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电影,张艺谋的《英雄》是一部绕不开的经典作品。
这部由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陈道明、章子怡及甄子丹主演的武侠电影,于年12月上映。中国内地票房达2.5亿元人民币,全球票房共计1.77亿美元,约14亿元人民币。
或许,这和近年来动则二、三十亿票房的影片相比不算什么。但那是国内影院线较少的年前后!年的14亿票房,是那个年代难以逾越的新高度,是一部奠基之作。
美国《时代周刊》把《英雄》评为年全球10大佳片第1名,并提名奥斯卡金像奖,还获得多个国内外电影奖项。
那么,张艺谋拍摄《英雄》的初衷是什么?怎么拍摄而成?该片带给我们哪些启发?
一、影片《英雄》何以问世?中国电影行业急需开拓新的类型片,《卧虎藏龙》的成功让张艺谋受到启发和思考
年,张艺谋拍完《幸福时光》后,决定筹拍一部武侠电影,他花了三年时间筹备此片。张艺谋为什么有拍武侠电影的想法呢?年轻观众可能并不清楚,年,华语电影诞生了一部世界级的武侠片《卧虎藏龙》。
《卧虎藏龙》于年7月上映,由中美两国合拍。由我国台湾地区导演李安执导,周润发、杨紫琼和章子怡等联袂主演。
《卧虎藏龙》带有浓郁的中国古典意境,连台词都烙印上了中国哲学思想。
该片获得多项大奖,特别是获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这是华语电影历史上第一部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影片,该片同时获取了2.05亿元的全球票房。
英国电影杂志《帝国》评论:
《卧虎藏龙》在中国电影史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将中国人的名字第一次写入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一栏。如痴如花的美景和让人眼花缭乱的打斗让人见识到了中国武侠的魅力。
《卧虎藏龙》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它给中国人制作华语大片以前所未有的机会和信心,这自然包括张艺谋。此时的张艺谋,已经是中国的一线著名导演。
张艺谋,年4月2日出生于陕西西安,年张艺谋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获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这一年,张艺谋完成了由摄影师、演员向导演的最后转变。接着,接连拿出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一个都不能少》等经典现实主义题材影片,让张艺谋成为国内外赫赫有名的大导演。
仔细观察发现,张艺谋早期的电影作品基本都是清一色的现实主义题材。
这不是张艺谋的个人特色,90年代的中国电影界都是如此。年之前,国产电影主要是历史题材、革命题材和现实主义题材为主。国产电影急需尝试新的类型片,以适应进入21世纪的国人更多元的电影文化需求。
《卧虎藏龙》的成功启发了张艺谋。原来,中国的武侠故事很受国内外观众欢迎!
仿佛发现新大陆一样,张艺谋内心很兴奋。他聘请梁朝伟、张曼玉、甄子丹、李连杰等国内当红演员,要把《英雄》打造为有国际水准的电影佳作!
二、《英雄》表达的主题:大一统的家国理念,以及中国特色文化美学、勇于殉道的中国精神
电影《英雄》的叙事很简单:战国末期,中华大地上并存七国,七国中秦国最为强大,秦王嬴政立志吞并六国,一统天下。为了对抗秦国的吞并,六国各地侠客陆续刺杀秦王。主人公是李连杰饰演的侠士无名,他武艺高强,练成了“十步一杀”的武功,想刺杀秦王。
但秦王嬴政不是普通人可以接近,当时只有唯一的办法。
原来,秦王曾经下令:凡能缉拿刺客长空者,可近秦王20步;击杀残剑、飞雪者,可近秦王10步,封官加帛。换句话说,无名必须杀掉刺客长空、残剑和飞雪,换得接近秦王的宝贵机会。
长空、飞雪等侠士支持无名的刺杀决定,但残剑表示反对。残剑送给了无名两个字:天下。战国七雄中,唯有秦国,唯有嬴政具备雄才大略,有一统天下的能力和雄心。残剑反对刺杀嬴政,如果杀掉嬴政,天下势必会陷入更长的混战局面。
东汉末年的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一文如此写道: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什么意思呢?曹操说,如果没有我曹操,天底下不知道有多少人称王,多少人称帝!
