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马头琴 >> 马头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广泛深入持久开展职工创新工作为推动自治区

来源:马头琴 时间:2023/7/10

9月25日至27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科技厅、工商联、贸促会在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一届自治区职工创新成果展,共展出来自全区12个盟市和6个产业系统家参展单位选送的职工创新成果项,突出展示了近年来全区职工的创新成果,为进一步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推动技术进步搭建了舞台,为推动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这次成果展是对近年来全区各级工会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的一次全面总结和检验。

要完成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我国广大职工要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把自身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梦同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党和国家确立的发展目标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以不懈奋斗书写新时代华章,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要围绕树立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引导职工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为主题,深入开展各类竞赛活动。要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大国工匠是职工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工会要协同各个方面为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培养造就更多劳动模范、大国工匠。

年以来,自治区总工会把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作为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一项重点工作,纳入全区劳动和技能竞赛总体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列入对盟市工会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盟市、产业工会高度重视,制定出台本地区、本行业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实施意见或方案,大力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全会形成齐抓共促、层层推进的工作格局,有力推进了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创建一批管理规范、作用良好的职工创新工作室,拓展了工会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工作品牌。自治区总工会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的意见》(内工办发〔〕26号)《内蒙古自治区职工创新工作室考核标准》(内工办发〔〕78号),提出创建工作五年规划和“七有”创建标准。各盟市、产业工会精心培育一批具有代表性、影响力、创新成果突出的示范性创新工作室,以点带面推进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截至目前,全区共建立各级职工创新工作室个,其中自治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个,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7个。圆满完成了5年创建家各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的目标任务。工作室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在职工中感召力强、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力的工会工作品牌。

产生大批创新成果,提升了企业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职工创新工作室立足生产第一线,聚焦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等中心工作,结合实际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为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姚树华创新工作室完成的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研究,每年节约检修费用余万元,解决变压器绕组变形现场诊断技术难题,减少损失近亿元;国电投内蒙古公司年以来成立32个职工创新工作室,累计完成创新成果余项,15项成果获国家技术专利,直接创效余万元;包钢矿用重型汽车修理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技术创新及修旧利废为企业创效益余万元。据不完全统计,自治区级以上职工创新工作室共确立创新课题多个,创新成果多项,推广应用成果多项,拥有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近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70多项;全区各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创造及节约经济价值约50亿元。

培育大批技能人才和一线创新人才,提高了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职工创新工作室是企业人才的聚集地,通过发挥工作室人才集聚、集智创新、技能传承等功能和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开展“师带徒”、技能培训和技术交流等活动,为企业培养造就了一支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推动了职工队伍素质的提升。据统计,全区各级创新工作室共开展师带徒6.7万人次,培训职工32.2万人次,相继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在自治区总工会近年来三届选树的30名“北疆工匠”中,就有18名是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自治区级以上职工创新工作室中有32名带头人荣获自治区级以上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今年劳模评选中,也有一定数量的候选人是职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近5年来,全区有5个创新工作室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34个荣获自治区工人先锋号。

取得了一批重大攻关项目,提高了对自治区经济发展大局的贡献度。创新工作室覆盖了农业、水利、电力、煤炭、机械加工、装备制造等我区传统优势产业,也有人工智能、国防科技、生态环保、网络通信、生物制药等新兴前沿行业。很多职工创新成果都是围绕“一带一路”、脱贫攻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湖两海”生态治理、西电东送等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重大部署,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等活动取得的。如呼和浩特市地铁项目建设、大青山生态建设等,有些是行业中自治区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为推动自治区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打好三大攻坚战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发展,以及所取得的成效,是全区各级工会上下配合、攻坚克难、探索实践、共同推进的结果。据统计,各级工会用于建设、维护职工创新工作室的资金投入累计已超过4亿元。

面向未来,全区各级工会将充分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推动职工创新工作广泛深入持久开展,为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包头市总工会

近年来,包头市总工会充分发挥劳模工匠人才在创新创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按照“普遍开展、规范运作、逐级筛选”的工作思路,在全市各行各业创建了一批建设规范、作用有效发挥的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在引领职工创新、提升职工素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各级各类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个,其中2个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9个被命名为自治区职工创新工作室,个被命名为包头市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

全国劳模张发展示创新成果。

包头市总工会按照“八有”标准,坚持规范化运作,坚持分类推进,坚持资金辅助支持,对命名为市级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统一给予2万元的工作补助经费。年以来市总每年拿出工会经费40万元,命名20个市级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年命名25个。在创建工作中,包头市总工会突出共推合力、突出创新创效、突出技艺传承,工作室类型也由单一的技术创新类发展成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多种类型。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创新工作室共开展创新攻关项目项、创新成果项、获得发明专利项、拥有实用新型专利项,节约创造经济价值74亿余元。近年来开展技能培训人次,有余名职工提升了技术等级。

北疆工匠徐宏伟介绍创新情况。

包头市总工会注重宣传造势、注重示范推广、注重搭建平台,将创新工作室创建与宣传劳模、工匠精神有机结合,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创新、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包头市总工会年起开展劳模进社区、工匠进园区(职教园区)活动,截至目前,已陆续组织名劳模工匠深入45个社区、9个工业园区、4所职教园区学校,搭建了劳模工匠引领社会风尚、发挥技能特长的重要平台。

