的,因为实验就不是人人合适。
那些被校舍震撼、头脑一热就想来读书的家长,其中不少人是盲目的,面试筛掉也是给他们留个思考的机会,不至于来了以后再后悔。
虽然到这所学校读书不需要住房,租房也行,但小孩的学籍到底是要落在海南的,这是条件,也是门槛,不好回头。
所以,我劝了劝那个还在为面试结果焦虑的朋友,毕竟她手里拿的,是海淀的学籍——海淀六小强的入场券。
03
实验
总的来说,这所学校不错,但还没好到“完美”。
很多人说我是看学校看多了没有新鲜感,也有人说是我看资料看多了预期太高。
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说吧,这确实如校长所说,就是一所很有创新精神的实验校。
所谓实验校,就是边走边看,过程并不常规,结果也不明确。
拿升学来举例,在这所学校里的小孩未来据说一半高考,一半出国。但目前没有高中部,课程也是在摸索,很难确定哪条路走得更扎实一些。
有些家长说自己不在乎这些,小孩小学是自己理想中的教育就可以了,那中学怎么办?大概率走直升,因为实验下的教学方法很难和其他教育系统融合。
这样盘算一下,读这个学校,一个家庭至少要做好在海南呆6年,甚至更久的准备。所以如果在海南工作,尤其是海口工作,选择这所学校英明神武;
但如果现在为了上这所学校,搬家到海南…就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做好扎根海岛搞建设的思想准备吧。
学校提供住宿,但不提倡小学段住宿。
不要以为自己能忍受经常飞来飞去就可以在这里读书,目前海南只有学校,配套完全没有办法跟北京、上海做比较,甚至连深圳的资源也达不到。
这意味着小孩选择海南上学,那就只生活在学校里,没有科技馆、没有博物馆,也没有美术馆…学校教育再好,那也只是小孩成长的一部分,他还需要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社会教育。
家长不做空中飞人才能实现家庭教育,配套完善才算是有了社会教育,高新园区入驻企业多了,才算有了社区环境,现在真的是除了学校大而美,其他都还在建设中。
之前有个妈妈跟我说,这些不足就靠暑假补吧。
我就问她,既然短期能见效,为啥你把小孩送进双语幼儿园,搞沉浸式英语学习呢?不是白花钱吗?
语言尚且如此,文化更需要熏陶。
所以,就算学校再高大上,也要冷静下来思考,择校不仅仅是看学校,还要看环境,更要看得清楚自身——你的教育底线在哪里。
04
未来
如果站在现在看未来,我觉得ischool会成为一所好学校。
因为他选拔生源、培养师资,把这所学校的每个人都照顾的很好。老师流动性不大,因为在学校里工作全凭对教育的热爱。
能聚起这么一群人,不疾不徐地招学生,扎扎实实打根基,具备了一切做优质教育的条件,剩下的,看大环境,也看时间。
那,要不要现在就参与这场实验?
没有标准的答案。
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前提条件,对小孩的教育也有不同的理解和期待,我也“不想用高大上的东西来限制家长的认知”,只要不被20个亿的建筑冲昏了头脑,还能保持理性思考,盘算清去海南上学这个选项的得与失,就不会因选择而患得患失。
要知道,最顶尖的未必最好,最适合的才是上上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