曹操和嬴政都是乱世英雄。这样的英雄人物的存在,对天下统一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秦王嬴政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李白曾高度赞扬: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章太炎在年撰写的《秦政记》,大力赞扬秦始皇:“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张曼玉和梁朝伟,用自己的性命成就李连杰刺杀的计划。
这是一种义气,家国大义,舍生取义。梁朝伟悟出了“道”,对天下的义,比国家的义大,比个人的得失大。影片中的天下是指大中华,而国家指战国时期的众多诸侯小国。在秦宫大殿,无名终于明白了残剑的“天下”二字的真正意义,明白它沉甸甸的分量。
张艺谋野心很大,除了传达统一的理念,更想表达中国美学意境,表达中国文化的意蕴。
影片中有很多经典片段就是明证,比如红色的赵国字馆。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书法和剑意境相通,中国的文化本身就是互通,万物归一。中国文化更在于精神,面对秦军的万箭齐发,赵国馆的师徒们坦然面对死亡。坚如磐石,稳坐在书房练字。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是中华文化从古至今宣扬和歌颂的以身殉道精神,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或许,西方社会讲究所谓人权、人性的群体,无法理解这种精神。但这种以身殉道的精神和浓厚的中国文化基础,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得以延续的根本。
三、《英雄》怎么表现主题?唯美的画面、经典的音乐、有内涵的服饰和悲壮的故事。
画面:《英雄》给观众最震撼的莫过于影片画面太美。追求画面的唯美,是张艺谋电影鲜明的个人风格之一。据报道,拍摄《英雄》时,张艺谋是最辛苦,也是精力最旺盛的人。为了达到完美效果,张艺谋每天只拍几个镜头,一个镜头有时要拍上几十遍,为了一个镜头甚至不惜跋山涉水也在所不惜。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英雄》的故事情节对于西方人来说比较复杂,难以理解电影要表达的内容和精神。但许多西方观众依旧为电影的图像美感叹为观止,愿意掏钱进入影院一睹真容,这是影片画面的功劳。
画面一:湖上决斗。无名(李连杰饰演)和残剑(梁朝伟饰演)二人在九寨沟的湖面像蝴蝶舞蹈般决斗。湖面清澈,四周的美景映入水中。湖中有个小亭,二人拿着宝剑,忽高忽低,忽前忽后。每逢快要跌入湖中时,宝剑往湖面一划,人的身体再次腾空而起。
这是中国武术里的轻功,这段打戏张艺谋是向李安的《卧虎藏龙》致敬。
在《卧虎藏龙》中,章子怡和周润发在竹林以及宏村的湖面也有一段类似的打斗。张艺谋把这段打斗情节搬到九寨沟景区,演绎得更完整更美。
画面二:红叶林比拼。残剑的女仆(章子怡饰演)得知残剑死在了飞雪(张曼玉)的手中,找飞雪来报仇,二人在一片艳丽的红叶林中拼杀。看过《英雄》里的观众可能忘记了影片的很多故事情节,但一定记住了这段红叶林的比拼。
满是愤怒的女仆拿着弯刀,找飞雪拼命。但冲动则方寸大乱,愤怒时的女仆不是飞雪的对手,最终死在了飞雪的剑下。两个人均身穿红色的长衣,和红叶林相得益彰,甚至连中剑的女仆喷出的鲜红的血都是美的。
观众评价,这段打斗是国产电影中有着重要意义的场景片段。
画面三:万箭齐发。《英雄》中无名向秦王描述了秦军进攻赵国时的一个场景,赵国一个老先生正在教一帮弟子练习赵国文字。秦军每逢进攻,必定首先万箭齐发。风!风!风!这样气势恢宏的万箭齐发场景,历史上未必真有。但张艺谋别出心裁的设计,从侧面展示了秦军的强大实力。
音乐:《英雄》的多首配乐均由谭盾创作。谭盾,年8月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央音乐学院硕士毕业,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年,谭盾获得了德国“巴赫奖”,该奖项每4年颁发一次,是德国授予当代作曲家的最高荣誉,实力毋庸置疑。
谭盾用他的杰出才华,把电影《英雄》里面的配乐和剧情完美结合了,完美地烘托、渲染和诠释了电影要表达的氛围、情感与主题。音乐中充满了悲悯苍生的家国情怀,无尽的悲悯,深沉的幽思。
比如梁朝伟和张曼玉在沙漠打斗场景的配乐《悲情沙漠》:张曼玉在沙漠中嚎啕痛哭,她刺死了自己最心爱的人—梁朝伟。谭盾把马头琴、二胡等乐器的祖先—古代秦弦子想象中的音色还原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如此用心谱出来的曲子,自然打动人心。
服饰:近年来,服装逐渐被列入各种重要的电影奖项之中,服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往往成为影片宣传的重点和博观众眼球的噱头。某些商业大片甚至把服装作为影片的主要看点。《英雄》的服装和人物造型设计,是日本的和田惠美。