北疆工匠乌力吉介绍马头琴制作工艺。

搭建创新舞台争当时代先锋持续推进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

内蒙古能源化学地质工会

内蒙古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积极构建职工立足岗位全员创新、依托班组团队创新、职工创新工作室引领创新“三位一体”的职工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内蒙古能源化学地质产业系统各级工会紧紧围绕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等中心工作,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大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发明创造、“五小”等活动,有力助推企业创新发展。截至目前,产业系统共建有姚树华、吉日嘎拉、许政超全国级职工创新工作室3个,自治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45个,内蒙古能源化学地质系统职工创新工作室40个,旗县(企业)级职工创新工作室个。依托创新工作室取得的创新成果达项,其中项优秀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内蒙古能源化学地质产业系统各级工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协同推进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的工作模式,有针对性地培育和选树一批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建立健全职工创新工作室激励机制,对创新成果突出的职工创新工作室,依据有关规定及时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工作室建设带头人及其成员优先纳入推荐评先评优范围。对于已命名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实行动态管理,完善考核体系,强化评估检查,确保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高质量推进。对创新工作室研发的创新成果,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表彰,促进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发挥带动辐射作用和人才培育功能,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到技能培训、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五小”和QC等活动中。年至今,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单位及其各基层企业,通过职工创新工作室组织技术培训达余场次,培训职工达人次。

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成果展示。

职工创新成果展示。

弘扬工匠精神激发创新活力引导职工技术攻关解难题

准能集团公司

多年来,准能集团公司紧紧围绕建设一流企业目标,充分发挥劳动模范、骨干人才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推进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准能集团公司在所属21个直属单位建立了覆盖煤炭、电力、化工等各业务板块共30个创新工作室。

公司明确了“九有六好”创建标准,截至目前,准能集团公司所有创新工作室占地面积约平方米,投入设备设施余台(套),投入费用万元。公司各单位以劳模或高技能人才为带头人,选拔具有一定理论水平、业务专长、创新能力的职工加入创新工作室,按照工作室、厂矿级、公司级三级设置攻关课题,开展项目攻关,近3年共收到项公司级课题申请,项课题审核立项,项课题通过验收。年度参加全国煤炭企业优秀“五小”创新成果评比,申报43项成果,有34项成果获奖。

公司广泛开展“立项攻关解难题,我为准能作贡献”主题创新创效活动,引导职工在技术攻关解难题上见实效。全国劳模魏建雄工作室攻克了QSK60发动机大修工作,打破了康明斯发动机的技术垄断,实现了矿用发动机完全自主维修,年节约成本万元。大力推进分层次、分类型、针对性强的岗位练兵活动,目前,全公司创新工作室累计开展技术培训场次、培训人数万人次、技术交流场次。

公司现已成立的30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创新团队成员人。其中,1个工作室被命名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2个工作室被命名为省市级、国家能源集团创新工作室、17个工作室被命名为“准能集团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取得创新成果项,获得实用和发明专利项,发表论文篇,“五小”创新成果和合理化建议项。

发扬劳模精神用科技创新引领冷凉蔬菜产业发展

关慧明创新工作室

年,按照自治区总工会和乌兰察布市总工会的安排部署,由关慧明牵头建立了“关慧明创新工作室”,围绕“发扬劳模精神,用科技创新引领冷凉蔬菜产业发展”的总目标,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

自治区劳模关慧明(左一)介绍冷凉蔬菜新品种。

经过7年的发展,工作室组成由方智远、张志斌、陆庆光等14位国家级专家组成的高层次科研服务团队和50多名服务科技特派员组成的科技服务团队,共开展科技培训场,培训农民0人次,培训技术人员人次。在乌兰察布市设立院士站示范基地6个,总计引进甘蓝、胡萝卜等8个种类的新品种多个;成功推广中甘、洋葱“红绣球”等新品种;制订技术规程7套,试验示范新技术40项,并形成技术报告;研发26项新技术,形成图片资料多份,试验记录份;取得国家级科研成果2项,发明专利5项,出版专著2部。

在新品种的引进与示范方面,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总计引进示范甘蓝等新品种多个,筛选出中甘、中甘21等甘蓝品种,创造了中甘21亩产1斤的全国最高纪录。

年,关慧明发明的“气流循环固碳增产技术”取得突破进展,试验示范新技术40项,研发洋葱播种带直播技术等新技术26项,制订甘蓝、洋葱等7套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形成了冷凉蔬菜栽培技术体系。

在设施蔬菜结构变革以及机械化生产的改进方面,关慧明在温室技术研究与推广中不断探索研究,使乌兰察布市的温室结构在3年之内发生了两次重要变革。年,新型日光温室实现了冬季茄果类蔬菜的生产,每亩地每年增收1万元以上。年,在院士工作站使用遥控飞行器进行打药,初步实现了病虫害防治的机械化。工作室针对冷凉蔬菜病虫害开展科研攻关,发现了生物对称性病虫害防治理论,创制出GC16系列生态制剂,成功攻克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难题。(文/图均由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经济技术部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5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