和田惠美曾说:“每当我为电影或歌剧设计服装的时候,我思考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在设计中体现人物的性格。”这样的创作理念无疑十分正确。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和他的性格往往是互相匹配,相互衬托。
和田惠美和中国导演合作密切,为多部华语电影设计服饰,比如《白发魔女传》、《剑雨》等等,她在影片《英雄》里的服饰设计同样出色。
影片中采用了几种主要颜色:
无名在秦宫时穿的服装是黑色,这和秦宫的森严映衬,威震天下的秦王宫殿非比寻常;刚开始,无名向秦王撒谎时的画面场景是红色,残剑、飞雪和女仆都是身穿红色长衣;秦王识破了无名的谎言,在他的猜测中,画面很多服饰变为蓝色;接着无名讲出了真正情况,影片中服饰变为白色;无名顿悟,最后放弃了刺秦,因为他相信只有秦王可以结束战乱,一统天下。这里画面绿色为主,绿色代表着悟道,代表顺应自然和天下大势。
用服饰颜色侧面强有力衬托出了影片环境氛围和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应该说,和田惠美不愧是国际有名的电影服饰设计大师。《英雄》合作以后,张艺谋很满意,继续邀请和田惠美担任影片《十面埋伏》的服装设计。
故事:
《英雄》讲述了一个侠士刺杀秦王的故事。刺杀秦王的壮士应该有很多,只是我们大多数人只听说荆轲刺秦王和张良刺秦王。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
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意思是说:他们的侠义之举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但他们的志向意图都很清楚明朗,都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名声流传到后代。可见,司马迁对刺客的勇气担当评价很高。
《英雄》中的主人公无名,和荆轲一样敢于牺牲自己。荆轲站在燕国的立场刺杀秦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无名怀着同样目的去实现刺杀任务,但影片《英雄》的故事高度在于,无名得知秦王嬴政一统天下的抱负后,决定放弃刺杀秦王。
秦王说:“一个剑字,竟然有19种写法。待寡人一统天下,一定将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统统废掉,岂不快哉!”秦王一番话感动了无名,无名被嬴政的心怀天下所折服。
四、《英雄》获得积极评价,也受到争议
《英雄》是导演张艺谋在电影全球化和商业化的大背景下,实现电影艺术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明星云集,场面宏大,画面精美,武打设计如行云流水,这部电影将中国历史、武术融入暴力美学,实现文艺片和商业片的最佳结合,并创造了中国大陆电影新的票房记录。
从前期的策划筹备、类型片明星制,到拍摄制作,最后宣传发行,《英雄》给行业展现了一套成熟的现代电影商业模式。张艺谋开启了中国大陆商业大片的新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英雄》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然,也有观众对《英雄》持批评态度。
一方面,《英雄》影片场景弘大壮阔,但剧情单薄,这成为张艺谋后期影片的通病。比如《三枪拍案惊奇》、《长城》等,硬是把一个索然无味的剧本人为打造成一部商业大片,过度透资美学艺术。另一方面,张艺谋导演为了打造所谓的国际水准,迎合好莱坞的鉴赏标准,忽视了中国本地观众的标准,中国观众更在意是否讲好一个故事。
总结:
张艺谋的《英雄》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它依旧是一部经典影片。
不管是从文艺价值还是从商业价值分析,《英雄》都属于一部佳作。更重要的是,《英雄》是中华电影迈入商业大片时代的里程碑作品。
以后,国产电影正式进入商业片时代。
中国电影不断取得新成绩,国内影院不断扩大建设,国产电影票房不断刷新记录,比如国产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破50亿。收入不断增加的市民,越来越愿意掏钱去电影院消费观影,前提是有好影片。
《英雄》洋溢了浓厚的中国文化魅力和中国精神,国产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进,该片对经典的“哪吒闹海”进行了颠覆式改编,讲好了一个熟悉又新颖、澎湃又感人的“中国故事”。
当然,《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还告诉我们:那些保留着最淳朴的热血和感动,保留着奉献和担当的着中华文化价值取向的男人公和故事,依旧受到观众喜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